06.嵇康如何一帅哥 孙小景 . V3 U: t3 j; G/ ~9 V$ X: l- ]# _7 W
最近迷上录音频,把书柜的书扒拉一遍,视线锁定在《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这本书上。选择这本书时,我很犹豫,以前读过一些批判阮籍和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文章,导致我很不喜欢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哪种竹林风,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这帮人还天天酗酒谈玄,逃避现实。很长一段时间,对“竹林七贤”魏晋风骨什么的,我一直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这本书拿到手,因着这点印象,也始终不曾好好读一读,年岁渐长,人生经历了一些事后,让我开始反思:只单单凭借别人的只言片语,就轻易给人贴标签,进而厌恶或者喜欢一个人,被别人的观点来牵着自己的思维好恶,甚至影响行为举止,这时候我自己的主观判断在哪里? 然后,我决定静下心,好好了解下“竹林七贤”,然后,在昨天做了一期音频后,我竟然有种久违的想动笔写一写的冲动,想写“嵇康”。 一个人可以纯粹到什么程度?就是他的世界里,一切的行为,都是以“我的本心意愿”为出发点。 嵇康很帅,帅到什么程度?帅到在魏晋南北朝,这个美男子最盛行的时代里,他的皮囊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一波。嵇康死后,别人夸他的儿子,“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被王戎听到了,王戎笑笑说“君未见其父耳”。嵇康的皮囊之美可见一斑。 可是,在所有留下的描写嵇康的文字里,作者留下的,永远都是对嵇康的风度和气质的赞美,哪些惯常描写“潘安,卫玠”外貌的词汇,从未用在嵇康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就是嵇康出现的时候,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从来不是嵇康的颜值,而是他身上哪种卓卓然若孤松独立的姿态,是他整个人呈现的独一无二的气质,让忽略了他的好颜色。 嵇康的好气质,来源于他的好出身。虽然幼年丧父,但是他的父亲留给他一个“士族”出身,而碰巧他又算是老来子,他的长兄实际充当了一个“父亲”的责任,而母亲的怜惜,让他有了一个“自由生长”的少年时期。嵇康出身士族,但是却可以随意的学习他喜欢的一切技艺,他厌恶儒家,亲近和学习“老庄之学”,一个人所读的书构成了他的精神世界,“老庄之学”的影响,不仅让嵇康始终呈现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姿态,这些经历构成了嵇康的性格和他面对人生时的态度,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嵇康是个美男子,那么他自己知道吗?必然是知道的。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好的容貌是一种资源和力量。它可以换取很多很多东西,比如优渥的生活,轻松的工作,更遑论嵇康本身的出身就不差,他在音乐上的造诣天赋更是有目共睹。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看出来,他的文学造诣同样很高,这样一个就算放到现代,也妥妥是“高富帅”的美男子,他随便挂个官职,社会地位,财富就哗哗的来,可他没有,甚至因为好友山涛推荐他入朝为官,他直接写文与人绝交了。 好吧,再退一步,他若是觉得官场黑暗,想保持士族的气节,做个没事写写文章,弹弹琴,讲讲课,总之做点我们司空见惯的文化人经常从事的工作也好啊,这样生活不轻松,不香吗? 嵇康偏不!他简直是一朵奇葩,脚下有一千条路,他选了与他生活最不搭界的一条走,他选择当个“铁匠”,是的,你没看错,他的职业,既不靠脸,也不靠才华,他靠体力。自古有云: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嵇康“自愿成为”铁匠。通常美人是有资格“持美而行”的,而嵇康好像从来没有这个意识,或者说他知道,但是他不在意,有的人获得一种资源,于是小心翼翼的守护着,生怕哪一天失去,而嵇康,他用自己最舒服的姿态活在这世上,皮囊,从来不是嵇康的枷锁。他打铁,并且用这门手艺养活自己,他认真并且愉悦的当着一名铁匠,不在意炉火会不会熏黑他的容貌,常年抡捶会不会让自己弹琴的手受伤变形,打造农具会不会让自己失人设,“不像文化人”,他不在意世人眼里,他是谁?他只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这件事。 所以,他默默无闻时,他在打铁,他一朝名动天下知的时候,他还在打铁,他走到哪里,他的铁铺就开在哪里,嵇康以一己之力,把“打铁”这门“工”的手艺,变成了“魏晋风骨”的标志。嵇康的手,弹的了“希世之音”《广陵散》,也握的稳铁锤,打的了最好的宝剑。嵇康这样的人,无论哪个时代,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偶像——一个能靠颜吃饭,偏偏靠实力挣钱。 如果前面说的这些,还仅仅是能证明,这是个有独立个性,充满人格魅力的魏晋士人,那么面对生死之间的大恐怖,嵇康的姿态,真的可以担的起“风骨”二字。 读嵇康前面的事迹,我是带着欣赏一个值得追忆的“历史人物”的心态,书中记载这个叫“嵇康”的人,如同最鲜活的明星,让我能带着微笑看他叱咤风云,成为魏晋南北朝最明亮的星星,这种心态,大概可以用现在的粉丝看见自家长的好看又有实力的爱豆时候的反应,觉得他光芒万丈。 但是,当看到嵇康39岁,被诬杀于马市,他看日影尚早,提出想弹奏一曲以谢来送别自己的围观众人时,我停了下来,问自己,如果是你面临生死大恐怖,你能做到嵇康这样吗?我很清楚,我不能! 历史上不怕死的很多,“何惜一死谢君王”的更多,但是嵇康不一样,嵇康是为了给好友吕安做清白证明,被诬告下狱。他在当时的太学生中威望太高,司马昭在钟会的谗言下,觉得“嵇康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毁了吧”的心态下,做出了“杀嵇康”的决定。 如果嵇康爱惜身命,他只要愿意向司马昭低头,哪怕在行刑前一刻,他都有机会活着。可他只要来自己钟爱的“琴”,最后弹一曲《广陵散》,叹一声,“昔日袁孝尼想跟我学《广陵散》,我一直不肯给,没想到以后竟然没时间传人了,可惜从此后《广陵散》成为绝唱了”。时辰一到,从容赴死。 嵇康真不惜命吗?嵇康进京都洛阳后的,名动京都的第一篇大作,就是《养生论》,这篇《养生论》真正把道教从下层的百姓信仰传播到了士大夫阶层,他提出“养生,摄生”的观点和方法,跟现代的科学养生理论大同小异。 这样一个会养生,善养生的人,为什么会舍身赴死?只因为,他认为“风骨”比“皮囊”更重要。他可以不要皮囊,但是必须留下风骨。 死不可怕,等死才最折磨人,嵇康坦然接受命运馈赠给自己的一切,好的皮囊,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高门贵妻,一双出色的儿女。 他能以最好的姿态接收最好的命运,当厄运来临时,嵇康,也不惮于以同样的姿态来接受命运恶意的嘲弄。 同样是竹林七贤,面临同样的皇权压迫,生死之间,阮籍跪了,临死前,阮籍去嵇康墓前痛哭一场,归来后,月余,郁郁而终。 从没料到有一天,我竟会以粉丝的心态,为嵇康写下这文字。 作者简介:孙小景,市井小茶店经营者,喜欢茶,喜欢猫,喜欢感受文字带来的力量。
7 q. [% u- Y }& b( W,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