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何以全红婵 李赛智
; t2 F$ U0 ~# m7 f1 X
随着8月11日李雯雯豪迈一举,将最后一块金牌稳稳收入国奥队囊中,令人难忘的巴黎奥运会在国人心中意犹未尽地落下了帷幕;但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场景,尤其是那些现象级运动员带给国人惊喜和振奋,他们的高光时刻、成长背景乃至奥运会上的细枝末节还会长久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诸如女网黑马郑钦文、碧波飞鱼潘展乐、国乒的“莎头”组合等等,然最受国民大众团宠的大概莫过于我们的“婵宝”了吧,这不,近日婵宝家所在的迈合村又成了全国最热的打卡地,媒体和粉丝们太多,以至门前竟衍生出了饮食一条街,其父母家人不堪其扰,只得悄悄躲到山上果园去住。 出道即巅峰的全红婵无疑是跳水界的天才少女,小小年纪出征两届奥运会,拿下三枚金牌。其间还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夺得十几枚金牌。她出色的成绩、率真的性格以及朴实的梦想,使她吸粉无数,成为诸多年轻人的励志偶像,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跳水运动项目,爱上了中国跳水“梦之队”! 这个瘦瘦小小顶着一头杂乱短发的小姑娘是怎么做到的? 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确,在全红婵的成长道路上,先有慧眼识珠启蒙教练陈华明,把她选进湛江市跳水队,后有郭艺、李荣娟、何威仪等省市教练悉心栽培。不能不提的是,最重要的还是中国跳水队的领队周继红,她大胆启用新人,才有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一鸣惊人。当然现教练、亦师亦母的前奥运冠军陈若琳更是功不可没。几任教练的接力打磨,使全红婵成为中国跳水“梦之队”最年轻的“三金王”。这本来是一段极好的体坛佳话,但后来的事情,就渐渐使人看不大明白了。 困惑之一。全红婵国际比赛每每夺冠,可以惊艳世界,可国内比赛却拿不了金牌。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上,全红婵的冠军也颇被质疑。果然,之后举办的全国跳水冠军赛,她就是亚军;也知道每个裁判难免带有她的主观印象的,所以才有多个裁判、并剔除最高分和最低分以求尽可能公正公平。但奇怪的是针对全红婵,裁判们仿佛是被定了调子,集体压分,就是不能让她得冠。那分评得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有没有暗箱操作。可官方均以“专业”这顶大帽子压住了舆论。 困惑之二。作为中国跳水队的掌门人周继红,对全红婵的态度大为反转,在媒体记者面前公然否定全红婵:“全红婵这次是奥运冠军,也许再过一个月就什么都不是了。”还说她是冒出来的新队员没什么国际比赛经验。这是一个掌门人该说的话吗?!很难让人相信,如此这般严厉、苛刻是出于对全红婵的关心和爱护,说白了是因为全红婵的影响到她的爱徒陈芋汐的夺冠之路,而陈只需再赢得一枚奥运金牌即可实现大满贯。当然陈芋汐也是非常的优秀,她和全红婵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最佳拍档,两人有着深厚的姐妹情谊。记得这对姊妹花双人十米跳台夺冠时,娇小的全红婵快乐得像条章鱼挂在陈芋汐脖子上,那场面十分温馨有爱。 但成人的世界就不那么单纯了。要知道两家的家世、社会背景真是霄壤之别。一个是出身上海的体育世家的掌上明珠,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个是家境贫寒到拿低保的乡村土妞,但就是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穷孩子最懂得珍惜和感恩。她没被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嘲讽所击垮,也没有年少成名的飘飘然,而是投入到更加刻苦的训练中,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每天五、六百次的高台跳水,九个多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体育就是体育!国际裁判不被竞技之外的事干扰,女单决赛婵宝第一跳107B,全体裁判就一致给了满分……最终,她再度蝉联该项目冠军。让那些带着傲慢与偏见、心态扭曲的质疑者,去慨叹“既生瑜,何生亮”吧。 如果说东京奥运会使婵宝一鸣惊人,那么巴黎奥运会则是她的浴火重生,因为两届奥运会并非简单的复制。时隔三年,17岁的她正经历着跳水女运动员身体发育最难度过的“生长痛”,每长高一公分,每增重一公斤,很多动作几乎要从头再练,千百遍的打磨,终于在10米跳台上得到完美的展示:她还是那个体轻如燕宛如空中芭蕾一般曼妙的飞天仙子。或许,“她这一跳没有惊动水花却惊艳了世界”,是对婵宝神秘的“水花消失术”最文艺的赞美了吧,但笔者更欣赏跳水老将高敏的“请用强者代替天才称呼她”。 何以全红婵?那就是伯乐、天赋加勤奋打造出来的强者。 巴黎奥运会,成长的不仅是她的个头和技术,更平添了自信和底气,她开朗活泼些了,那些满载而归的毛绒玩具,是在弥补童年的缺憾呢;时不时也敢怼一怼那些“有病”的记者,至于“拿捏”一词英语怎么说,与俺跳水有一毛钱关系吗?!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婵宝,大概就属于那种“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吧。 真心希望社会不要给婵宝过多的干扰和捧杀,让婵宝远离那些商业广告和应接不暇的社会活动,继续保持她淳朴善良率真的初心,简单快乐做自己的事。即使有一天婵宝你真的跳不动了,就去实现你的梦想,开一家卖很多好吃的超市,我们依然喜欢你。
" A1 D( J( c2 w# P3 }
作者简介:李赛智,笔名:一蓑烟雨、紫陌 ,原洛阳轴承厂休职工。洛阳市作协会员。曾在河南日报、中国电视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广电报、《老人春秋》杂志等发表散文、影剧评等数百篇。 - x# I3 G5 l. ?& a7 w
6 \/ S3 e& r% }0 f4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