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生活 马银霞 送走了百花斗艳的春天,立夏后天气迅猛的热了起来,思绪仿佛还沉浸在春天的姹紫嫣红中,可是天气的热让我忍不住摇起了扇子。看看手中的扇子,还是当年去阳朔旅游时买的纪念品。正面有画,反面有诗,也可算是风雅之物。家里剩下的几把扇子,都是厂家的赠品,上面印有广告,虽然拿在手中也可扇风,但总觉得少了点儿意趣…… 现在人们不怕热,因为有空调送风纳凉,扇子已经不是家里的必备之物,它更多的功效是拍照时的道具,起一个装饰的作用,想想当年在同学中流传的一首歌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不中不中。势必要借,等到秋冬。”现在扇子在寻常百姓家日渐消失,扇子的文化也一并消亡,令人不胜唏嘘……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的东西越来越多。当年李春波的“一封家书”火爆了大江南北,这首歌至今仍在传唱。可是那寄托了人们几多思念的信件却正在销声匿迹;我们小的时候三年级要求用钢笔,当时人人都在临摹庞中华的字帖,而如今钢笔也正在被签字笔慢慢代替;儿提时代在男孩中风行的滚铁环,偶尔会在景区门口的商家看到;被女孩儿玩得花样翻新的跳皮筋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就连现金钞票,也正在被手机支付所代替…… 时代在进步,任何事物的消亡都不足为奇,可是如果一件新事物的出现让大人孩子都沉迷其中,与现实生活越来越多脱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崛起,人们越来越被一种快餐文化所吞噬,大人孩童都沉迷于短视频、抖音、直播。人们都在生活,却好像失去了烟火气息,失去了真实的链接。那孩提时代回不去的旧时光,让我们越来越怀念! 现在的孩子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又是不幸的。一部手机让孩子们失去了创造性玩耍的能力,记得我小时候,生活资源匮乏,但是我们却并不缺少玩具。我们就地取材,吃过的冰糕棍收集起来,课间玩挑冰糕棍。拿一根冰糕棍,确保别的棍子都纹丝不动的情况下,把其它的冰糕棍一根根挑起来,最后看谁挑起来的最多,谁就赢了。抓汽水瓶盖、丢手绢、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玩玻璃球,课间十分钟,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放学后,同学们背着妈妈给缝制的花花绿绿的小书包,三五成群,迎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充满着欢声笑语。有蝴蝶了,就顺便去扑个蝴蝶,有花了,大家就围绕着花叽叽喳喳,假如路上遇到一棵树,调皮的男孩子就爬到树上,扮鬼脸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晚上一家人吃过饭后,就搬个凳子或者拎张席子到平房上纳凉,那时的天是真正的天,夜是真正的夜,夜幕上繁星点点,爸爸妈妈拿着蒲扇给我们一边扇着风,一边讲着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微风习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就进入了梦乡…… 那时,天地都是我们的,我们自由自在的玩耍,学习好像只是副业,大人孩子都充实而快乐。而如今社会压力大,人们都被一种焦虑情绪笼罩着,家长们秉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孩子们在学校上了一天课,放学后还要在各种辅导班中奔波。孩子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更不用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就是偶尔在一起了,好像这些孩子们也失去了玩的能力,一人一个手机,都是在埋头玩游戏,可悲可叹! 岂止是孩子们,坐在地铁上,大人们也是忙着刷手机,好像不看手机的人们会显得无所适从。饭局中的人们,在开局之前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在微信聊天,有的在刷抖音,有的在忙着拍照发朋友圈,可是对近在咫尺的人们,却失去了沟通的兴趣。人们对于虚幻的世界越来越痴迷,对网上的事件大加关注和评论,可是对身边的人和事件却置若罔闻。人们正在失去真实生活的能力,长此以往,该怎么办?这是当下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在电子书大行其道,并不是说电子书不好,但是电子书能代替纸质书吗?我看并不能够。一杯茗,一本书,静静的在书中徜徉,那迷人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记得看过一本写欧洲人生活的书,欧洲人喜欢看书,享受慢生活,很多欧洲人出门的时候都会穿一种有着大口袋的裤子,口袋里会放上一本书,方便闲暇时随时阅读。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我们怎么能丢掉书,丢掉古人对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和敦敦教诲呢? 生命因为真实而有质感,可是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网络的虚幻世界。网络里可以学到知识吗?我想是可以的,但是这个知识过于碎片化,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使我们的思辨能力减弱,无法深入的思考,很难形成独立的见解;网络无异也可以让我们坐在家中便可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光,它会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冲击。 但是网络怎么能代替我们真正的阅读和学习?怎么能代替我们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土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路上的风景和生命的真实?怎么能代替我们用自己的心和人们进行深度链接,去感受人世间的温暖和那初升太阳带给我们的欣喜?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可以开启你智慧的大门;行万里路,在路上,到大自然里,到人群中,你才可以触摸到世界的真实,哪怕路上困难重重,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这使我想到了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他少年好学,喜读奇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22岁起弃科举业,开始出游。他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考察各地的自然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前后30余年,对各地的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试想如果徐霞客如果不是用脚步丈量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不是用心去体验他遇到的一切,他怎能写出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怎么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 美好的生活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是日常的小确幸,就是三五知己品茗、谈笑的时光,就是牵着孩子的手在夕阳下慢慢散步。生命就是一场体验,那么让我们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生活,去爱、去感受、去受伤,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蜕变成长! 作者简介:马银霞,女,小学教师,从2010年进行文学创作,有多篇文章在洛阳晚报上发表,征文连续四年入选《洛阳杂文年选》,坚信“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开花”
, M: g- q. r6 v! A,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