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物钟与睡眠节律紊乱3 ?, S( U4 a4 Z0 ~
# I" D [7 P+ }3 \ E+ x0 i节律紊乱影响睡眠 生物钟紊乱最直接的影响是睡眠一觉醒节律紊乱,也就是没有确定的睡眠一觉醒模式,一般表现为失眠或白天过度嗜睡。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下降,或是引发肥胖、免疫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有研究显示,造成睡眠一觉醒节律紊乱的原因,可能是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出现遗传性睡眠障碍,也可能由生活不规律引发,因此要保持最佳的睡眠-觉醒节律,即睡眠和觉醒的时间,应当与内源性昼夜节律同步。 “睡眠是一个高度活跃的过程,”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睡眠问题专家于尔根·祖利强调说,“在八小时的睡眠中,我们只会比醒着的时候少消耗50千卡的热量。”具体点说,50千卡热量相当于半片面包所含的热量。 生物钟紊乱性失眠的患者几年中甚至几十年每晚只能睡4~5个小时,但仍能胜任日常工作或家务,很少生病;某天因看到“睡眠不足八小时属亚健康”后,产生担忧而就医,其实这些人睡眠质量还是不错的,不必担心,中午补充短暂的午睡还是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的。 国外研究睡眠的专家认为:睡眠与人体生物节律有关,并应用生物节律治疗失眠症,取得药物无法达到的功效。美国纽约蒙代费夫医院医疗中心,曾接待过一位59岁的老年妇女,她自孩提时代起就无法正常人睡。医生曾给她开过几十付不同药方治疗收效甚微。经睡眠实验室检查,证明系与人体生物节律异步。医生根据生物节律理论建议她调整人睡时间。当她遵照医嘱,坚持到第八天时,上床不久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生物钟细胞节律紊乱致睡眠障碍 日本研究人员2013年4月10日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遗传性睡眠障碍是脑内生物钟细胞的节奏出现紊乱导致的。控制体内生物钟的生物钟细胞,存在于脑内的视交叉上核,它们会产生以一天为周期的节律。而视交叉上核是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系统的中枢结构。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本间研一率领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观察了一些实验鼠的脑,这些实验鼠由于基因异常而导致睡眠和清醒不规则重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实验鼠与正常实验鼠不同,随着生长,它们脑内每个生物钟细胞的节律变得各不相同。 《睡眠节律紊乱与健康及生产作业安全》讲座 2016年全国科普日9月17日,由**睡眠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张熙带来的《睡眠节律紊乱与健康及生产作业安全》讲座北京主场活动开幕。 张熙表示,本次讲座的关键词是睡眠节律,睡眠生物节律是生物体的最基本节律。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都是节律性活动,睡眠节律紊乱将对内分泌功能、情绪、躯体和脑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基本临床上所有疾病都可能导致睡眠节律紊乱。 对于倒时差的人群,张熙建议应注意饮食,并将作息按照目的地的时区安排,进行适当户外日光活动,不睡眠时避免卧床,必要时使用短效安眠药物;对于倒夜班的人群,张熙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班倒的工作,对于上夜班人群,应确保下班**持充足睡眠,避免做其他事情而挤占睡眠时间。 张熙还建议,人们应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首先,避免长时间熬夜;其次,避免长时间持续作业;最后,可以根据5-7天的睡眠效果,以15分钟为单位增加或减少卧床时间。针对在特殊环境工作的人群,应该遵守暗环境作业;实行科学合理的轮班制度;对高原、高寒地区工作的人群作出适应性要求;合理安排航天飞行环境的作息时间。 睡前喝咖啡会推迟人体生物钟 睡前3小时喝两份浓缩咖啡,人体生物钟将会被推迟约1个小时。这说明一般人晚上确实不宜喝咖啡,否则容易变成晚上不睡、早上不醒的“夜猫子”。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2名男性和3名女性参与试验。在持续49天的研究期间,5人在睡前3小时服用安慰剂或一颗咖啡因药片,咖啡因药片所含咖啡因量与两份浓缩咖啡相同。 研究人员定期测试参与者唾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褪黑激素是人体生物钟的重要调节剂。结果显示,与低光条件下服用安慰剂相比,低光下服用一颗咖啡因药片,会让人体生物钟推迟40分钟;而接受破坏睡眠的强光照射3小时,人体生物钟会被推迟85分钟,如果强光加上咖啡因药片,那么人体生物钟将被推迟105分钟。 领导研究的该校教授肯尼思·赖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第一次有研究显示咖啡因——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精神活性药物——对人体生物钟有影响,为了解咖啡因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提供了新见解。” 这项成果进一步说明了睡前不要喝咖啡,但它也能让一些旅行者受益,在恰当的时候喝咖啡可以帮助倒时差的人调整生物钟。该成果对开发昼夜节律失调的疗法也有重要意义。 早晨醒床困难或因生物钟太慢 大多数人都爱在周末睡个大懒觉。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每天早晨起床是一项已经对生活构成了困扰的日常斗争。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人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而早上又奋力挣扎着起不来床的原因———他们的生物钟设置得太慢了。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其特征是长期不能在常规时间入睡和醒来。这种症候群已经影响到15%的青少年,而且可能是一种会伴随一生的状况。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利昂·拉克教授说,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患有这种症候群的人的内部生物钟较之常人更慢。他说:“晚睡者最早也要到凌晨2至3点才能入眠,有些人甚至要到凌晨4点,这使得他们很难按时起床来应对第二天的任务。” 大多数人拥有一个24小时的生物钟,这是一种自然的节奏,能够影响睡眠和核心体温。但是对于那些患有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的人来说,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周期,因此他们倾向于更晚入睡和更晚醒来。拉克教授说,现在需要针对更广泛的人群开展试验以确认这项研究成果。他说:“如果我们确认了预期的结果,将有助于巩固那些我们已知的会产生效果的疗法,如在早晨采用亮光疗法来提高警觉性和在晚上利用褪黑素来鼓励更早入睡。”“早晨让人尽可能早地暴露在亮光之下,可以告知生物钟应当醒来了,从而让人在之后的夜晚入睡和醒来得更早一些。” 白天犯困夜晚清醒要调睡眠节律 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白天工作压力大、不清醒,晚上睡不好、睡不着。因此,睡眠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如何拥有良好的睡眠,可以从了解和掌握影响睡眠节律的因素入手。 生物钟和睡眠压力是控制我们昼夜觉醒和睡眠规律的两大因素。其中,生物钟受光线的影响最大,会导致大脑分泌物质来调节清醒和睡眠的节律,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褪黑素。当夜晚来临,天色变暗,大脑内的褪黑素就会明显分泌,增加睡意。如果夜晚光线太强,褪黑素就会分泌减少,影响睡眠。所以,夜晚睡觉之前,要减少使用手机等有荧光屏的设备,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使用遮光性好的窗帘,舒适的床品。 生物钟还会受到饮食、运动的影响,所以应该在午后避免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比如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睡前避免吸烟、饮酒,晚餐不宜空腹,也不宜食用过油、难以消化的食物,规律地锻炼身体,都有助于生物节律的调节。同时,睡前应该避免剧烈运动,运动爱好者可以选择睡前两到三小时运动,以保护睡眠。 生物节律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为睡眠压力,是指随着清醒的时间推移,大脑会不断增加对睡眠的需求。清醒的时间越长,对睡眠的需求就越大,到夜晚睡眠时就会睡得更快、更深、更沉,睡眠时间也会更长。所以,为了建立良好的睡眠节律,我们一旦醒来之后就不要再赖床,也不要过长时间睡午觉,即使头一晚没有睡好,也不要再补觉。 根据自身情况,参照影响因素,调整你的睡眠节律,可以帮助你轻松入睡,提升睡眠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