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石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节日文化故事(连载)

  [复制链接]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61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0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五、二十四节气:自然时间的秘密
从日、月、年到二十四节气
说起来,古人发现时间和节令的过程,是件有趣的事儿。作为农耕民族,华夏先民必须关注季节变换,什么时候种什么作物?什么时候最适宜收获?为了解决这些事关生存的大问题,必须了解时间和季节的秘密,建立精准的节令体系。
最早被发现的时间单位是“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的升、落是一日劳动和休息的标志,昼和夜组成一“日”。比“日”大一号的时间刻度是“月”,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月亮圆缺的定期循环变化,殷商青铜器上的文字,将一月分为四,显示对月亮变化的周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古人先认识春天和秋天,随后认识了夏和冬,因为对农业生产来说,春种和秋收是最重要的事。
“年”是时间循环的最大单位,对自然变化进行整体的思考和把握,才能认识到。古代中国人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精确地发现了年的周期,同时发现了冬至和夏至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并逐渐发展成二十四节气。
殷商先民就已经发现了冬至
“冬至”一词,古人解释说:“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至。”冬至这一天,南斜的太阳走到了极限,所以是“日行南至”;这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所以是“阴极之至”;从此以后“一阳来归”,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增长,所以是“阳气始至”。大自然从这一天开始新的变化,人们可以期望万物复苏,春天到来。
中国从夏人已经认识到冬至,殷商则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个时间的秘密。殷墟卜辞中,出现了“至日”“至南”“南日”等文字,这无疑指的是冬至。再以商代广泛流行的日神信仰作为佐证,可以肯定殷商先民已经发现了冬至,并给予了充分重视。有人推测,殷商时代的大祈“清祀”即与冬至相关。
近几十年发现的重要早期遗址,如良渚、陶寺、石峁等,都发现了与冬至、夏至等节气有关的遗迹。石峁古城距今约4000年,其东门方位偏北,那个角度,正好夏至的日出能照进来。4000多年前的陶寺和5000年前的良渚,均发现了测日影的观象台遗址。当时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对季节的变化有了较深的认识。
斗转星移丰富节气内涵
在二十四节气的建构过程中,星象和物候逐渐被纳入进来,使二十四节气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看星星,是古人认识季节和时间的另一途径。古代没有污染,夜晚星空灿烂,美得让人心醉,长年累月看星星,人们发现星空有着无穷的奥秘。北极星永远安定地挂在北方,北斗七星则不断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于是,他们在星空中发现一个巨大的钟表表盘:北极星的表芯,北斗星是指针,那么时间刻度怎么办?聪明的古人把星空分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个星区,每个星区选出七个星,组成二十八星宿,这就成了表盘上的刻度。看着斗转星移,古人就知道了时间和季节。这个发现很快融入二十四节气体系,成为节气的天文定位。《淮南子•天文训》就是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定二十四节气的。
除了天文,古人还在身边的自然变化中发现了无数时间的刻度。人们发现到了一个季节鹿会生角,到另一个季节鹿角会脱落,发现大雁等候鸟总是按照季节飞来,又按照季节飞去,发现花开花落、雷雨风霜都是和时间的循环密切相关。而这一切,被人们一点点编组到时间的谱系中,形成“七十二候”,即把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一分为三,分别选取三种物候作为标志。“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人已经通过对天文地理的观察,完全地掌握了大自然时间变化的秘密”。

* x( b7 r* y& B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6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六、二十四节气与古代历法
什么叫历法?
历法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说,就是年月日时的安排。时间的计量单位也和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一样,是人为规定的。反映季节变化规律的“回归年”、反映月貌变化规律的“朔望月”和反映昼夜变化规律的“太阳日”,便组成三个大小合适的时间计量单位。这三种计量单位并用的历法,人们称作阴阳历(例如农历);只考虑回归年变化的称作阳历(例如现行的公历);固定十二个朔望月作为一年的称作阴历。
我国古代成文的历法从周末到汉初的《古四分历》开始,经过多次的历法改革,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我国古代的历法大都使用传统的阴阳历,但是所包含的内容却不仅仅是年月日时的安排,还包括日月五星位置的推算、日月食的预报、节气的安排等等。历法的改革,包括了新的理论的提出,精密天文数据的测定,计算方法的改进等等。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冬至时刻的测定和回归年长度的推求
冬至、夏至在战国时期以前称作“日南至”、“日北至”,表明冬至是一年中日在南天最低位置的一天。用日晷测出的日影最长,夏至是日在南天最高位置的一天,日影最短。由于冬至影长,夏至影短,冬至的测定结果比夏至要精确一些。只有准确测得冬至的时刻,才能准确地预报季节;有了几次准确的冬至时刻,就能得到岁实的数值。
古人为了弥补可能有一二日的误差缺,尽量利用相隔多年的冬至日的观测记录。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想出一个新的方法,他不直接观测冬至那天日影的长度,而是观测冬至前后二十三四日的日影长度,再取它们的平均值,求出冬至发生的日期和时刻;又由于离开冬至日远些,日影的变化就快些,所以这一方法提高了冬至时刻的测定精度。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的岁实取365·2428日,这在当时来说是很精密的。
平气和定气
古代受观测仪器的限制,在南北朝以前还不知道太阳的视运动是不均匀的,认为太阳每天所行的角度相等。当时也不知道有岁差,那么一年太阳行一周天,一年365.25日,一周天就是365.25度,太阳每天行一度。每一节气所占的日数也相等,是15.2日。后人把这种规定节气的方法称作平气或恒气。
刘焯等开始提出在历法中改用二十四等分周天来定节气,得每气十五度多,这种划分节气的方法称作定气。由于太阳每天在黄道上移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太阳移行一气所需的日数也不一样。冬至前后日行快,一气只有14.718日;夏至前后日行慢,一气达15.732日。他推得春分、秋分离冬至各88日多,离夏至各93日多。
郭守敬的《授时历》把日行最快的时刻定作冬至,《授时历》创作时代的近地点实际在冬至后不到一度,所以它所使用的数值是很精密的。从《大衍历》以后,就有了能够比较准确地推算太阳位置和推算定气的方法。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平气的习惯影响,安排节气仍用平气,定气这种概念只是在计算日行度数和交会时刻等的时候才使用。直到清代才改用定气。

$ S% d; ^* Y7 s: e2 d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63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08: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七、春秋待序二十四节气之美
惊艳了世界的二十四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20222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立春。开幕式上的倒计时短片,融入了一句句与节气有关的经典诗词,为全球亿万观众送上了一份饱含中国文化的“见面礼”。
春秋待序,以生生不息。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吟花弄月而发展出的诗意化生活方式,更是老百姓有滋有味的恒久生活。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揭开它,便得以窥见包罗万象的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世界:节气与农业、节气与标准物候历、节气与阴阳……是华夏子孙共有的文化基因,静水流深,绵延至今。
敖家坊小学二十四节气粘土创作活动
在语文、数学及科学中学生都会学习和节气有关的许多小知识。为了解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的智慧结晶,更进一步感受节气的丰富多彩,让节气更加鲜活。20221122日敖家坊小学举行了“二十四节气”粘土制作活动。每个节气的创作,是学生们对劳动人民的又一次对话,是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又一次传承。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多彩粘土创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节气别样新颖!
此次“二十四节气”创作活动,孩子们在创作中学习,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节气小常识或节气景象或节气三候等捏制出来,进一步加深了对节气的体验。让节气变得如此好玩,提高了孩子们善于观察,品味生活的能力,同时了解二十四节气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
 初中生生活美学的欣赏图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美学,《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的装帧便是以美感,来呼应节气之美,是初中生生活美学的欣赏图鉴
每一个节气都包含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民间食俗、饮食养生几个部分,还配有相关联的诗词。比如清明,传统习俗有踏青、放风筝,植树插柳,祭祖扫墓;特色饮食有清明果、螺蛳。它的内容简洁扼要,通俗易懂,读完可以全面了解二十四节气。此书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语言通俗风趣,让中学生可以在轻松阅读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欣赏藏在节气里的生活美学图鉴。

4 i5 T9 W- X3 w$ V# U$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