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石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节日文化故事(连载)

  [复制链接]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1
 楼主| 发表于 2024-3-20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十四、中秋节成世界节 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已成世界节日
许多古代诗人写下了咏诵中秋节的诗词,其中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很有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7年10月3日的中秋晚会上,埃及青年翻译家梅•阿舒尔朗诵她翻译的中国诗歌。上海京剧院携古诗词京剧演唱会《月光下的行走》国际版走进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诸多外国友人试穿京剧戏服。中秋佳节,吟诗赏月,身处海外的中国人以其浓浓乡情,感染了世界各国的朋友们。   
 开罗城里的团圆
 晚风习习,明月当空。一场精彩的中秋赏月晚会日前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和埃及两国嘉宾联袂朗诵中国诗篇《热爱生命》,埃及学员用中文深情演唱歌曲《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皓月高悬,见证中埃两国人民情谊深厚。在电子琴、小提琴演奏的乐曲声中,人们在文化中心小院中围坐,分享月饼,品尝清茶,畅叙中埃友谊。阿拉伯人自古以来就对月亮有着特别的感情,人们用“新月”形容貌美的女孩,认为月亮温柔、善解人意。晚会结束后,不少观众互相拥抱、合影,久久不愿离去。
 刚果河畔的心声
 2017年10月3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一场以“中秋”为主题的中国文化课在中建中西非公司总部举行。红色的中国结、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各式各样的月饼……活动现场的中国元素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氛围。10多名刚果(布)籍的中建公司员工代表学习了关于中秋节文化习俗的知识,走近中秋,走近中国文化。
 虽然刚果(布)没有相同的节日,但是中秋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所有人可以聚在一起,这真是一个很好的节日。当地员工夏奈尔则告诉记者:“我要跟我的孩子讲中国的文化、中秋节的故事,像中国人过中秋一样,与我的家人庆祝这个节日。”
 泰国校园的欢聚
 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10月4日举办“月圆梦圆”中泰学生中秋联欢活动。来自曼松德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与中文专业泰国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联欢现场笑语连连,共话中秋月圆、中国梦圆,一起品尝中秋月饼,同台表演文艺节目。中文专业的泰国学生们纷纷表示,和中国留学生一起联欢,听他们讲中秋节的故事,从而对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有了更深的了解。

* a5 @6 s" r7 x- ?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2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8: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十五、重阳登高敬老 传统源源流长
重阳节登高赏秋景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登高”是重阳习俗的中心内容,大概萌芽于汉代。晋代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见此时,酒、菊花均已齐备了。
佩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一样,都是为了消灾远祸。茱萸香味浓郁,本身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人们便选择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阳节又称“茱萸节”。
重阳必有重阳糕。“糕”和高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含义。
重阳在生活中成为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在几乎人人忙碌的现代社会,重阳节呼唤人们去亲近自然。这正是秋高气爽的秋游时节,人们可以离开喧闹的都市,体会古人“登高望山海”的胸怀。
  重阳节法定为老人节,敬老祝长寿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南北朝“饮宴”活动,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唐代,它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扩充、丰富,流传至今。
2013年10月13日(农历9月9日中国传统重阳节)迎来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法定为中国的老年节。
为了欢度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也为了庆祝中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丰富中老年人的户外养生活动和精神文化生活,洛阳社区“金秋岁月”版块在龙门银杏仙庄的中国国树园,举行了以中老年朋友为主的节庆活动,成立了关爱老年的金秋志愿者团。中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在寓意长寿的中国国树园举行,且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重阳节或由古代祭火仪式而来
重阳节由来可能还有其他说法。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指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令将其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严寒、漫长的冬季,就要来了。严冬往
& D& ^2 }; S0 }
2 k/ u* J1 [( p5 l2 M- K) K
往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匮乏。当大火星隐退,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至今江南部分地区仍有重阳
- T1 R; G6 l3 ^* i( _/ f$ }
* d6 n* a1 n* h( e
祭灶的习俗:“是日,宣晴。人家用赤豆饭祀灶”,“灶神”即是家居的“火神”。
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说“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这犹如社饭,都体现着生命的意义。
; f4 {3 k/ e( H! F* C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3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金秋志愿者在第一个法定老年节成立仪式
7 r' W' N4 {9 ~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09: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十六、重阳节中华父亲节与老年节
学者建议将重阳节设为中华父亲节
早在2010年重阳节,李汉秋、张炯、金坚范等文化学者就联名倡议:以重阳敬老节为中华父亲节。
  李汉秋对倡议重阳节为中华父亲节的解释是:首先,重阳节是中华敬老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敬自己的老人开始,有利于把爱心推及敬别人的老人;其次,古人以奇数为阳数,九是最大阳数,“重阳”阳气最盛,寄寓光明、强力、兴旺,适宜做父亲节;另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从汉代以来,人们便在重阳节祭拜黄帝,将祭拜黄帝的日子作为中华父亲节,顺理成章。
社区老人节:坐上时空穿梭机重返20岁
20岁时的您是什么模样,还记得吗?2018年11月12日上午,在某市一个社区老人节的“重返20岁”环节,50多位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仿照当下年轻人的装扮,穿上时髦的服装,坐上“时空穿梭机”,寻找20岁的自己,他们记忆如昨,分享青春故事。
  时光倒流61年他好像又穿上了20岁时的工装。牛仔外套、条纹衬衫、鸭舌帽、尖头皮鞋、格子领带……站在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们精心准备的服装前,不少人挑花了眼,有人跃跃欲试却又有一丝犹豫,有人害羞地拿着衣服比画许久不敢穿上。
  他穿上西装“重返20岁”。1958年,20岁的付孟周正在上大学,经常穿粗布衬衫,当时看到有老师西装革履,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后来,付孟周的儿子结婚时,给他买了一套灰色西装。当日,付孟周选了一套配有马甲的褐色格子西装,戴上一顶黑色礼帽,还搭配了一条羊绒围巾。“结婚的时候都没这么穿过,这样式和颜色,我都喜欢。”付孟周拍完照片,又请化妆师为老伴儿打扮起来。之后,俩人撑起油纸伞,站在“重返20岁”的背景墙前合影留念。
  “我们永远20岁!”在背景墙前,一群刚结束时装表演的老年模特队成员,有的用手比V形,有的摆出将要飞翔的姿势。70岁的李广秋正在排队等着拍照,听到广场上响起动感的音乐,他忍不住挥舞双手,扭起了“迪斯科”。
社区工作人员说“重返20岁”这个主题既能让老人们开怀一笑,也能让他们通过化妆、穿时髦服装等独特的体验方式,弥补年轻时的遗憾,享受如今的温馨生活。
, d  f- Z) d. W2 X$ E% A, W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5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09: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十七、七夕变情人节 牛女助乞巧
七夕节俗称乞巧节是中国女性求巧配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俗称乞巧节。七夕节是中国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广大妇女乞巧意在“乞巧艺、求巧配”,进行各种乞巧活动。这一习俗大约在汉代就已有了,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有双孔、五孔、七孔、九孔等多种。七夕晚上,广大妇女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谁先穿过就能“得巧”。
此外,民间还有两种乞巧方法:一种是“喜蛛应巧”,它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时期,即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另一种是“投针验巧”的方法,流行于明清时期。七月七日上午,
- v2 u: W* Z# g5 I' z
/ k" o- X/ I& Y& G" k& ~% c

5 P6 }( @$ C/ ^" \) [
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待水面凝结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云彩、花朵之形,就是“得巧”,如果出现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拙妇”。除了乞求高超的手艺外,还暗暗乞求配一个如意郎君。七夕“乞巧”“乞艺”“乞智慧”“乞幸福”“乞婚姻”的民间习俗,表现了广大妇女对幸福生活的真挚向往,也彰显了乞巧节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n1.17.迎七夕婺源篁岭回归乞巧传统
, F$ z! L# C* v8 s6 p
七夕逐渐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随着七夕渐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各路商家也纷纷趁机推出促销活动,热闹一时,比如七夕西安百人齐聚湖畔着汉服“乞巧”。 重庆100米悬崖上15对情侣“鹊桥”牵手过“七夕”等。
有人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有人称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误读了这个节日的内涵。七夕由于牛郎织女传说广为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其易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也在情理之中。

) D4 }- \8 A" L8 F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6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0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十八、七月十五盂兰盆节青苗节
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
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中元节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七月十五青苗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青苗节, 时间一般在公历8月份,此时夏季基本过去,遍地绿油油的禾苗,故得此名。
青苗节是农民挂锄的日子,农民会在庄稼地里插旗敬神。村子里用大锅煮猪羊,再焖上米饭,盛几桶酒,在打谷场内放五张香案,分别点上五炷香,周围再点上灯笼火把,安排村民按照年龄和性别席地分坐五个区域。村长讲话后,放五排六响土炮,寓意五谷丰登、六六大顺,礼毕,人们分别面北、面南静坐,面向南方是崇敬五谷神之意,面向北则是表示对“旱、涝、虫、风、雹”的蔑视。随后,人们将碗中的酒洒向空中,被淋到的人便得好运。最后,女人和孩子会离开坐位,男人们开始吃肉喝酒,到夜深人静时才回家。
  q- s, |0 K% L) W: j# [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6 10: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十九、入伏及计算 夏冬九九歌
入伏及计算
伏,是避暑之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从夏至开始,逐渐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夏至开始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庚日在万年历中每天都有标注。
2015年至2024年,10年“三伏”40天
2019年7月12日,长达40天的“三伏”正式登场,这也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天文专家表示,根据统计数据,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2015年至2024年的夏至到立秋都是有5个庚日,因此这10年的中伏是20天,“三伏”自然也都是40天。
三伏天最常见的是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了。
夏九九歌
九九歌是中国民间谚语,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冬九九歌
“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另外中国民间俗谚有“头九暖,九九寒”,如果起头九天暖和,则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故说“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 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 ]; t. m0 N$ A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8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0: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二十、三月初三上巳节修褉文化节
三月初三 修褉文化节
修褉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节日,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在这天吟诗作赋采兰祈福,它代表了高雅、智慧及文化修养的古代文明。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是也。”2015年4月21日上午,石家庄第三十八中学的兰亭园内,传出朗朗读书声。近百名师生共同诵读中华传统经典诗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当日为农历三月初三,河北省诗词协会等单位组织共度河北省首届(滹沱)修褉文化节。舞台上,百名师生参与演出,诗词诵读、戏曲联唱、中华武术等节目让观众尽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兰亭园内,文人雅客曲水流觞,吟诗作赋,书法家挥毫泼墨,酣畅淋漓。
“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作为河北省首家书法特色学校,石家庄第三十八中学在全校普及书法,不仅为爱好书法的学生开辟升学的道路,更努力培养每位学生宁静的心态、审美的情趣。“书法能让心很快沉静下来,学习书法两年,我的性格由刚开始的毛躁变得沉稳,这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 高二学生王燚林说。
三月三上巳节起源于洛阳  
上巳节,从洛阳起源.周公当年率领能工巧匠,费尽移山之力营建洛邑。洛邑建成之后,他登上邙山,看见城中街巷井然,又见洛水蜿蜒,绕城东去,内心十分喜悦。他下令文武百官到洛水边举行“祓禊”活动,以防治疾病,祈望健康。
  祓禊活动,是指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举行祓禊仪式时,男女皆手、身佩兰草,周身散发异香。男子彬彬有礼地来到女子面前,把采摘的花朵赠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女子则面含喜色地接受馈赠,并表示感谢。兰草清新幽雅,古人用它象征爱情,类似今人用玫瑰表达爱意。
  周公让大家进行的祓禊活动,是开曲水流觞先河。他让大家找一处河道蜿蜒、河水清浅且流速缓慢的地方,觞中盛酒,顺着河沿放入河中,使之漂浮于水上。觞,是一种盛酒器,器形较大,能漂浮于水上。河上漂浮着的酒觞,一起一伏,顺流而下,众人伸出手臂,随捞随饮,十分畅快浪漫。活动的日子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而三月的上巳日,多逢三月三日,所以魏晋以后,民间干脆就把上巳节定在三月三了。
  三月三煮鸡蛋,锅里放荠荠菜,而且要煮很多鸡蛋。荠荠菜有药用价值,吃了可以祛病、解毒。“蝎子不蜇,长虫(蛇)不咬,身上不长疙瘩枣”。
  三月三吃蒜面,也是为了祛病、解毒。蒜面就是用蒜汁拌面条,蒜有防毒、解毒的作用,和辣椒一样,从来不遭虫害,所以人们相信蒜有特别的功用。
  还一说法上巳节源于汉章帝刘火旦执政时期。汉章帝在洛阳坐江山的时候,平原人士徐肇的妻妾,于三月初生了三个女儿。这是个大新闻、大喜事,全村人都来贺喜。可是到了三月三,三个女婴全部夭亡了。一村人都觉得晦气,纷纷来到河边,洗身子,洗晦气,并在觞中盛酒,边流觞,边饮酒,以祛邪气。此后村里人年年于此日临水沐浴,形成习惯,并逐渐传播开来,于是就有了上巳节。
0 c6 ?; g0 b; t  i% K6 a  Y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49
 楼主| 发表于 2024-3-27 1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上巳节可能源自先民的生殖崇拜
有一种新观点认为,上巳节可能源自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参加祓禊活动的时候,都是男女同游,赠香草,表爱意,春日阡陌之上、清清河水之畔,正适宜男女交欢。不少地方此日确有妇女祈孕的习俗。譬如唐代,洛阳妇女到了这一天都往洛河跑,争着坐龙舟。坐不上的,也要用手摸摸龙舟,希冀感孕,生个龙子。当时,洛河里的龙舟密密麻麻,都集中在天津桥两侧的水面上。龙舟出没在风波中,来往于大桥下,妇女们则走下河堤,云集于桥下,等待龙舟近身,好去乘坐。那些坐不上龙舟也摸不着龙舟的妇女,就用兰草或香草浸水沐浴。那时的龙门东山上,生长着无数的香草。于是,每年一到此时,香山寺外的半山坡上,到处是俯身拔草的女子,而男子则不远不近地观望着,欣赏她们的婀娜多姿和烂漫之态。香草柔软,清水洁净,这两样东西都有唤起情欲的作用。所以,妇人临水,洗去一冬的尘垢,企盼触水感孕,这与古人“近水祝殖”的信仰一致。这样一来,上巳节就充满了浪漫气息,浪漫方式是“曲水流觞”。
  2006年,民间已自发地将目光投向上巳节,许多网上论坛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开展了追忆女儿节活动,并决定,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为该学院的常规纪念日。
上巳节诞生《兰亭序》
上巳节也与王羲之有关,源于那次有名的兰亭修禊。绍兴西南13公里处,有一座兰渚山。早年越王勾践在兰渚山麓广植兰花,后人在此建亭,名曰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天气晴和,王羲之和孙统、孙绰、谢安等42位名士,相邀宴集于此。大家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要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杯。这次聚会,名士们现场作诗37首。王羲之为这些诗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纯粹行书之美。行书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有偏向楷书一点的行书“行楷”,也有偏于草书一点的行书“行草”。《兰亭序》则可以说是不偏不倚的“纯粹行书”。《兰亭序》,既飞动流畅,又容易辨识;既有草书的洒脱感,也有楷书的方整感,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所以人们喜欢《兰亭序》。
王羲之的伟大就在于开创了如《兰亭序》这样焕然一新的书风。王羲之的新风一出来,在当时就很受追捧,为书法世家纷纷效仿。
' W9 J# p6 G: J- W: K# b

6300

主题

4万

帖子

3

精华

贵宾

老兵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31666

活跃达人论坛元老社区版主

QQ
50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二十一、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是一个重大节日,古代称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传说一: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三: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习俗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蒜 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 O- R9 k1 e0 B# Z" F" r,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