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萍踪》研讨会文字实录(3) (主持人:洛阳理工学院霍华民教授发言今天上课,现在请洛阳市作协秘书长王小朋代为宣读,题目是《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请王经华先生准备)
2 J4 @* N5 L1 [9 X* K2 {/ U0 a
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 ――读段星灿先生《风雨萍踪》 ■霍华民 我认识段星灿先生时间不长,可知道他大名的时间很长。特别是今年他到我们学院来参加活动,在近距离接触后,听他说自己欣赏两个人物:一个是阿Q,另一个是唐吉歌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显然,他有自己的精神。在读过他的《风雨萍踪》之后,我进一步体悟到:他就是靠着属于自己的品德,创造着属于他的精神。 概括起来说:我从段老的书里,读出了三个关键词:顽强、乐观、智慧。可以说,他顽强的正大、伟大,乐观的旷达、洞达,智慧的禀性、灵性。他有属于自己特殊的丰富阅历和经历,更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韧性和毅力。以下从关键词这三个方面发表点的谫陋的感言。 一、顽强的正大和伟大 读段老的书,犹如读厚重的人生教科书。他的经历太坎坷,内容太丰盈。这应了人们常说的话:坎坷是财富,平凡是幸福。 在《跑刀客》一文中得知,四岁的段星灿过早地知道了什么叫恐怖和忧伤。这,正是他顽强的肇始。试想,这个最初的体验,能让段老铭记至今,可见印象的深刻程度。显然,他熬过来恐怖的第一夜,现实生活告诉了他一个真实的人生词典上的词汇,叫:忍受。这一课,日后他体悟的更深刻。从中,更体现了他的顽强和伟大。 常言说: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虽然,忍耐的过程是辛酸的、困苦的。但是,结果是有益的,是美好的。 忍受,这是人生历练中的基础必修课。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需要承受许多艰难和困苦。而困苦,又能催唤人的思考和意志。于是,忍受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涵养,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熟。只有在追求上能够有承受的韧性,才会获得成功。这是若干年后的感叹。再后来,我读到《墨子》一书,他在“修身第二”节中早有高见:“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也就是说,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人,行动一定不果敢。段老师在“志”和“言”上,都做得出众。 “忧虑而容忍”,这可以说是段老师的精神特色之一。 段老的顽强,是来自他“阅尽人间沧桑,学识才情双馨”。 在《冰心厚爱播人间》中,他很是赞同冰心的观点:“五有五无”――有大学生,无读书人;有教授,无学者;有专家,无通人;有博士,无大师;有名人,无名流。显然,他同冰心一样在强烈地呼吁素质教育。他在《书与人生――1998年5月24日在新安教委演讲》上呐喊:“现在人们的心态,离书越来越远了”。“育人育什么?我只讲一点,让人求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格言很好,但我有点补充发展。如果仅是授人以‘渔’,不培养学生求知热情、求渔的热情,即使是他学会了打渔的方法,过了以后束之高阁,这方法还是没有用”。段星灿老师,就是这样,遇到问题总是比别人多有前瞻思想。教育时报记者曾以《为素质教育鼓与呼――洛阳二师离休教师段星灿访谈录》为题,报道了他。 忧虑和思辨的背后是顽强,这是段老在有更多思考之后的选择。更是“有一颗冷静超卓的头脑和一颗忧国济世热诚的心”(《风雨故人张中行》语)的强音。 在《到处听人说牛棚――季羡林〈牛棚杂记〉》一文里,想必段老亦是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发出了“并非‘不堪忍受’,由此顿悟生命力之强”的心声。 忧虑的心态,是高昂的。段老在《杞人夜访听云斋》中有一插题:“抹不去的忧患”。他在文中说:“人的素质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你们应该把提高市民素质放在首位。经济的振兴,优美的环境,良好的风气,都靠素质高的人来创造。你所说的‘共忧’,既说明问题的严重,也应看作转折的契机。中国有句古话,‘兴于忧患’嘛!” “痛心是心灵之河觉醒的浪花”,段老师的这个精辟语言,是用自己的血肉悟出来的。“不要伤感。我要到处走走看看,播种忧患意识。这是我的本性,也是我对祖国的责任。敢于唱‘最危险的时候’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感知到,段老师顽强的本质的源泉。 不改人生的初衷,守望人生直道,坚持自己的责任。所有运动,他都没有落下,他靠着自己的顽强精神,走过了历史,也刷新了自己 书中行文的突显的顽强,非常之多,非常具体、到位。这里,不再赘述。 二、乐观的旷达和洞达 纵观这部《风雨萍踪》,在用忧患播种希望的同时,又用乐观提升信念和勇气。这两大重要因素,正是人生教材的生命线。身边人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更是弥足的可贵。 在《说伞》短文中,段老呼唤出乐观的大思想: “艾青有一首写伞的小诗,他问伞‘喜欢太阳还是喜欢雨淋?’伞回答‘我考虑的不是这些;诗人追问它考虑些什么?‘我想的是/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真好!真美!高尚品格的极致。”段老师发出由衷的喝彩。在这认同的称赞中,段星灿就是这种乐观的明达。他能用自己的明确透彻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人生。于是,这就滋生出星光灿烂的精神。 段老在《杞人夜访听云斋》中,深刻地阐述了自己旷达认知:“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进步生活,脱离了动物界的有思想有道德积极上向的生活;另一类是追求私利萍踪和践踏人的尊严泯灭人的良知的生活……人的物化使人成为物的奴仆,成为四肢强健头脑简单趣味低下的动物。” 由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段老师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用行动为自己画像。于是,他无须太深的城府,因为他不说假话;他无须追求物化,因为他在追求精神! 他的学生陈书会在2002年的教师节之际,撰文《星光灿烂》赞颂老师:“我们认定名人、推出专家有一个误区,往往以异乡外地者为尊,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从而忽视我们身边的卓有建树者。我认为,段老就是一位名人,一位语文教学卓有见地,但没有著书的名人,一位在教育教学上勇于探索有着宝贵经验的专家。当今学成 一家之言者日少,这不能不让我们遗憾与担心。这种背景下,段老的精神行动以及思想观点就愈显珍贵”。这是学生发自心底的赞美,也是学生对段老精神的呼唤。 可以想见,段老平实,但不平凡。 他的乐观精神,特殊是表现在那非常时期。他“是最早进入批斗之列的”(《坦白大会》),《风雨除夕》一文中:在那个除夕的夜晚,“回到住处,抖落身积雪,添足火盆木炭,想续写中断了八个月的日记,没有本子。听着愈来愈繁密的辞旧迎新的爆竹,忆集唐人句,成了小诗一首:心绪乱已久,明日岁华新,莺花啼又笑,风雨夜归人”。 在《新安小楼记》中的“又一日 晴”里,“一遇殴打,便大声呼叫。仍有效果,一可减轻疼痛,二可促使中止拳脚,使之稍息,于己于人,皆有好处,可谓一举两得。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在酸楚和悲凉中,在那无奈的岁月里,他能够用乐观播种着希望和希冀。这是多么难得的洞达和豁达的凸现啊。 纵观全书60余万字,用的最多,使用频率最高就是“风雨”。所以,段老是饱经风雨的洗礼,对许许多多问题都有他自己的见地。这一切都彰显在他日常的行动和作为之中。 三、智慧的禀性和灵性 段星灿天性刚强,本性纯厚。敢于直面一切问题,有感性更有理性。 早在他是学员的时候,指导员就称他为“段教员”。在《半世纪风雨教师梦》一文知晓,段星灿早在1944年冬至1945年春,先后两次填写了入党志愿书,都因他不服从分配,坚持要当小学教师而取消了候补党员的资格。这是他的禀性。但是,不言放弃,又是他的禀性特质。第三次是在1947年初春,在一个大风之的不眠之夜,伴着一盏小油灯,他申请入党的夙愿实现了,并举行了入党宣誓。这一年,他还不到22周岁。 这个年龄段,一般来说还是稚嫩的。但是,段星灿成熟。 入党介绍人告诉他,从读报的认真程度,考验了他的本质。显然,他的智慧,是他个人坚持不懈学习的结果。过程就是结局,习惯决定命运。 在《乐作“书颠”》中,段老有自己的智慧:“任何佳木异卉,都不免荣枯开谢,唯有这人类独有的文苑英华,乃永远鲜艳的花朵”。 他喜欢教学,他也有诲人不倦的能力。他研究的语文教学方法,缜密、全面,创新了记叙文、议论文、临场作文小口诀,实在是令我敬佩、敬畏。他主张“自然作文”。大道自然,这应该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研究之细腻,指导之具体,举例之典型,感悟之深刻,都是令我啧啧称贺。显然,这诸多问题,都是经过他平时研究成果的累积与智慧的凝结。知识可以折旧,唯智慧不会折旧,而且会历久弥新。 我在这里,仅以管中窥豹、以点带面的方式,加以客观的描述感怀。透过众多的文章细节,我聆听了段老师那有个性的发声。迄今,我进一步感悟到了他那“充分享受生命福,又充分使用生命力”的能力和魅力。 末了,我想说:是段星灿先生完全结合自己的亲历、亲为、亲知撰写出了《风雨萍踪》,它有个人的传记成分,有文学创作,还有学术的观点。这可谓是,一个经历和实践以及思维思辨的大书,是留给历史的珍贵资料。 从文写到这儿,让我想起一位哈尔滨的文友梅榛,发的台湾星云法师的八大伦理观念的精彩箴言: 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2、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3、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4、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5、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6、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7、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8、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觉。 以上所有这些,应该能够概括段星灿先生给我的系统感悟。 学习段星灿的精神,我认为:一是在忧患意识的心态下,正直、真诚的顽强坚守,抗挤压能力特强,这给我们战胜困苦的品格上的力量;二是在任何困境下能够不断播种希望,永不言弃,有信念有信仰,这给我们做事情增加信心上的拼搏的力量;三是在继承中华美德的时间点上,守望德性,而又融会贯通多学科的知识与智慧,这给我们提升精神的境界上的净化力量。 我想,凡能够接触到此书的朋友们:不妨,找时间认真读读这部《风雨萍踪》的大书。我坚信,都会领受到精神感召的力量。 & c( e& t# {" W. x7 K0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