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有一块芳草地 张丙辰 (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 洛阳是河南杂文的一块高地,一个重镇。这几年,在全国杂文不景气的背景下,洛阳杂文学会各种创作活动风生水起,佳作迭出,每年都要选编一本杂文集。这样的执着,这样的活力,这样的成就,让全省杂文界同行刮目相看。 破解洛阳杂文创作之谜,也许能为干涸的杂文园地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风气好。洛阳的杂文创作得风气之先,历史悠久,声名赫赫。以黄秉忠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杂文家,在洛阳杂文事业发展中举旗抗鼎,不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创作成果,彰显了洛阳杂文的不凡实力。而且厚根深植,文脉永续,为洛阳杂文界创建了好风气,留下了好传统。前两年黄秉忠老先生荣膺全国杂文创作杰出贡献奖,成为洛阳和全省杂文界的一大盛事。黄先生年事已高,但仍笔耕不辍。洛阳每次举办杂文活动,耋寿高龄的黄先生总要拨冗参加。这种杂文情怀,是洛阳杂文创作的活力之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杂文人执着奋斗。 二是人心齐。杂文家团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能写杂文的无不是锦心绣口,思想敏锐,能言善辩,不易服人。因此杂文团队的工作不仅仅是组织活动,开展创作,更重要的是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把并不一致的高人高见统一起来,心协力干大事。洛阳杂文学会换届以来兵强马壮,阵容整齐,在刘彦卿会长带领下,集思广益,办了许多大事。换届换出了新气象、新活力,洛阳杂文团队呈现出一种澎湃的精气神,从会长到副会长到各个理事,都在朝着一个方向用劲,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个团队。 三是精品多。当杂文创作面临报刊整合、栏目减少、园地逼仄等多种困难的时候,有些作者会“借机”垂头丧气,或者金盆洗手,图个清静;或者降格以求,为文粗糙。总之,困难会让创作惰性“合理滋长”,使垂头丧气拥有一种得体的身份和理由 。但洛阳不是这样,洛阳团队笔耕不辍,佳作纷呈,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在全国著名杂文刊物上接连发表。这种现象给杂文界带来深刻启示:眼下杂文创作不是缺少路径,而是缺少创作智慧和转型能力。
( F% w, o4 V6 Q5 M#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