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邦 发表于 2024-9-12 07:58

读《意难忘》   马晓娟         前辈好!之前犹豫很久才发出自我简介,自忖有愧忝列大家之列。不想得遇前辈亲笔题赞,汗颜荣幸之至!认真读了前辈对每位老师的点评,大作如数家珍,雅量博识,篇篇有经典之笔。当为我辈力行而难及之楷模,所言"文艺界一面旗帜"不虚也!    以文会友,辅仁。    道不远人,恒存。    诗情与书法的交融。    七十多岁的媒体人、中国传统文化的钟情者王继兴老师避暑系列新作。以才情为伴,年龄永远与诗人无关。向前辈致敬!

洛龙区上空的云 发表于 2024-9-14 08:55

何为杂文?汉语里第一次出现“杂文”这个词,是在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里,不过《文心雕龙》里的“杂文”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不是一回事。《文心雕龙》里的“杂文”是把诗词歌赋以外的其他文体统称为“杂文”。比如,典诰誓问、吟讽谣咏等都叫杂文。这个定义很符合现在西方文艺学的标准,西方当然也有杂文,但英语里没有一个专门的词,与汉语“杂文”相对应。他们统称“essay”,“essay”包括一切非小说结构的篇幅不长,有议论色彩的随笔、报道、政论、小品文等。文学性很强,偏重抒情记事的散文,他们另有一个词叫“prose”。有时不得不用一个词来指称“杂文”这类作品时,就用“satiricalessay”。中国现代杂文是由鲁迅先生开创的,依照现在流行的称谓,应该称鲁迅为“中国现代杂文之父”。不过,他有时称“杂文”,有时称“杂感”,有时称“随感”、小品文等。中国现代杂文经他奠基,再经过其后几代人的努力,人们对杂文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而一致的看法,赋予了它相对稳定的概念内涵。

洛龙区上空的云 发表于 2024-9-14 08:56

杂文的“杂”有两层含义:首先指它的题材庞杂,它不同于某一领域专业知识分子的作品,也不同于一般小说家、诗人的作品。杂文家都是杂家,什么领域的问题都可能涉及。其次在性质上,它是一个杂交品。杂文说到底,是一种形象化的批评。因为要“形象”,它的语言就必须具有文学语言状物言事的能力;因为要“批评”,杂文又必须具有逻辑推理的特点。它有文学性,但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作品,因为它是以议论为主的;它有论文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文,它的表达是随意而文学化的。这就是杂文之所以为杂文的本质特点。它要求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以形说理,理在形中,使人通过生动可感的形象来接受它的道理。但与鲁迅他们那一辈杂文家比,当代的杂文家在文学性与逻辑性两方面都有问题。

洛龙区上空的云 发表于 2024-9-14 09:12

一本短命的《杂文》杂志
    2004年,有人见《杂文月刊》创办了“文摘版”、《杂文选刊》创办了“普通版”,一问世订数都还颇高,遂也想在杂文界“分一杯羹”,于是便于2005年创办了一份新的杂文杂志,名字就叫《杂文》,副标题为“革故鼎新,荡浊扬清”。“杂文”两个字,是集的鲁迅墨迹。这两个字,本来是归《杂文报》的。《杂文报》的报头原本也是集的鲁迅的这几个字,但却早已被杂文报社弃掉了。《杂文》杂志便拿了来自己用,或可并不犯冲、侵权。用鲁迅的墨迹做标识,既是喻示自己的办刊宗旨,又是高扬了自己的旗帜,颇有“事半功倍”之效。    创办这份《杂文》杂志的,也在石家庄。主办者可能是作协或文联。    主编是作协或文联的人。几个编辑,好像是从《杂文报》“弃职”而去的几个。它所用的刊号,是《散文百家》的。   《散文百家》创刊于1988年1月,由河北省作家协会和邢台市文联主办,初为双月刊,1992年改为月刊,2003年改为半月刊,因种种原因自2005年第6期起又改为月刊。    平心而论,《杂文》杂志创刊后的前几期,还是很不错很有气势的。因为几位编者,都很喜欢杂文,也懂杂文。    起初听说是主办者从沧州或什么地方搞到了一笔钱,不然哪有“启动资金”啊。后来又听说是石家庄的某某“赞助”的。——真实的情况笔者不得而知。清楚的人又都讳莫如深。起码对我是“讳莫如深”。某些人要么是真不知道,要么是装不知道。起码我是不明究竟的。却也不想做进一步的探究。    据说他们前几期,印数不少,免费寄送给相关部门或杂文爱好者,以期订阅。    一份新杂志创刊自然是很难的,得有一个读者对你的认识过程。    这份杂志,也是月刊,印到第六期时,据说“启动资金”用完了,后续资金又跟不上,读者的订户又不像预期的那样好,于是出现了资金短缺,难以为继,于是就匆匆“殇”了。又据说它之所以夭折,原因很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一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二是知情者大都讳言……    无论如何,甚为可惜。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9-15 16:23

短命《杂文》,勇者而为

wx_t75nV4d5 发表于 2024-9-25 16:13

孙兄的帖子,勾起对往事的回忆。20世纪九十年代、新世纪初,鄙人曾经在洛阳日报的“街谈巷议”“河洛话廊”等杂文专栏以及洛阳晚报的言论专栏发过多篇杂文(小评论)。记忆犹新,恍若昨日。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9-29 09:37

这些往事不如烟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0-7 09:11

近些年,洛阳杂文学会组织文学创作,注重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结合,创造了新的故事。偃师甄庄、喂羊庄干部群众,对洛阳市杂文学会还是很有认识呢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0-9 19:04

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洛阳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彦卿为《洛阳杂文2024》所作的序言《洛阳亲友若相问》引发热议。这篇序直言一年来洛阳杂文经历的种种,微言大义慷慨激昂,如檄文,如号角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0-9 19:12

无论任何关系,
当你的真诚得不到尊重的时候,
千万要懂得及时止损。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
哪有感同身受,
如果你太过考虑别人的感受,
就注定自己难受。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查看完整版本: 洛阳杂文故事(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