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3 17:38
妄心攀缘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知前不知后,只是表面肤浅的思维,不能通达事物真相。故西谚曰: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中国传统文化用的是清净心,整体思维。佛谚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在清净心中,万法皆现,平等无二。
传统整体思维的模型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而河图洛书则依托于清净本心,贯通二、五、八,圆融无碍。
在整体思维的心相中,若随顺分别,则有生住异灭,有上下左右,有内外,有东西南北,这就是“世界”。世者,时间也,过去现在和未来;界者,八方也,就是西方所说的空间。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3 17:49
比如说易经的“八卦相错”,八象在心中完整显现,若随顺分别,则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位置。故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古代经典中,常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这样的语句。对于烦恼障重的今人,想做到那真是必登天还难;对于有德的大智古人,那又易如反掌。
人心不古,道德缺失!今人大多数连人还做不好,更别说出世的真人了。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3 17:50
河洛妙心=道德明灯
叶公逐龙惑外物,崂山道士纵私欲。
自家明月好观照,一灯能破万年愚。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3 17:52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3 18:05
《尚书》中有“预知”的真实事例:
商王中宗武丁,梦天授贤人辅佐,遂画图在全国寻找,在傅地找到筑墙工人傅説,立为相,世为美谈。
其《说命》原文曰: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3 18:11
文王渭水访贤,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传说几已成神话。
近世开国伟人在延安窑洞著《论持久战》,预知、指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趋势和最终结局。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4 19:05
温故知新,是一种超常的智慧与能力,用当今的流行语言,那就是特异功能和未卜先知。
在先秦及孔子所处的时代环境,这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因为那时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氛围浓厚的时代,还没有堕入“礼崩乐坏”的乱世。迨及汉唐,只要社会政治清明,社会风气向上,有道德底蕴做支撑,大批天才人物不断涌现。
这种迥异于常人的预测预知能力,在其它经典中也会多次提及,但会改换一个名词,或者变换说法,一般人也不能识别,更别说运用。
比如,《大学》中“格物致知”的能力;又比如,《中庸》中,说得更明白——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前知者,事情还未发生,就已经提前知道,有所预备了。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4 19:22
当今中国教育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
从建国初期的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到重视知识的全面教育;再到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教育不断取得进步,但仍然尚未触及教育的根本——心灵的发明和灵魂的塑造。
一切万法皆来源于心灵。皆不离自性。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那个独一无二、大公无私、清净本然又能显现万法的那个东西——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那就是我们的性体、法身和真心——惟是一心。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4 19:24
《尚书 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2-7-5 19:03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德是宇宙人生的基本能量。
德是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基本的概念。
德虽然微妙难言,深奥莫测,但又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儿马虎,更不可虚伪,或敷衍应付。我们说这样的人就是两面人,是伪君子,是小人。
德以诚信为本,以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或者少私寡欲,自利利他等为表现。
《大学》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才(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