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尊敬的“浅苹儿科”女士 & a# T% V8 Y6 H
文/微澜 “浅苹儿科”是一位优雅的92岁的白发老太太的笔名。 多年前,我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上看到过用“浅苹儿科”署名的文章。也看到过一位医生写“浅苹儿科”护理叶鹏先生的文章。 那些文章的具体内容,我已记得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老太太在医院说话轻声细语,对医生护士毕恭毕敬,坐在床头把重病的叶鹏先生抱在怀里,或靠在肩头,像照顾小孩子一样……那情景,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在2024年5月12日原孟津二中老三届师生联谊会上,叶鹏先生和夫人做为贵宾坐在最前边。在校友李凯斌的安排下,我和高三甲班的几位校友作为陪同,有幸和他们坐在了一起。 叶鹏教授和夫人陈浅苹并肩而坐,二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我望着他们,无限敬意涌上心头。问及,方知,我这才对上号“浅苹儿科”就在眼前。 叶鹏先生,可是我们洛阳人的骄傲。他是原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员。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作家、学者,著名作家叶文玲的哥哥。 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组织的师生联谊会上见到叶鹏老师外,我在洛阳市区还多次见到过这对大名人。 在“小百花杂志”复刊的启动仪式上,叶鹏老师作为创刊人之一受邀致辞讲话。满头白发的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和儿童们的亲切互动,一下子就感染了我。此后,我专门把拍摄照片送到了“小百花杂志”编辑部。听编辑李艳霞说,她又把纸质照片亲自送给了叶鹏夫妇。 在洛阳市图书馆的文化讲座上,叶老师讲到:“人间最美的颜色是羞色。一个人有羞耻心,做人就有底线,就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自爱、自尊、自重。”讲座结束后,我冒昧地跑去和叶鹏先生妇夫合了影,以示尊重和爱戴。后来,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了一篇小文《羞色》被《洛阳日报》副刊发表。 在王城公园的“丹凤桥”落成典礼上,叶鹏老师作为“丹凤桥”命名和楹联创作者出席讲话。每有叶鹏老师参加的重大活动都有夫人陪同。满头白发的两位老人在现场很是亮眼。叶老师手持话筒神情飞扬的演讲,夫人在观众席仰脸聆听。那专注的神情,是理解,是赞许,是鼓励。不由得让我对她满心崇敬。 每次见到他们,我都是远距离仰慕,近距离合影,再献上祝福语。我不知道,他认不认得我。有一次我大胆报上姓名,他点头微笑……他也许知道,也许他不知道?! 初时,叶鹏老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原孟津二中任教时的高中语文老师。当时我还是初中生,他没直接教过我。但他的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名气和渊博的学识,是我们羡慕和追求的偶像。 其时,对于叶老师的夫人,我知之甚少。上网搜索,向知情人打听,才知道一点基本情况。陈浅苹是叶鹏温州中学时的同班同学,并相互爱慕,她比他年长两岁。陈浅萍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陈光宗是著名画家。常见的鲁迅头像就是他父亲的作品。后来,叶鹏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浅苹考入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再后来,多舛的命运使这对初恋情人失去了联系,直到六十花甲之时,这才又走到一起。此时的陈浅苹已在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她不顾鹤壁市诚挚挽留来到了叶鹏身边。 我在一篇报道上看到,在他们相伴的30余年里,叶鹏先生共住院23次,其中因疝气和前列腺疾病做过两次手术,安装过心脏起搏器、支架,又更换起搏器……儿女都不在身边,叶鹏每次住院,都是陈浅苹一人陪伴照料,即便是年轻人也未必承受得了,可陈浅苹甘之如饴。她说:“他是我一生敬仰爱慕的人,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是幸福的,好好地照顾他,就能让他继续著书立说,多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同时,也能让他多陪伴我一些日子……” 听说,叶老师心绞痛住院却在半夜有灵感的时候,还要求陈浅苹老师爬起来听他口述记录...... 一位记者说,和一位高龄老人聊天,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每每都折服于她的幽默、豁达、睿智,为她把自己和叶鹏先生的晚年生活经营得如此有滋有味而感叹。 如今,我坐在了他们的身旁倍感荣幸。陈老师帮叶老师夹菜,叶老师慢慢地吃自己盘子里菜肴。荷叶饼,红烧肉上来了,我帮她夹了一块,她一掰两半。一半递给先生,一半自己吃。他们默契的不用说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 我在他们身边,还时不时看到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那娟秀的字迹,那只言片语,那执着、认真、细致的生活态度,一一感动着我。 他们正在共同践行叶鹏先生常常讲的一句话:“一撇好写,一捺不好写,看人要看后半生。做人要把人字写端正。”
) m) C8 I" {4 x$ z' w1 \1 m; T- ~! \/ }" A
, \( b" Y" j. ^
% T; o- K7 B( q, Q
9 L% V' t" H8 I8 `
: P9 O' Y! D7 V" Q%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