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草文集》赠书再说明 □沙草 《沙草自选文集》下册出版已经一年了,上册出版于2009年。出版上册时,有个心思,若干年后还会有下册问世,因此上册没送完,留下了几百本。这次出版下册,送书时,正好配套,上下册同时送,也是自己文学生涯的一个总结。关于这两本书,乙巳年春节前,老城区作协开新春座谈会,我在会议上有个发言,介绍了《沙草文集》的特点。敝帚自珍,自认为文集中有些文章是有文史价值的(包括文化和文学)。下边我把会议上的介绍叙述如下。 上册出版于十几年前,内容是散文和影评。影评不多谈,只有一件事可说说。1990年吧,一篇不足千字的小文得了大奖,此文题作《女性悲歌歌一曲》,曾获省市奖,后入选《银海拾贝———全国微型影评选》。市级一等奖1名,奖品是液化气热水器,价值400元,装在家里可以洗热水澡,那时很高级的。这奖品让我们全家高兴了好几天。一笑。 上册也收入了不少散文,有一篇题作《长城上的太阳》,发表在洛阳日报,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总公司组织部长看到文章,就决定把我上调到公司宣传部门。那时我还是两手油泥的车工。 上册出版后,送了一些人。邻居家有一晚辈,初中生,读了,与她妈妈说,伯伯这书写得好,励志。这姑娘可能是从书里吸收了营养,大学毕业,靠自己考上了公职教师。由于工作出色,前不久还在全省的观摩教学赛中得了一等奖。所以我介绍文集上册时,喜欢说,你家要有高考学生,这本书太有用了。一是帮助孩子写作文,二是对他立志实现理想,好推手。上册封面印了两句话:中学生作文参考,好儿男立志成才。也是这个意思。 说了上册说下册。下册内容繁多,从题裁上看,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和文学评论。是自己写作生涯比较全面的一个汇报。除了个人文学脚印的意义外,有两点可讲。一是文化(史)的意义,二是文学(史)的意义。文化史的意义是讲,此书记载了诸如洛阳老城改造的曲折历史。有一篇文章题作《不信东风唤不回》,对老城改造的曲折历史有较全面的回顾。 在老城改造面临岐路的时候,洛阳几多文化人(其中有赵跟喜、徐金星、王铎等)从保护老城历史文脉考虑,用多种形式发出不同的声音,但这声音尽管有理有据,但却难以引起相关决策方的重视。在这危机时刻,我们没有放弃,大胆地给当时的市委书记写信,信由我执笔,题目是《老城改造要留得住乡愁》,落款是“关心洛阳古城历史和未来的文化人”。此时是2014年初。信,经赵君跟喜斡旋,通过一位老市长转给了市委书记,引起了重视。那年春节过后,市委书记就到老城召开了会议,讲了老城改造必须把保护历史文脉留住乡愁当成主旨。由此老城改造渐渐回到了正确的方向。这是文化的意义,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这场斗争,文化人胜利了,真的不容易! 文集下册的文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文章都是自己的好”,不多说。提一下文学史的意义吧。有几篇文章是有史学价值的,比如对乡党阎某科小说的剖析和批评,又比如对前省作协主席李佩甫小说的直言不讳的批评,更不用说对洛阳文坛近十多年来小说散文等作家作品的“好处说好,差处说差”了。 自己说多了,有卖瓜之嫌,引一段印在下册封底的话吧。“真是好文章,原来处自大手笔。真实得心疼,深情得难过。中国啊!”这是那篇写下岗女工的短报告文学《楼多高,树多高》在省大河网刊载时,一位网名“黄河之约”的文友,2014年2月9日的留评。还有长篇小说《洛阳铲》的作者司卫平的评价:“文学评论就该如此写,只站在评论本身去看,评者的眼光、深度、思想是很值得一夸的,佩服。在我看到的洛阳评(论)家中,此仁兄算是凤毛麟角的一家!——2013年8月3日” 最后说赠书。书,是给愿意读的人准备的,这是一友人几年前说的话。诚则斯言!此次赠书,没有费用,需要的朋友只需付10元快递费(可微信转账),写上收件人地址和手机号,几天内就可收到《沙草自选文集》(上下册)。 文化化人,在你在我;历史传承,千载悠悠。 2025/2/8 微信号:s18903796908 微信名:水沙草 联系电话:18903796908
* G5 s- [ a5 \8 N$ x
# `6 v* t! i2 N
* @$ |; p: Q: n3 u6 J4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