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赤子书话(59):白居易的大悟 |(河南)李红军5 @! e7 f5 ~- U1 o: h+ g% B
' {/ O+ _+ n' ~4 h
$ a6 X9 X! }2 G3 j
翻阅魏怡著的铅字印刷的《诗歌鉴赏入门》,发现书中引用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1 w3 B: g) l Y8 m- w& n- U$ T. i2 n
4 p. i, m( t. ~, c) l: S
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
% A% z f0 M" L/ i7 E! Y
5 W' T$ k8 l+ \1 q翻译过来意思是,所谓诗,就是以情愫为根本,以语言为禾苗及枝叶,以花朵为声律,以果实为义理。4 ?0 R: z; k3 U" ~# v
R! E: I4 d- d' [$ P$ h \3 \* Y! d
我久久玩味了一番,妙不可言。之前,我并不晓得此番说辞。它出自白居易之口,引自他的《与元九书》一文。这篇文章之所以出名,我只知道白居易在文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写作文章应该着眼于时局、大势,创作诗歌应该扎根于社会现实。5 D" U6 Y2 l# ~
3 }, R; F- P( T1 L' s9 @关于全文,我之前没有读过,现在偶然间发现了文中竟然藏有对于我来说无比珍贵的这颗遗珠,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甚至有些乐不可支。4 j) Q# M8 g- v
; c2 ?3 O, K" O2 G9 ?* t0 q白居易用八个汉字,把诗歌定义为一株植物,向上生长而且是经过延时摄影一般快速播放生长过程的奇妙植物。& M# v. j" t5 T# n% k
8 P9 Q4 {* U4 T, b: a白居易深知长安米贵,久居不易,得到他的恩公顾况的点拨及赏识后,更是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下足了功夫。2 b% F. O) ~. [. e
5 Y7 h+ e3 V; j) T. ~仔细对比,我觉得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观点,远没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这个对诗歌的定义显得伟大。4 {4 V* v+ a7 z, n4 }
# V3 S/ j2 X; a, s& V) S4 t: N
后者不但堪称完美,而且极具形象和感染力。可以说这是白居易对诗歌的大悟,更是对人生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和谐关系的大悟。5 A/ I) [& A! G" [% T: g+ C7 I0 R
- N# Z3 F2 Q8 ~: D6 v. C0 O
这个定义前面还有一段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0 d1 h2 F! i/ Y+ R) S$ ?' W% L' F4 s& c6 @4 {, \0 k8 o8 S2 M
紧接着,水到渠成,白居易向全世界宣布: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P0 K# J+ ]- S3 n3 ^, s0 X
2 @! }6 r, Y" n! W9 f) [! [这里请注意,根情和实义两点好说,也好理解,真情实感是文学创作第一位的,意义价值则是终极目标,它们共同构成诗歌的思想内容;重点是苗言和华声,苗言是有茁壮生命力的语言,华声则是像花朵一样绽放的韵律,它们共同构成诗歌的形式意味。
7 J; _& u2 M. L1 m' o. y5 C& Y7 [7 ~. O+ p, Q8 U
苗言,既然以禾苗为语言,那你就不能用枯枝败叶那种腐朽的语言。华声,既然以花朵为音律,你就不能用石头内部那种类似于真空般沉闷甚至完全封闭的声音。7 `0 j$ }4 X* h2 J7 |1 M( d
. z3 ?8 p. e' u# F5 J+ t- A我想像,白居易面对一株植物思考着古往今来的万般幻影,唯独把悟出的文学创作真谛嫁接在这株植物身上,借助写给排行老九的元稹的书信,一路快递到一千多年后我们心灵的息壤,再度栽活下来……
# R1 D9 y6 K. @% F+ `4 M- Y8 Z. `0 ~7 J2 K( C
2024.10.16偃师。/ Z# M' p* a6 U' [% b0 _: Y8 }
2 i0 |; h& N; |# Z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