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登王屋山* ^, v' `. _& [" U) _! V4 U
0 B. k6 G; f# D% ] O7 j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初中语文课本里知道的王屋山,近日终于一睹了她的丰彩。
9 ?6 }0 r/ q) m! l* k
& U. P0 M8 o& o2 i- E王屋山,因其“山形如王者之屋”而得名。上周日,几个好友一起,游王屋山,汽车在进山道路上逶迤前行,虽是仲夏,但山间凉风习习,满眼绿色在车窗外快速后移,我们坐缆车上山,随着山势缆车缓缓上升,向下望去,王屋山满目青山迤逦,松柏苍翠,整座山被笼罩在一片茫茫绿海之中,几乎没有一点留白。几只乌鸦伸展着黑色的翅膀在山间不停的盘旋鸣叫,此刻的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深刻意境。
0 I; C4 p [0 \7 ^7 o
1 N$ m1 W( x# ^2 R6 k下缆车,看路标,离王屋山最高峰天坛峰还有600多米,我们沿着陡峭的石级往上攀行,石级两侧是险峻恢宏、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和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快到山顶,石级更加陡峭,攀爬更加困难,此时膝盖隐隐作痛,胸闷心跳加速,不得已只好坐石级休息一会,遂想起白居易登王屋山诗句:“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年颜气力渐衰残,王屋中峰欲上难。”感慨白乐天怎么在一千多年前就把我登王屋山的心情给描述出来了呢?6 ~' [6 `% H- |! Z" k, q
# C0 A/ ]7 b# O, r
终于登上了海拔1715米的天坛极峰,站在峰顶四周眺望,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瞬间跃入脑海,天坛峰四周有华盖峰、灵山峰、五斗峰、日精峰、月华峰,五峰伏拜簇拥,自古被道家尊为“道境极地”,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打败蚩尤,一统天下。世称天坛峰为“太行之脊”、“擎天地柱”。5 Z3 A2 Z1 c; C& G
9 Q6 ^7 d! i7 a; F+ f一天的登山行程以膝盖的疼痛难忍结束,但王屋山从此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和其他山相比,王屋山不仅自然风光无限,更重要的是她的人文历史极其厚重,她是道教名山,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道教鼻祖老子曾在此修炼,唐朝时,司马承祯主持修建了紫微宫、阳台宫、十方院等规模齐全的宫观群。历代文人墨客纷纷踏之前来,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的:“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王维的:“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决,驱鸡入白云”。刘禹锡的:“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望。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 P& }) C0 ~8 d+ ^5 E- M& c
: ^/ k* Q! l. U: A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则认为,有了深厚文化底蕴滋养的山脉犹如知书达礼的美人,又如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让人内心舒服。王屋山有名,名在自然之美,名在文化底蕴。: f& X5 A$ h% U6 s1 E
1 s* P4 T# Q3 R1 R/ R3 k9 ]7 a7 j1 u登王屋山,我不虚此行!
p) ^+ h( q3 J! g3 b
5 i9 [# ] R _
/ S$ R# @, x, Q B5 _2 b% t( ~4 j: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