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彝族祭火节和荞菜节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还有歌节农历三月初三,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阿细祭火节摸奶节等。 彝族阿细祭火节祈求风调雨顺 2016年3月11日,云南省弥勒市红万村的彝族阿细民众载歌载舞,举行阿细祭火节,纪念传说中钻木取火的火神,祈求火神保佑村子全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云南省弥勒、丘北等地,崇拜火神,祭火现场载歌载舞。 阿细祭火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云南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这祭火神节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节日当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少女已经梳洗打扮完毕并穿上了自己平时精心缝制的服装,其他人则忙着为客人煮糖水鸡蛋和制作红糖粑粑。吃罢午饭,每家每户都要先把各自家中的旧火熄灭,同时备好盛新火的灶具,然后在家里耐心等候火神的到来。与此同时,由村里精选出来的祭火人员,也在老毕摩的率领下,先抬着供品祭器来到村头祭祀龙树。随着老毕摩庄严神秘仪式的结束,身着粗麻布衣裤、头戴铁制面具的壮士,装扮成火神模样开始取火。先取出一根松木,交给站立于两旁的人,这两人双手各执一端蹲在地下,火神双手合拢夹住一根木棍慢慢在松木下转动,大约十多分钟后,一股清烟从火神的手下升起,紧接着一团火慢慢地燃烧起来……随着夜晚的来临,祭祀活动变得更为热烈。村里的大街小巷,涌满人群,随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旅游篝火,祭火狂欢的场面一浪高过一浪。跳火堆、过火栏、转火磨、射火弓、闯火阵等精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中午时分。身挂大三弦的小伙子和打扮得象山茶花的姑娘们在寨门和村中跳起了彝族文化的精粹"阿细跳月",用热烈奔放的旋律迎接乡亲们和远方的客人。数百米的长龙宴顺着村中的石板路摆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就着青松毛铺就的长龙宴,吃起韵味独特的彝家饭。 下午三时左右祭"火神"的时辰到了。毕摩一声令下,前后两个年轻力壮的纹身男子将精心扎制的"火神"抬起,在毕摩和祭火师的导引下,由众多的大三弦队和裸身绘彩人手持木刀等"兵器"簇拥着癫狂着走向密枝林祭龙,就地用原始方法钻木取火,瞧!村里的"毕摩"带领几位长者在高大苍老的"游走的队伍喊着"木邓赛鲁来哟喝--哟……"的变调彝语,手舞足蹈,一会走,一会跑,改变模样的丈夫逗引着认不出他来的妻子,做出夸张的鬼脸,小伙子逗着羞怯的姑娘作乐,人群到哪里,笑声就到那里。到了村旁的一块土地上,人们全都赤足俯身,叩拜生长万物的大地,与土地亲吻,感谢大地母亲的赐予,直到与土地混为一体,仿佛回归远古时代的阿细部落…… 待每家每户取完火种,人们将"火种"送到村中最大的场院上,点燃篝火,纹身遮面的男人们仗着谁也认不出他来,摹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即兴表演,狂舞纵欢。有的男扮女妆为夫妇,怀抱假娃娃,嘴里哼着即兴自编的土著歌谣;有的呼叫着踩火堆、跨火栏、射火箭、转火磨、闯火阵,就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人们恋恋不舍地将"火神"和自己手中的"兵器""乐器"投入篝火。 节日传说 彝族阿细人崇尚火,把火尊为神。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自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 彝族花倮人荞菜节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曼龙村,居住着112户近500个花倮人的部落,他们至今仍沿袭着千年前的传统文化习俗,其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惊叹不已。 荞是他们最崇拜的神物。花倮人为何崇拜荞,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远古时期的一天,花倮人都到原始森林里打猎去了,村庄不知为何燃起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财产和粮食。绝望中,一长者在废墟中找到被碗覆盖着而没有烧毁的一碗荞籽,他们以这碗荞籽为种子,继续耕种,才得以生存、繁衍。另一种说法是:很久很久以前,花倮人分不清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能按节令耕种庄稼,庄稼没有收成。后来,花倮人经过多次耕作试验,发现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日到来时,种下的荞长得特别好,会结籽会成熟,而在此前的三四个月时间里,种玉米、稻谷才能长得好,会结籽,获丰收。荞使花倮人分清了季节,成了花棵人最崇拜的“神物”。 荞菜节葫芦笙舞 荞菜节期间,邀请亲朋好友相聚,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全村欢庆,青年男女借此谈情说爱,通宵达旦跳弦子舞或葫芦笙舞。 葫芦笙舞的来历传说,花倮人的祖先在奔波迁徙中,只剩下一个叫玛索的妇女和女儿红妹相依为命。红妺被邻近的一条蛇精卷去,玛索哭得死去活来,躺在荒山上又累又饿,随手采下身边的荞籽吃下。不久她生下一男孩,并很快长大成人。一天,飞来只怪鸟,不停地叫:“姐姐红妹,姐姐红妹。”男孩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玛索流着泪,把红妹被蛇精卷去的事告诉了男孩。男孩一怒之下,跟着怪鸟来救红妹。怪鸟停在田间一只巨大的葫芦上,不停地用嘴啄击葫芦,发出奇特的乐曲声。男孩采下葫芦,制成葫芦笙,和怪鸟来到蛇洞吹响葫芦笙,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蛇精在葫芦笙声中不断地呈“S”形扭动,尾巴完全放开了卷着的红妹,直到气绝身亡。姐弟回到家,繁衍后代。此后,花倮妇女就以跳葫芦笙舞来驱逐缠在身上的“蛇精”,葫芦笙舞一直流传到现在,被称为原始歌舞文化的活化石。 ; @+ [, e+ z%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