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78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寻春与寻秋

[复制链接]

31

主题

69

帖子

0

精华

社区游侠(lv4)

Rank: 4Rank: 4

积分
5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11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年四季中,最能叩动人们美感神经的莫过于春秋了。春是一年自然律动的开始。草木从萌发到成长,再到枝繁叶茂。秋是律动的终结。立秋之后,植物的生长一路下滑,最后进入休眠或死亡。春秋阶段自然界的变化最为明显。夏嘛,整个季节里环境与生物似乎没什么两样。一样的烈日炎炎,一样的生机勃勃。植物的繁茂给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各种动物,不管是在食物链的高端还是低端,都趁着一年的热期争分夺秒地繁育后代。冬者终也。草木不再为动物生产食物。动物们为了果腹要么远走他乡,要么冬眠。如果两者都不要就会生计维艰。(好多昆虫的寿命是按月来设计的,根本不需要考虑冬。)人虽在食物链的顶端,可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多数人还难免有冻馁之患。冬自然也不讨人喜欢。
   对于春秋,中国人传统的情感基调是伤春悲秋。伤春可不是因为不喜欢春,而是伤心春的短暂,好景不长。悲秋则是因为草木摇落而变衰,很像是人的衰老与死亡。在古代诗词中,“秋”甚至被用作形容词,作为“衰老”的代称。总之,古人认为春天是向上的,是光鲜亮丽的;秋天衰飒的,是凋敝萧森的。
      春光如此美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熬过了漫长的冬季,人们就翘首以盼春的到来。盼望着春风的吹拂,盼望着草木的复苏。立春一过,人们就急不可耐地跑到野外去寻寻觅觅,在满眼冬的元素中寻觅春的信息。看看哪棵植物萌生了新芽,哪棵植物开出了新春的第一朵花。植物有先花后叶者,也有先叶后花者。这方面梅柳特别突出。冬的冰雪还没消融,寒气尚未退去,梅花就用它那雪一般的花朵宣告春的到来。给世人以极大的鼓舞。“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有人甚至还认为它“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葬。”梅不仅是一个报春的使者,还是一个迎霜斗雪的勇士。就像暗夜里雄鸡的报晓一样受人尊敬。柳树是用它的绿叶报春的。它虽然没有使者的称号,但也是响当当的早春元素。所谓“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诗人对它的咏歌一点也不比梅花少。梅花只在刚开时人们对它礼赞。等到众芳烂漫,它就不再被人提及。而人们对柳的咏歌却要贯穿整个春夏。
   气温继续上升。春的元素次第展开,越来越多。不管是草本木本,都要长叶,都要开花。最后是“红绿扶春上远林”。等好多树都绿了,绿叶就不再稀奇。人们的关注点完全转到花上。二十四番花信风,各种花轮番登场。与此同时,动物们也开始活跃起来。所谓“八九河开,九九雁来。”不过大雁并不是春天的元素。人们更关注是小燕子的回归。在黄河流域,它大概是春分与清明之间到来。这时的春天已是下半场了。但人们还是把它称为春燕。杜鹃、黄鹂来得更晚。一般认为,它们与春天无关。
   一大波春花开了又谢。寻着寻着,春天的元素就盛极而衰。于是人们认为,春天走了。称之为“春归”。诗人们一方面送春归去,另方面也在纳闷,春天去哪儿了?能不能把它寻回?白居易在山寺中看到晚开的桃花,就高兴地说:“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还有诗人说:“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归处,唤取归来同住。”都希望花常开,春常在。但这不可能。随着夏天的到来,人们寻春的心思也就渐渐淡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夏天似乎没有太多摇荡性情的东西。整个夏天,诗人写诗的热情也大为减退。等到秋的到来,等到“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文人的激情才又勃发起来。
      秋的开始与春不同。古人虽然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可没有谁关心哪片叶子先落。也没有人评出报秋的使者。报春是报喜,报秋是报丧,秋有什么好报的。
   古人是不喜欢秋的。从宋玉开始就给秋定下了悲的基调,他也因此被称为“悲秋的笔祖”。欧阳修的《秋声赋》虽然从人事的角度论秋,强调人非金石,要顺应自然,总体上还是延续了宋玉的情绪。当然也有个别文人欣赏秋的特质,写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但这种思想并不多见。
   秋的元素都是悲的。与春对比就更为明显。春风化育万物。诗人说:“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秋风是扫落叶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春雨贵如油,它滋润万物。可是秋雨呢?一场秋雨一场寒。“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同一个大雁,春天北飞的时候无人提及。秋天南飞时就成了秋的意象。“西风紧,北雁南飞。”它的叫声也是哀鸣。而春燕的呢喃则是歌唱。
   唯一的例外是秋水。它澄澈明亮,古人还把它比作美女的眼睛。王勃更写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可是到了近现代,(我也不知具体从何时开始),人们就不再悲秋,慢慢开始赏秋。秋叶经霜之后,绿叶变成红叶、黄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显得异常壮观。此时盛开的秋菊反而减少了戏份。
      秋的颜色是黄和红。秋的代表植物主要是胡杨、银杏、枫树、水杉、樱花树、火炬树等。城市里常见法国梧桐也算是吧。不过它的叶子并不鲜艳。还有一些树种,比如国槐、构树等,它们的叶子经霜以后也不变色,枯干落下来还是青青如也。它们与秋色无缘。更不要说常绿植物了。
      最后,我觉得还很有必要为夏天说几句公道话。夏天夹在春秋之间,形象不及春秋,但从动植物成长的角度来说,它无疑是自然律动的核心。夏天就像我们社会上的中年人,洗尽了青春的铅华与豪气,肩负着社会与家庭的重任,无怨无悔地燃烧着自己。中年男人又被贬称为中年油腻男。油腻就油腻吧。有太多的活需要他干,不油腻行吗?

1 y( r# [2 n# i6 S6 o& v, L5 V7 g& @* q6 l' q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