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牡丹花儿开 一年又一年 " e) M+ ^. P& `- @; R9 Q
2022.04.30 16:55 来源: 洛阳网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28/wps1.png 开栏语 岁月如歌,往事难忘。在生命的河流中,总有些瞬间刻骨铭心,一张张老照片,把这些瞬间化为永恒,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见证着曾经的幸福,记录着时代的脚步,留存下温暖的记忆……走近这些老照片,一起回味它们背后的故事,从烟火人生中感悟时代的变迁。 牡丹盛开的时节,73岁的卫兰英女士收到了弟弟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她和丈夫张先生正专注地在公园里拍牡丹。这对“夫妻拍客”,每年牡丹花开时,经常出入各大公园拍牡丹、拍赏牡丹的游人,一不小心,竟然也走进了“拍客”的镜头。 4月27日上午,在西工区行署路29号院内,两位老人打开珍藏的老相册,向记者展示一张张在牡丹花会(牡丹文化节)上拍摄的老照片,年年花事,岁岁繁华,在娓娓的讲述中,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28/wps2.png 彩照摆进照相馆橱窗里 1983年4月15日,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了。“老张带着我和孩子们,还有弟媳、小侄女、表侄女一行七人,从孟津出发到王城公园看花。” 卫兰英说,来赶牡丹花会的人真多啊,比过年的庙会还热闹许多。 “我们只能顺着人流往前走,往回走根本走不动。说是花海人潮、万人空巷,真不是吹的。”张先生说,他们随着人群边走边看,来到了牡丹仙子塑像前,看到一家照相馆用绳子圈出一块地方,专为游人拍照。 当时,彩照刚刚兴起,拍一张照片五元钱。一家人从没拍过彩照,觉得新奇,但是五元钱的价格着实不便宜。张先生心想,好不容易来赶一次花会,就给大家拍张照吧,留个纪念。他掏出五元钱交给了拍照的师傅,并写下邮寄地址。要知道,当时,他和老伴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几十元钱。 回家后,大家焦急地等待,盼着照片快快寄来。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收到照片,是地址写错了,还是照片拍坏了呢?在翘首期待中,照片终于寄来了,瓦蓝的天空,俊逸的牡丹仙子,缤纷的牡丹花海,一张张春花般灿烂的笑脸……色泽鲜艳,画面生动,谁见谁惊叹,连说好看。 过了一段时间,有朋友告诉卫兰英,她们一家的照片,摆在洛阳市区玻璃厂路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我不信。他说你们家的人我都熟悉,连你家兄弟媳妇儿我都认识,还能看错?”卫兰英笑道,她又诧异又有点儿骄傲。 后来,张先生去洛阳办事,找到照相馆,讨要了这张放大的彩色照片。这张照片,一直装在家里的玻璃镜框里,保存至今。 如今,照片上的大人变老了,孩子们长大了,就连当年抱在怀里的小娃娃,也早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公园里的牡丹,依旧年年盛开,且一年比一年雍容美丽,一年比一年品种繁多,吸引着八方游客。 陪着大娘看牡丹 “有一年牡丹文化节时,一个星期天,我特意领着我的大娘,到王城公园看牡丹花。”卫兰英说,大娘从济源山区老家来,是第一次来洛阳看牡丹。 公园里的牡丹漂亮极了,一朵朵,一丛丛,有的含苞待放、犹抱琵琶,有的迎风怒放、雍容华贵。 老人家第一次看到如此多这么艳丽的牡丹花,眼睛都不够使,不住地念叨:“花朵真大,颜色真多,真鲜,花骨朵儿像桃子一样咧着嘴……” 卫兰英说,大娘是一个不幸的人,二十多岁时丈夫就去世了,她辛辛苦苦养大了堂哥堂姐,成就了一大家子人,大娘就是他们姐弟几个对老家的牵挂。 “大娘扳着手指头数牡丹的颜色,白的、红的、紫的、黄的、粉的……咦,咋还有两种颜色的?”卫兰英说,她告诉大娘那是“二乔”,又领着大娘观赏了绿牡丹和黑牡丹,还看着牡丹花前设的标牌,现学现卖,向大娘介绍洛阳红、白雪塔、酒醉杨妃、青龙卧墨池等牡丹品种。老太太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一路上都笑得合不拢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28/wps3.png 领着公公赶花会 “这张照片也是牡丹花会时在王城公园拍的,那是1996年4月28日。”卫兰英说,照片中的老人是她的公公,当年75岁,跟她和老伴现在的年龄差不多。 清晨的王城公园,被前夜的细雨洗刷得清新明丽,和煦的阳光洒满花圃,挂着露珠的牡丹俏生生、水灵灵的,看花的人潮在涌动。 “老伴拉着公公的手边走边看,老人家说花朵比碗口都大,真诧火!我不懂‘诧火’是啥意思,老伴解释说,那是咱爹的口头语,就是震撼、惊奇、没想到的意思。”卫兰英笑着说。 三个人在花海里徜徉,赏罢牡丹,“我们带老人去吃水席,还带他参观了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我们告诉他,政府把牡丹花会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和发展经济的平台,以后,牡丹花会会越办越好,洛阳会越来越暄,能看花游玩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张先生说,那一次,夫妻俩陪着老父亲在洛阳城好好逛了几天,老父亲特别开心。 “公公高兴得一直夸洛阳好,牡丹好,龙门好……不住地念叨,现在这光景,真是越来越好了。”卫兰英说,公公临回老家前,满心欢喜地说,明年一定带婆婆来洛阳看牡丹。听老家亲戚说,公公回到家后,拿出照片让大家看,滔滔不绝地讲述在洛阳的所见所闻,把大家羡慕得不得了…… 牡丹花会越办越红火,影响越来越大,2010年11月被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成了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成为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128/wps4.png 老两口成“拍客” “前两天,弟弟给我发来一张我和老伴在牡丹花丛中拍照的照片,说是在他朋友圈里看到的。”卫兰英说,她和老伴特别喜欢初绽的牡丹花,每年不到清明节,就背着相机,拿着手机,几乎天天游走在各大公园拍牡丹花、赏牡丹花的游客。没想到,一不小心,自己和老伴也走进了“拍客”的镜头。 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国际牡丹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姹紫嫣红的牡丹、熙熙攘攘的游人,都是他们的拍摄对象。这些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的文化活动、经贸活动越发丰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夫妻俩的拍摄内容也越来越多彩。 张先生性格豁达,爱把手机里“偷拍”的照片给被拍者欣赏。人家都夸他拍得好看,有的要求互加微信传照片,有的请他拿着自己的手机再拍一张。他有求必应,希望这些照片,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关于牡丹的,关于洛阳的。 “1983年首届洛阳牡丹花会,我们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40年过去了,我们已两鬓染霜。闲来翻看这些老照片,心中无限感慨,满满的幸福与自豪。”张先生说。 40年来,人与花,花与人,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还在一年年续写,而且,会越来越精彩……(本版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讲述 13353997708)(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永娟) " L g% b! K! s
- `1 P/ r$ t/ I$ w$ @7 H!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