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岳父和他的爱好
: G" j' a' E* E4 m* f$ E
4 X! b! F1 `7 b/ H3 O 今年是岳父大人离开我们的第四个年头,前几年,太伤心,总是忌讳提及。时间长了,悲伤逐渐被怀念代替,想起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总是感到,温暖,乐观,和力量。 岳父出生于共和国建立那一年,是我们这个军工厂第一批工人,有两大爱好,最先是打猎。 下班,吃过晚饭,约好工友,朋友,背上枪,带着包包就进山了,消失在寂静的原野。我的老家在州东一马平川的“南大洼”,秋天里,摘完棉花,用“别子”(一种一米高的棒子,中下部嵌着个铁钩),薅花柴(秸秆)的时节,也曾见过,几十人端着枪,一字排开,自南而北浩浩荡荡搜寻野兔大部队,但从没想到这里厂子附近外方山脉(伏牛山余脉)里打兔,竟是在夜里。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在不远的煤矿上,买来的矿灯,戴在头上,那光线很强,据说照定后,猎物会一动不动,他枪法极好,一晚上能有十来只的收获呢。 这也不难理解,我们这个厂从前是小三线,汇聚全国天南海北人(技术人员大多来自四川,东北,开封,南阳等地),后来军转民,做过猎枪,据说还做过脱粒机,煤球机。1992年,我大学毕业分到厂里子弟学校教高中的时候,早已转型成功,早傍上洛阳城一家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正生产着热门的工业品,产销两旺。工资高,待遇好,福利极其诱人,单是过春节发的火腿肠和集装箱,就让我“惊喜的快吼不住了” 由于各方面都远好于地方,优越感极强,我们当老师的出门也喜欢穿着厂里统一配置工作服,老保皮鞋,神气着呢。这个山窝里,厂里近两千多名职工,都属于“根正苗红,好人好马“,有很多是老革命,老军人,老干部,老专家,北京大学,西安交大,武汉大学,名牌大学毕业的数见不鲜。我们学校教政治的郭老师就是北大的毕业生。那时候,北汝河上百里范围的唯一的大桥就是省军区专一为了厂里修的XX大桥。县里(现在称市)第一台吉普车就是厂里的。当然,这都是听老教师,老工人说的。 那时, 厂里职工连同家属,还有全国各地来投奔的亲眷,四五千人分散生活在西坡,南坡,北山,新建路,八排房等居民点。有医院,俱乐部,居委会,学校,车队,服务公司。世外桃源,自成一家,其乐融融,被誉为“小洛阳”,“山沟里的金凤凰”。 岳父是建厂的第一批工人,练就一身好枪法,老家又是附近村子里。对厂区周围几十里的地形风土人情,地势地貌相当熟悉,是本乡本土的老枪手,围在他身边的猎人很多。他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每晚分战利品的时候,他总会“公而忘私”,若果谁家条件差些,人口多点,那自然是关照的对象。 岳父的爱好,还与他的工作性质有关,他所在的车间是热处理,有上百号人,是一道特殊工序,每月大概有一二十天的活,就结束了,比“工具"“模具”“量刃具”等车间,闲时间多些。当然,赶不上锻工房的人,那才是最初的工序,每月十来天就干完了。 有人说,以厂为家,岳父更是以车间为家,一吃完饭,就又去车间了,那里办公室,好多单身职工,说话的人多,互相开玩笑,说着些闲话,打打扑克,划划拳,行行酒令 或者打扫一下卫生,收拾一下车间的工具……
5 o- m' K# q+ m- V+ b
; t6 w% ?5 e) T6 f 爱人说,她们从小到大,没少吃兔肉,也没少拿野味送人情。据说还有其它猎物,有一种叫“獾”的猎物,埋在地下一段时间后,还能做成治疗烧伤的药物。 这些事情,大多是间接听来的。最让我了解的是岳父的第二爱好,钓鱼。 由于管控严格,枪支先是登记,说是会发“持枪证”,岳父一听,一下子登记了多杆枪,结果,持枪证没等来,等来的却是集中销毁。按本点名,枪没了…… 好玩的人,总是能找到乐趣的。他很快精力集中到了钓鱼上,那时候,厂里钓鱼成风,休息的时候,人们都在周寻着能钓鱼的地方,最远能跑百公里外的陆浑水库,昭平台,南阳等,八百里伏牛山,水库,沟渠多,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厂里人都能探索到。钓鱼装备也先进,什么海竿,自动竿都是我第一次听。真正钓鱼者,风雨无阻,不计成本,岳父就是这一类。几天几夜,风餐露宿,也不碍事,说到鱼饵,更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对我这个死读书的人,就好像听天书一样。# ^& Z& S7 F8 L1 h( ?: j2 H- g
3 U) J! n v, \# U 我和爱人每次从学校所在的西坡回北山岳父家,都能看见冰箱里塞得满满当当的鱼,一楼后院里,都是他的渔具,常去钓鱼的地方,红土坡,玉马店,滕口,温泉……他能说出几十个。当然,有些我不陌生的,我们学校也有好几个“玩家”,如数学组范老师,张老师,焦老师,我们语文组的韩老师夫妇,都喜欢闲聊钓鱼的事。我还骑着自行车,随着范老师跑几公里山路,去土门沟玩过一次呢,那里绿水荡漾,蓝天如洗……看水库的王老头,热情的很呐……
( H8 M; r) y5 ]2 r V5 T( P: F9 ?: m' ~, P/ L
别人家可能是有油没鱼,我岳父家那里是鱼多,油少。因为油都被炸鱼消耗掉了,我们每次从那里回学校里的小家,经常拿的是鱼。 再后来,进入新世纪,迈进新时代,河南大发展,我和爱人就到省城工作。又过了几年,厂里早上大喇叭六点半准时响起的军号,一下子停了。全厂整体搬到了洛阳城,原先的职工大多在洛阳安了家,岳父也退休了,但他的视野更宽了,洛河滩,东涧沟,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朋友更多了。
4 v' ]9 n' U: A7 I- j: z" N# }5 {, m. s4 i+ R3 K0 q
我们在省城家里没事的时候,浏览洛阳新闻,只要看到关于钓鱼的事情,我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老爸在镜头里,图片上。 他喜欢钓鱼,对渔具,渔友,渔地,说起来,津津有味。平时日常里还常常正话反说,用吹口哨,奇言怪语等独特的方式打招呼,吸引对方。一点也不内向,老少都能开玩笑,融入进去,打成一片,像个"老顽童"。
: s! d! z1 S u& L. R 也收获了不少粉丝,其中一个忘年交,那人三十多岁,经常开着豪车,来小区口接老人家,到一个似乎不近的好地方(我推测很可能是小浪底一带)去钓鱼,说喜欢和“郭师傅”在一起,不拘束,说话很轻松,开心。听岳母说,岳父私下里还有十来个结拜兄弟,每周一聚,喝酒划拳,美着呢。 有人说,热爱生活的最好体现,是有点爱好。从这个角度,岳父真是的热爱生活的人。 W4 \5 I; Y2 I" L1 H
- `0 `. r* E5 H- l) i- c 在生命的尽头,他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见我们心情不好,他总是批评我们“那有啥,人早晚都有那一场,我一半会走不了,别担心”,一如既往,该怎样还怎样,一点也看不到忧伤和悲凉。 至今想起他,还坚信,他,在某一个坡地,背着枪,戴着矿灯,正和某只猎物对峙,或者山中某个青山绿水处,帐篷边,草甸上,鱼竿旁,和钓友们,互相戏谑着,调侃着,或者在天堂,笑着给我们传话“别担心,我在这边日子爽着呢”……
. X) B a' V+ N( M: S5 e7 w$ G' s+ ~. U
4 ?3 @! U9 o9 Z; T3 m0 `" B$ i4 G
: z6 ~! p/ @! X6 B u,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