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归来吧!我的缪斯(补遗一) |(河南)李红军
- t$ `9 n' o, s0 P7 a/ D9 F I# Z- ~2 u, u# k) }9 b$ A
10、张力。我们经常说诗歌要有张力,有张力才有呼吸,有呼吸才有生命。这样一来,好诗自己就会说话嘛!
$ a$ A! K' o, w6 ~$ `% F) H+ U% T' I+ o. I# u$ j
例子一:
- a) ~# f" Q7 |* r0 e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m; D- z# i( l4 w' E* j' K& ^
——(唐)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五言律诗颔联" j, S6 v; F J, J& }4 Y3 X; _
# r: c% v, L& n4 Y# o
白居易16岁时,去京城长安应考。考前,他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呈递给顾况看。顾况看了作者署名为白居易后,幽默地调侃道:“长安百物贵,居此地乃不易也。”而当读到首篇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即大为惊叹曰:“有如此之诗句,居天下何难乎!”在顾况的赏识和举荐下,白居易中得进士,从此名扬天下。5 S8 G& w6 n L# T6 l( ~6 y2 S
. |( w1 B9 ^8 `+ p
这句诗中的张力,就是生命力。张力是怎样产生的呢?野火是草的克星,春风则是草的救星。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如下:
7 y& L: ~2 T2 [% K2 }! e. b7 h/ w$ v8 b' d5 h9 r
野火→草←春风
1 m* T/ x" k: @! k3 Z, Z3 x! K, j9 _* J/ {/ a D* A
可以看出,有不同方向的两个力,在同一种事物中起着作用,这样就产生了张力。只不过,野火和春风这两种力量的角逐,相隔的时间为一个季节。而且两个力量很难衔接,不存在直接的对抗,只能是野火走了,春风才来。1 y, V6 P. V: ^$ Y
1 s) j' [' b7 t7 x- @" ?$ x
例子二:
* g [+ o* ~, D( h2 ?! G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0 T; C' ?, U# R5 V——(唐)李贺《雁门太守行》七言古诗首联# _$ d" }! c( [7 m
& a* E, C* |; \ F1 ~+ w* p0 {不满20岁的李贺,去洛阳拜见韩愈。李贺来时,韩愈刚送走了客人,非常疲倦。守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上来,韩愈正解开衣带,想飞快的浏览一下就去休息。可是翻开头一首《雁门太守行》,看到上面这第一句,就又系上衣带,急忙传令请李贺进见。6 h. y" y/ Q) \* K$ G9 ^' G
8 w+ v% f+ }* g4 M黑云 日. Q4 b0 V5 c0 r/ I
↓ ↑! f c8 S. n7 `+ p8 r% s
城 战甲- x: a. {, E1 m' j: v
6 V/ p6 _6 s1 X, G0 X
李贺这句诗中的张力,就是武力。远比白居易那句要猛烈,它是双向的,直接的,同时的,几乎没有时空上的延迟。黑云和天日在上方,城池和战甲在下方。这种张力可真够勇猛的。/ U" t. {7 d' t$ u
. Q( L0 c, D1 z
例子三:, m' c+ l2 v" p6 s8 `, Y% _$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S* p4 o) V- V; |; h+ |% d& u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 @$ O3 m' m' d/ S$ l5 J2 A a
7 Y; ^& H- m) i; l% J3 e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z ]! Z/ S3 F. s9 j% P, I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O' Q" Q/ I5 n& B# j0 D——卞之琳《断章》全诗# z+ t2 C0 p% k9 F! s( t
% H% e o2 \) x t- ^5 F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卞之琳的说法,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 m: @8 |' O4 `7 R! }4 w" T& o5 |+ s; C
说实话,卞之琳仅靠这一首诗,即可名垂千古。别说这四句诗原属于一首长诗,是从中割取而来的。实际上是因为这四句诗之间存在的张力太大,容不下其它的诗句,必须单独拿出来。% P7 w7 \0 P, d4 u( a
8 H- A3 L8 p/ ]
这四句诗的张力就是吸引力,它到底大在哪里呢?0 ?: s& u/ [4 A
7 S3 Z5 t5 U6 v9 K3 v* Y2 w- O3 z
《断章》每一小节的两句诗之间形成一种张力。
+ r5 [$ ]9 n2 H8 L/ w0 d' r6 C1 C( p) `9 y1 b0 B0 X( D
你→风景6 T: s6 j4 }$ R4 r# v( F9 Y
↖
8 b2 d% {; H3 ]1 T& G4 A看风景人
5 i% ? W' | `+ o; ?/ d& P: l \" S* a/ Z, L$ J! B; ?) j
第一小节的这种张力没有同向性,且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应该属于单向性。: n+ G4 V! r" V$ M& {0 W
/ V4 r; v% W% X* @: a, ?) v
明月→你的窗子
+ Q) F2 z/ x' \5 E# P5 I ↘1 T" i3 E& t" j7 q" ~) [7 k
别人的梦; B& y2 q$ `4 t) Q+ ~
$ J3 ~: B: P" Q! Q* b6 H# e
第二小节的这种张力具有一定的流向性,同样存在隐蔽性。
% f/ v$ ]- ?0 ^+ M
) @& Y! B. l! d- D4 {' r8 Y我们发现卞之琳的厉害之处在于:四行诗句拥有四种力,而且交错的力,让诗句之间彼此倾斜,打破了诗意的平衡,张力可谓是十足的。
* V4 T: `; ~* U- y! n; d. q) X: S$ Z7 l% W7 \
例子四:
* ^, I, i( e1 x* O% M( Q0 ]6 s M你不能做我的诗,
* t' X9 R# n$ `6 d3 M! Z* z& h2 O9 w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6 ?/ J# u0 X4 Q1 v: U——胡适《梦与诗》最后两句
) i1 S3 c6 M' }
4 _6 L) n- M b! N6 k/ T这是胡适1920年创作的一首诗。在作者眼中,做诗和做梦是相通的:我做我的诗,你做你的梦。诗和梦可以相互引用,却不能取而代之。
$ n5 R# g- v5 N* ?7 U& o
6 @6 w2 U' k% Y, K* F8 N; v4 T2 g. L1 y这首诗中的张力是一种排斥力。你的梦在你看来可能很美,我的诗在我看来也可能很美。但是,我的诗在你看来就不一定美了,你的梦在我看来也不一定美。% t/ o; j8 @4 c2 s \
/ x! ]4 { N+ _* {7 |+ E0 l
因为:& P4 @: r. |, e. j0 ]6 C/ a" P/ ]0 h
你⇥我的诗: B- x$ f8 w/ l; \8 s& k5 U6 I# U
我⇥你的梦
% t3 d8 u: E1 W9 n9 [' U$ O6 ]9 j) T诗=梦
# C' @; |: [8 t1 m
2 S; y' H; I* U, |, g. f/ a, s# D所以:
% c3 a W' ^- G$ t你↹我& ]' r w' L! X# N
. C0 v! E% z6 Z4 e M8 A# H这种排斥力的结果,就是谁也否定不了谁。在“五四”时期,文化发展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状态,双方争论不断升级、炽热化。人们可以假设:一种观点是梦,另一种观点是诗。那么,这两种观点的对立是无可厚非的。只有交给时间去评判。
& O2 {) v. o4 F" n8 ` U
1 i5 Q; f( v* }; c+ d2022.10.21偃师/6 ?2 I- t& w' i# P! i# h5 P3 o
3 B: G7 K5 ^, V/ F0 L( J
0 S3 l+ A: {8 ]: `' J& N: o3 Z! b; T* M+ [$ B# M( @' l
7 |8 V; `6 s E" e# n5 M
9 C+ c" C: P& q# v
8 y: k1 x$ z0 V$ b+ g6 g) ?
6 L) K( H/ H# Z9 T5 k
( y+ e" i; [' H" I/ J O) d. X6 b0 f. M5 o! k8 _ G2 u6 c
5 z& @. V# u) M e% n6 j1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