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耿耿杂文向曙天 ——杂文家黄秉忠小记 孙建邦 1956年6月的一天,中共洛阳市委班子开会,一位领导拿出当月的《学习》杂志翻开,说:这上面刊登有咱市劳动局干部黄秉忠写的文章哩啊!有人惊叹:“市劳动局还有这样的人才啊”! 《学习》是当时由中共中央主办、以反映理论前沿动态为主的刊物。黄秉忠时为洛阳市劳动局科员,年方26岁。之后数月,黄秉忠又在《劳动》杂志、《河南日报》《洛阳日报》连续发表言论文章,被同道公认为“洛阳一支笔”。他属于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胸怀大志,忠诚事业,文笔出众,干练做事却光芒不露。 黄秉忠原籍湖南省武冈市,在湖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简师部学习期间,被推荐进入湖南革命大学学习后,组织安排他到中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工作。1954年10月,调洛阳市劳动局工资科。1957年,洛阳日报社向市委组织部报告急需人才要求调黄秉忠到报社,劳动局说黄秉忠是劳动工资专业人才坚不吐口,市委一个领导向报社推荐一人报社认为其笔力不逮拒绝,认定只要黄秉忠。组织部经过拉锯一般协调,先是市委领导撤回推荐意见,又选一名大学毕业生跟劳动局“交换”,劳动局这才放人。11月,黄秉忠调入洛阳日报社。那时,组织人事调动很保密,黄秉忠到了报社,才逐渐知道“内幕”。 1959年,黄秉忠对大炼钢铁、大食堂等违背常理的“大跃进”百思不得其解,在党小组会议上弱弱地表示“求解”,就受到严厉批判……后虽“过关”,但“不解”依然。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和洛阳日报社另两个出名的“笔杆子”,就被“造反派”冠以“三家村”的名号。狂风暴雨般的政治形势使他惊愕、苦闷和不解。 此后,他一路带着接二连三的“不解”进“学习班”下放农村、进“五七干校”……在政治运动中浮沉至1972年2月,被调进中共市委办公室任秘书,1978年4月任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在一些同事眼里,他是幸运的而且在职级上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却不知那些令他苦闷的“不解”,已经促使他决心远离权力中心。 1979年9月,听说要恢复洛阳市文联和《牡丹》文学期刊,他就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很快找到领导要求到文联办杂志,面对领导推心置腹的挽留,他却一反常态求情一般诉说从文的理由,终遂心愿,似为憋闷许久的情感找到了一条出路。 黄秉忠在洛阳市文联任筹备组党组副书记兼《牡丹》主编。上任以后,致力于《牡丹》杂志事务,1980年1月,复刊后的《牡丹》以“青年习作”为主打专栏,消息发出即产生轰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消息,称洛阳《牡丹》杂志是与南京《青春》杂志齐名的全国面向青年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期刊。年底,《牡丹》订阅量一下逼近10万册。《牡丹》如炬亮相后,黄秉忠力图再近青年一步,1981年3月《牡丹》不仅推出“爱情作品专号”,还在封面刊登一幅泳装少女半身头像,体现了开放时代的文化蓬勃的气息,显得特别亮眼。1982年8月,他从报纸上洛阳老集煤厂女工赵春娥事迹的报道后,即主持采访并主笔撰写1.8万字的报告文学《巾帼铁人——党的好女儿赵春娥》《牡丹》杂志发出,5个月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赵春娥的故事》为名出版,全国其他媒体持续呼应发力,赵春娥迅速成为全国各界学习的楷模。1982年8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时代需要赵春娥这样的人!时代呼唤赵春娥这样的人!”1983年,国务院追授赵春娥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黄秉忠是一个站在时代思想前沿的文化干部。1983年9月,市委把他调到《洛阳日报》社任副总编辑分管副刊,上任后,他就把杂文(言论)作为副刊的“眼睛”打理,广泛联络洛阳爱“挑刺”的作者,通报舆论信息,指导创作。洛阳市直机关、洛阳各大专院校、厂矿的“笔杆子”及各路“秀才”纷纷汇聚洛阳杂文学会旗下,以创作杂文言论为荣,《洛阳日报》几乎天天甚或各版都有杂文言论发表,有阵地、有队伍,洛阳杂文也进入了鼎盛时期。黄秉忠还亲力亲为勤奋写作。1985年3月,洛阳玻璃厂职工寄信报社,反映厂“一把手”祝某一年内不仅给自己涨了4级工资,还收受厂属各部门、单位大量奖金、奖品,黄秉忠敏锐意识到,“一把手”把改革给企业带来的红利贪功于已,将会形成一个类型的痼弊,就写了杂文《发改革财及其它》发表。祝某是国企大佬,百忙之中竟然看副刊言论且对号入座,揣上报纸就到市委告状……黄秉忠的杂文,针对社会典型性事件有感而发,剖析深刻,引人瞩目,引领着洛阳杂文作者歌颂真善美、批评假恶丑创作的方向。那一时期,经常有读者给华实(黄秉忠使用较多的笔名)写信反应“群众呼声”。 1985年4月,黄秉忠主导成立了洛阳市杂文学会并出任会长,创造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城市成立杂文学会的记录;1986年8月,河南省杂文学会成立,他出任副会长,同月出席全国首次杂文作者北戴河联谊会。1989年5月,入选《杂文创作百家谈》,谈题为《世事纷繁任评说》。这是他被誉为全国杂文百家的标志。 1986年,黄秉忠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访问英国,写下系列文章《访英散记》发表,后到美国两度探亲期间,对美国社会进行考察,极大地开阔了文化视野,增进了他“解放思想”的自觉意识。 1991年2月退休后,分别受聘两家报纸审阅稿件至1995年,但一直坚持谋划组织洛阳杂文学会的活动,坚持杂文创作,坚持参加河南省杂文学会的活动。 2010年底组织体检,主管医生惊讶地发现这个81岁的老头儿身体特好,竟特别写下评语:“所检各项指标全部正常,应于表扬!”老头儿很激动啊,不过是只是当晚把自己的网名改为“望百子”。 之后,黄秉忠隔三差五就写出一篇杂文散文发表于博客,时不时也在纸质媒体发表杂文作品。他用华实笔名把自己的200多万字的文章结集为《澄心集》《丽物集》《余力集》《望百集》《澄心集》《赵春娥的故事》等。这些文集,是他本人历史的记录,也是他生活、工作过的社会环境的记录,对读者有所裨益,对研究者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8年,他作为全国80岁以上14名杂文家之一,受到中国写作学会杂文专业委员会表彰。 正当洛阳杂文界瞩目“奔九”的黄秉忠先生体康笔健之时,他突然开始对自己进行文化“解剖”,他把自己1956年至2023年67年间的杂文生涯,概括为“打手、吹鼓手、抓手、推手”“四手”。还特别告知洛阳市杂文学会成员,希望在介绍他的有关文字中,将他“四手”的自评记入。黄秉忠对于自己“四手”专门写下文字作解:写杂文反胡风、“反右”当“打手”,歌颂大跃进当“吹鼓手”;“抓手”指1985年后致力于洛阳杂文学会队伍建设和杂文创作取得的成绩,获得河南省杂文学会“河南杂文看洛阳”的美誉;“推手”指全力支持他之后历任会长工作,推动洛阳市杂文学会发展。他说,回首往事“打手、吹鼓手”使他羞愧,“抓手、推手”使他欣慰。 在黄秉忠的带领和影响下,洛阳市杂文学会不断走向成熟。2011年1月,明确其为洛阳市作家协会所属的专事杂文研究、创作的文学沙龙性质的组织,不进行会员登记,不收会费,参加活动者即可视为会员。学会确定“1年出1部杂文集、组织2项活动”的工作目标。学会各项活动实行“1人负总责,其他人协助”的方式。2011年至2022年,学会每年编印1部会员作品集共12部,另编印3部活动文集,还编写了《洛阳市杂文学会志》,承办2届河南省杂文学会年会。 2024年1月21日,寒风凌冽。洛阳杂文界召开迎新春茶话会,94岁的黄秉忠决然参会。他说:“我是奔着死守杂文阵地的宗旨来的。这不只是杂文情怀底线的坚守,更是杂文人‘三观’底线的坚守,我坚信杂文……” 94个春秋,近70年与杂文纠结。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写作。黄秉忠,从一个热血青年,走成一个矍铄老人,胸中一直澎湃着杂文人的激情和责任。 若问洛阳望百子,耿耿杂文向曙天! ; i6 }4 j/ j+ w- c
- b- Z u" k- F3 |4 Z)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