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满江红》 ! K0 q% h0 e% {+ P
2 v0 m8 S% i: t1 I: w
! T0 M$ [! \# A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g6 e0 i8 A7 c. [* Z B% S
/ E* L" E, _0 T* x
3 i' p! W. D2 u2 v9 C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C( i% ^; v: q3 N' M- ^
# `; U( g! C8 E0 w: s: o: N! I4 E) @1 O! e) }2 n( @. M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T; |) r. ?* i7 L! N
6 J5 _% ~% ~& `0 K3 M9 w
5 P! m3 S. f: H5 t' D+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i3 g: t; J7 ~ c, [9 l1 D
5 n. g) Q+ O% U* C8 R2 W/ A# H! c$ t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X3 \$ b' S! ^4 _$ E+ C% ~( A
# h5 K7 ?; i; B3 @; d
8 e5 }6 _; N7 E: }- s3 M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2 c8 w `- C: s& V* {6 q3 W
' Q! V4 Z I' n4 R
! g" W) C- v: x, I) s7 t; ~% q* 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m1 _: p! A, U; ^
, M# R; }: q( n4 M: g1 L
" p! I8 h& z3 G6 |, H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d8 W2 o' _% k' {2 P
7 |2 z3 }( H! x, X! w+ h! r7 y& h( k& M/ r
有人说是无名氏,后人在抄录时候由于名气不大,所以就冠以岳飞的署名。因为这首诗词写的如同岳飞的经历一般。但问题来了,这首词的意境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光是靠想象是难以写出来的,字里行间莫不是作者的体会和感受,还有感慨。
: X9 F8 B0 S. y$ _8 S. ^% ]. p) c" Q1 \4 j# x* u N6 k+ n
: u7 }5 v( t* q$ A' P+ O3 H! X# @
除了岳飞还有谁能有这样的经历感受? 9 F' H1 c. P0 [3 L& U' h M6 I
7 r: O+ i8 a# P* \: j: M" E6 _. O2 D" a& J. {2 R
2
0 k! ]9 j% Z( i# h9 T+ i2 U3 W! ?+ W U8 D
; [' ]+ e/ ?. G7 C5 T p翻开历史,还真有这样一个人,和岳飞的经历差不多。这个人叫王越。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将,还是一个诗人。人称其“颇具诗才,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
2 u# ~: ~) T! |% i8 O
) w3 s' f4 ~7 j: b/ P8 r! b1 K. E) v- b' ~' b3 Y
和岳飞一样,两人都少年时期都刻苦读书和练武,都有报效朝廷,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志向。王越自幼爱好学习,苦读兵书是有原因的。因为其“感于两宋之亡、外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这也说明他是熟知宋朝历史的。
8 Q+ H0 _2 }* P% _3 S1 l# N4 |* l9 M" L
" s. t o' _- R$ _( j0 _; D4 L和宋朝发生“靖康耻”一样,明朝也发生了一起“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掳去,巧合的是,发生这两个事件的时候,岳飞和王越都分别算是当事人和见证者,所以两人都能写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是有可能的。 6 A r6 L1 n* G0 G- m- h @
- {! r! p9 T1 |' J w
; a) d0 X" f; D) ]$ `1 p' Z# `
3 b( t0 X" b) n- Y; l& R! |3 ?/ K% c- t i$ ?, o9 k7 Y0 m* L) P
3
1 ?+ q4 d) W$ V/ y9 u. l9 h* Z, s+ K% l3 ?4 [
4 ? \7 t) e6 d;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 W7 o: ~$ g+ Q5 v1 S' T3 y2 M
% S$ c$ |1 j) v( ~7 p
8 n, l3 H4 T8 E& R) I# E岳飞十九岁(有说二十岁)投军,到命陨风波亭,满打满算二十年的官宦生涯;而王越差点五十年,掌兵对抗鞑靼也有三十余年。相比之下,王越更对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一句的意思。
: v" _/ r/ v) ~
% z2 g" R! p" j# O
' X8 |% T4 p. j b* M有人说“三十功名”和“八千里路”纯粹是为了满足词牌的平仄要求和词中意境需要而写,没必要太较真儿,如果这么说,那么“廿年功名”也能对得上,为什么要用“三十”呢?岳飞是为了写诗词而抬高自己的从军生涯吗?再说了,他写这首《满江红》的时候,离死还有好几年,那么这个“三十”就是运用夸张手法了,岳飞会这么干吗? 8 k- ^0 r; ~% |# o+ ]! \
7 e( Q6 a0 g2 P8 p0 z. H+ ^$ v: v# C1 `
换王越就不一样了,王越掌兵西北远超三十年,还是明朝西北第一任三边总制。写“三十功名”那就是自谦。
2 s/ O; }% k3 l2 h% O/ a: N9 x6 F% N, \
* x. c/ |- U# D& l m: f% D" t' u1 X" u0 {$ d
# j% A: x2 V5 E3 e! C# B9 w
4
7 L# o, J# T; c1 u5 `7 D
; }! d! ^+ K7 ~# l. t" M j# [, s6 W8 G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 q' B1 X% B. f, i/ j
+ {0 O; g3 Z6 U- W) K2 Y6 P1 k" t; c7 q3 s! {3 j o- ?
南宋时期,宋军基本是步骑联合作战,说到战车,有,但不是大规模装备; / O: T) g0 n4 ?. Q7 B3 U5 `6 F/ }
& q: H: A; p$ v+ k
7 B) \1 I3 Q! y而明朝时期的宁夏镇(银川城)就不一样了,有专门的兵车库,还是专门从杂造局(负责兵备器械)分出来的一个部门,战车多达千辆。在《宁夏新志》中有载,并且每个卫和驻扎的营和堡,都有专门的兵车库用以存放和维修战车。
( d- C8 { n( H4 N0 ^+ j
# w# N, W' a6 w' [5 d+ k" @$ A& b
更重要的是,在宁夏志书上记载的好几次大捷中,都有战车作战的记录。从地理上也能看出来,宁夏平原的贺兰山脚下,比较岳飞和金兵交战的河北磁县贺兰山来说,地势更加平坦,更利于战车的驰骋。 $ m3 P/ A' e8 k; u
* L& d8 j6 M9 z5 U, J" J S; Q
! V, e" _6 u) }5 v" H8 e4 O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根据诗词的意境,是宁夏贺兰山有气势还是河北磁县贺兰山有气势?岳飞会为了河北磁县一个小小的山头而大发感慨?他的目标是“直捣黄龙”! / f. T: v8 X! n+ c
: r; v3 D( }0 c: h# B: s5 p: D
4 }( `+ k* K( F8 U2 c9 \, I# B
所以,这是王越到达宁夏镇(银川城)出征前登楼远眺的有感而发。因为下雨时候,站在城门楼上西眺贺兰山,感受到的就是“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情绪渲染之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脱口而出,这是作者内心的一种真情流露和宣泄。对虏寇的恨就化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7 u* G( i( J$ {6 P5 `9 X9 [
, I4 j. J7 w# d
# z6 ?, g: Y; j" ?! i& z" Q
, |4 o K& y) A7 B. L7 q
0 Y7 Z7 P' e6 G2 t0 _5 0 c8 t. L- O' L
$ J9 m2 j! x& I" p9 y" A0 w+ O
# h( R: n2 A5 I8 U) q8 I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9 S/ I+ h% a9 B$ x) j
/ h# A& z* a$ R* A; W- _' i% D- Z4 G7 w
如果《满江红》是岳飞写的,他敢在诗词中直写“靖康耻”?
9 _2 W' s) G; N+ c. ~+ R: r! V3 I+ k2 Z
& i% _" _$ g2 _2 x" q专家考究,《满江红》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此词约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就是战广西贺州曹成之后;另外一种说法是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 d+ f* y! J' b. D
" J* O9 _$ h% L
# Y" J8 V0 `" @* L但是不管是哪一年,岳飞都不会也不能写“靖康耻”,因为这是宋王朝皇家的蒙羞之事,直写只能是招祸,甚至有砍头之罪。更何况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还活着!诗词中避讳还是必须要有的。
2 {1 J5 b6 `: O/ p1 U; z; W; K7 k, @& h5 r3 K! P2 @ d/ v
5 G9 z+ _' V4 _2 D5 z4 c$ Q4 G不像现在写诗词,好像随便就写上去了,在古代写诗词,是有一定的规范和禁忌的,尤其是写当朝的事情事物,直写就是犯禁忌!不然古代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借物抒怀,借景抒怀的优秀诗歌出现? , u; ], t( t) q3 I( {
2 }& K+ }! i0 T; F- G
$ l4 f& x6 e8 B, ^% w王越写就不一样了,他用前朝的“靖康耻”隐喻当朝的“土木堡之变”当然是“臣子恨,何时灭”了。他希望在这一次出征鞑靼小王子能够一雪前耻。 " @ o( `* d/ i- r0 N
$ \! b7 d% H9 u8 V; X
; ^& E8 t- ?3 c
所以,如果这首《满江红·写怀》是王越写的,一点都不违和,反而比岳飞写的更贴切! ! N' B, M& d7 A3 O/ [
7 N9 H1 ~3 ^6 a4 M) o+ d
) R& a: c9 I- R0 m l0 L3 w
" w! g3 ?" }# ~& W
2 ~, L* y# G! w+ g$ \) M$ G6 7 y* B( m3 I. p5 c. q0 G5 ^6 h
: j1 w" N, g, r% @$ A7 }: C8 M0 U+ \9 R2 G/ {7 e* V
专家考究,岳飞的孙子岳珂编纂《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里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这首诗词是在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首次出现,并且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 ( M! G9 I' y: X9 m3 Y
- b( k, l- s$ l+ x2 \- t- x4 C5 S! F/ H7 X
这就有意思了,浙江提学副使赵宽和王越是相识的,并且王越是他的前辈。公元1502年正是王越穿过贺兰收取河套平原,取得大捷的几年后,王越去世刚三年。观其一生,赵宽有心收录王越所作《满江红》非常合理。
" t, X4 \, e5 [7 H4 @
1 ^# w0 T/ j" d& l
! n8 B6 \7 k, b1 i+ [6 t l, V至于为什么把作者由王越改为岳飞,这个恐怕是一种敬仰吧?为了让这首诗词广泛流传。当然了,《满江红》写得慷慨激昂,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是古诗文中的佳作。为什么一定要把它考证成伪作呢? & m/ X6 e1 v3 |8 R- A( |# a& y
O6 f6 X6 I* c; O. `# M
& ?+ F5 ]/ i" y2 P. f- i0 F王越也好,岳飞也罢。这种精神才是现在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 W* m4 @- R# Y. B( I: v) ~% s0 [
, |7 F1 e. H# f+ L& V, T0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