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家看甄庄”之四十三
: `( H9 p7 B9 n2 z Z不辞长作甄庄人
- l8 `: e) P4 c周 宁 苏先生在人生的窘境时,唱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浪漫。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有过想避世遁俗的苦涩,但生性恬淡豁达的他还有不忘国运民生的担当,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甜蜜的诗意。 ——题记 离开甄庄已经半月有余了,但甄庄的一切依然在脑海里盘桓。各位作家笔下的甄庄,从甄官井到新农村,从洛神的浪漫传说到时代背景下的坚韧与执着,无不让我对这个千年古村产生了深深地喜爱。那些因甄庄而生的杂记风物,还有作家们笔端所及旧雨新知的往来唱和,文采风流,颇为动人,让你情不自禁想重开笔端,发出“不辞常作甄庄人”的感慨。 当年,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甄官井现在已经无处寻迹,但是甄官井作为中华民族的甄氏家族的图腾,却在现代甄庄人的心里镌刻成一个小小的执念。他们不姓甄,却把这个图腾作为这个村庄的文化根基,像追随所有的甄氏后裔一样,把洛阳视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圣地。 当年的甄氏先祖在此汲优质之水,建作陶之坊,取优质之土,制陶作瓦,打造生存的长途遥遥。如今甄姓已没有居在甄庄,除了不远处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还能看到当年甄姓人生活劳作的陶器,但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他姓的甄庄人,那些刘、王、陈、魏、昝、文等等的甄庄后人,继续用土的质朴、火的坚韧、水的浪漫,继续他们的人生长旅。 洛阳地处与西戎交界之陲,古称西方落日之处。甄姓之符乃会意之字,由“西”“土”“瓦”三字构成。相传虞舜圣君曾在此率众取土作瓦,形成了甄氏族群。这样的小族群一步步成就了大中国的浩瀚无垠。如果洛河的千年变迁,看尽世事白云苍狗,洞察历史深层毫末。这样的甄庄所处的夹河滩,一直在大的变化之中,风刀霜剑,潮涌潮现。但甄庄人的精神内核却从未改变。 “不辞常作甄庄人”,除了可以遇见曹植的浪漫,还可以邂逅洛神的诗意。他们说,曹植在人生落寞时一定是会路过甄庄的,因为如果不路过甄庄,他如何能想起暗恋许久的那个女人。失意的情绪,是萦绕在这个书生气息的官二代一生的阴影,只有心底的那一点爱的光亮,可以点燃他,可以排解他。也只有在他的梦境和他的文字里,可以释放他的感情,可以承放他的爱。 甄庄的这片土地,又岂能只承载一个人的爱呢? 那些太过久远的历史不去说了,这个小小的夹河滩的人民应该和我们这个国家一样,经历了所有它逃不过躲不掉的硝烟和苦难。甄庄人不怕苦难,先祖化土为瓦的智慧让他们在任何社会样态下都能开辟出不同于以往的生存样态。 六十年代末,他们顶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风险出外打工,成就了洛阳首批农民工团队。借着“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号召,洛阳城里正在建防空洞,他们揽到了回填土石方的活,为甄庄村赚到了第一桶金;七十年代末,他们闻到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先声,出外考察引进了做“脖圈”的项目,从而点燃了翟镇成为针织之乡的星星之火。 甄庄人是前卫的,他们的思想从来不会拘泥于这小小的一方水土。夹河滩,洛水伊河所造就的夹缝,反而开启了甄庄人来自血肉的开阔视野与前瞻思维。他们的商品观念营销理念,像极了先祖们抷土为形,燃火成器,拿器盛水置物,让人类得以繁衍让生命得以继续。他们本着老百姓不能饿肚子的本能,及时聪慧敏感的以时代为土,着梦想之火,为老百姓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和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里的陶器相媲美的生存之器。首个农民工团队是,水稻种植是,制药厂是,针织厂还是。 他们说,千年甄庄,因为甄官署,所以是千年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现在的甄庄村,又何尝不是呢?可能他们的产业结构还算不得庞大,但是他们的思想结构,历任村干部传承下来的眼光和远见,却不愧是思想层面上的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啊! 再给甄庄村一次时代背景下的转身与挑战,他们一定还会是满分。 能这么肯定,是因为年逾八旬的刘铁林老支书谈起他们的团队,是那样肯定与自信的话:我们是铁板一块,但这块铁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板,这块铁板是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铁板。 在这块铁板的保护之下,谁会不安心、舒心和放心呢? “不辞常作甄庄人”。甄庄没有甜蜜的让人难以忘却的荔枝,但是老支书说了,甄庄村要建千亩花海,要四季有花,单是这花意环绕、粉墙黛瓦,外加文化古迹的强助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之下,甄庄村下一步的文化兴村战略构图已经打开。 苏先生的荔枝,甜得是口舌,甄庄村的文化底蕴,甜得是心灵。站在中华文明的原点,何其有幸愿把此乡当家乡。 我的好朋友任玲霞说,她上初中时候放假,加工过帽子上的绣球疙瘩,手套收过指头,围巾加过穗子。提起她的家乡,她说这方她引以为傲的家乡必须不简单。虽然她离开家乡多年,但去过了甄庄。 刚刚发现,我原来那么熟悉的一个人居然就是甄庄的样子,有文化、直率、坦诚,并且不失浪漫。如果可以跟她一起回到甄庄,她肯定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话给我讲。她也会想邂逅洛神,也会和那些村民一起挥毫泼墨,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画。她会在青莲寺忧郁的吟出一首岁月静好的诗,也会在丰收的麦田里放声歌唱。 2023年,甄庄村举办了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数千名农民艺术家参赛。许多文化学者,书画名流应邀来到甄庄,可惜当时我没有来领略这番文化胜景。但几个月后的洛神大道上,夏花灿烂,似乎还在为那一次的文化盛典摇旗呐喊。 洛神广场绿意盎然,洛神像笑意隐隐,他们是想挽留我们吧。用青莲寺的风雅,用伊洛书画社的绚烂,用甄庄的文化底蕴,用甄庄的历史悠远,用甄庄人的真诚与底气,还有他们永远不畏前途的勇敢与远见。 老支书座谈会上轻轻说的那句话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他提起了特殊时期的那段经历,坚定地说到,不管外面怎样乱,咱支部不能乱。老支书铿锵有力的那句话我也一直记着,他说甄庄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一直走在前面,冲在前面。他在与我们道别时,笑容灿烂的像个孩子,我觉得我挥手告别时的那只手,一半是不舍,一半是喝彩。 这是一个千年的甄庄,这也是一个年轻的甄庄。 如今,青莲寺,甄官井,洛神传说,甄庄已经把它的文化遗产摆上了舞台,接下来,文化兴村下的甄庄必将让人更加惊叹! 作者简介:周宁,笔名桑笛,就职于洛阳广播电视台。长期从事电视文艺,大型文旅活动策划,导演。业余热爱行走洞察人生,码字记录生活。
0 |! s( f0 n3 x; F* t- }6 t" z+ q m/ [* w-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