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孙建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洛阳杂文·2024》选发

[复制链接]

670

主题

2633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171
31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13: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16.为啥要坐冷藏车  
琴心
" [* o1 h1 n" a( D) E* |9 l
        2024年6月15日,一个寻常的日子,10名乡村女工从河南平顶山的一家牛肉加工厂加班结束,坐上了厂里给她们安排的通勤车,一辆平常用于运输牛肉的冷藏货车。急于回家休息的女工,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厄运正在降临。
        晚间十点多,货车抵达平常停靠的地点,司机打开车门,发现车厢内8名女工(另2名在驾驶舱)全部处于窒息昏迷状态,紧急拨打120后,8名工人被救护车就近送往医院救治。十数小时后,媒体宣告8名女工全部遇难。
        在网络看到此消息时,正值暑热高温,流火似的燥热被突如其来的死亡气息冲消,心头涌上的,是无尽的痛楚和寒意。
        据媒体报道,8名女工皆是附近村庄村民,年龄四五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家庭的中坚力量,上需要奉养老人、下需要荫护儿孙,一夜之间毫无征兆没了性命,可谓飞来横祸,于她们的家庭无疑于天塌地陷。家人们如何能想到,到就近工厂打个小工、赚个生活费,要遭遇生命的代价!
        媒体曝出的事故原因:疑似冷藏车内干冰泄露。至于事故责任以及后续处置,相信会有公权力部门给予周全。
        此次事故发生后,不断听到疑问声:村民们为啥要坐冷藏车?媒体上甚至有人惊诧:很难想象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人乘坐冷藏车上下班!这里,我就村民为啥搭乘冷藏车,说说自己感受。
        冷藏货车不能载人,是众所共知的。生产厂家知道,打工的村民们想必也知道。可为什么还要乘坐呢?相信,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心里都有答案。在当下乡村,我敢说,类似冷藏车载人的事情,绝对不是个例。
        如村民所言,冷藏车不是她们第一次坐,不同的是,这次出了事故而已。
        明知冷藏车不能载人,女工们为啥还愿意乘坐?说到底,不过是弱势群体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这些就近打工的中年乡村妇女,在数量庞大的打工群体中,无疑处于弱势地位。
        原因有三。首先,从文化层次方面来说,她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相对贫弱,略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基本上都把这个群体排除在外;其次,从年龄来说,中年的女工,身体和头脑已不如年轻人灵便,智识和记忆也在走下坡路,在就业难的时下,想找个合适的打工岗位并不容易。而另一方面,女工的性别弱势也让她们的选择变得局限,传统乡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有留存,多数中年女人为家务所累,要承担奉老养小的职责,出不得远门打工,能就近打个小工赚个零钱贴补家用,同时兼顾陪伴一家老小,往往会成为她们的最优选择。乡村的中年女人,正是经济紧张的年纪,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就业、婚育,一家老小的生活储备,都是压在她们胸口的巨石,想透透气、歇歇脚都是奢侈。
        以上种种,决定了这类群体既要打工赚钱,又要不惜一切节约花费。是以,她们才会接受搭乘免费的冷藏货车上下班,而不是另外花钱包车或租车。
        同样,能接受这些打工女的厂家,多属私营小厂,很少能有公交直接通达,即便通公交,在时间上也往往不甚便利。而为了压缩成本,厂家基本不会专门配备通勤车辆。至于五金一险,是更不必去想的事,干一天能发一天工钱就不错了。
        如此之下,属于这些女工的选择就很有限,距离近的,自行骑车上下班,距离打工地方远的,能有接送的交通工具已经不错,哪里还会顾忌货车不货车的呢。
        写到这里,想起自己30年前搭乘货车的事来。那时,我已考进城里读书,有年寒假,同乡约我一起跑到近郊,搭乘她亲戚的货车返家。是给山里煤矿运送石头的大货车,车斗无篷,里面装满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巨石,最小的也有百余斤重。我们踩在高低不平的石头上,双手紧紧抓住车厢前缘,不敢丝毫分神,唯恐被行驶的颠簸甩倒下去。三个小时的车程,货车爬坡下山,我的双腿随着车身颠簸晃动,不停磕碰上车体、石块。临下车时,双腿僵硬到无法挪动,在司机帮助下才下来车。晚间到家脱掉棉衣,发现膝盖及小腿大面积青紫淤肿,有两处还渗着血迹。至于双手一路风裂的血口,就更不必说了。
         我们之所以搭乘石头车,不过是为了省下区区4元的车费。其时,学校食堂的蔬菜2毛钱一份,4元钱基本等同于一周的菜钱。
         倘若今天的我,还生活在乡村,我相信,会是和这些女工一样的选择。
         不为别的,就为省钱,就这么简单。
          追求利润的厂家,要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为生活所困的村民,要最大限度节约支出。但凡有个车辆,能方便往来通勤,哪怕只能挤站着,就没有什么是双方不能接受的。
        至于风险,现下,她们还顾不了那么深远。
        两年前,在我老家附近的村庄,7个村民挤乘一辆农用电动三轮外出打工,路上遭遇翻车4死3伤,同样以中年女工为主。
        回到此次冷藏车事件,这次,是干冰泄露,下次,会是什么呢,谁也无法预料。我所明白的是,只要这些群体的生存处境得不到大的改善,风险,就会一直存在。
        但愿我的隐忧只是杞人忧天。但愿越来越晴好的明天,早日粉碎我今日的忧虑。
- U& Y+ J5 s! b- D) m( Q
    作者简介:琴心,女,70后, 洛阳新安人。抬首听风吟,俯首煮羹汤。诗文见于《绿风诗刊》《唐山文学》《大观》《牡丹》等媒体刊物。

; a- n6 H/ A7 f5 e4 B

670

主题

2633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171
32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16为啥要坐冷藏车  
琴心
        2024年6月15日,一个寻常的日子,10名乡村女工从河南平顶山的一家牛肉加工厂加班结束,坐上了厂里给她们安排的通勤车,一辆平常用于运输牛肉的冷藏货车。急于回家休息的女工,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厄运正在降临。
        晚间十点多,货车抵达平常停靠的地点,司机打开车门,发现车厢内8名女工(另2名在驾驶舱)全部处于窒息昏迷状态,紧急拨打120后,8名工人被救护车就近送往医院救治。十数小时后,媒体宣告8名女工全部遇难。
        在网络看到此消息时,正值暑热高温,流火似的燥热被突如其来的死亡气息冲消,心头涌上的,是无尽的痛楚和寒意。
        据媒体报道,8名女工皆是附近村庄村民,年龄四五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家庭的中坚力量,上需要奉养老人、下需要荫护儿孙,一夜之间毫无征兆没了性命,可谓飞来横祸,于她们的家庭无疑于天塌地陷。家人们如何能想到,到就近工厂打个小工、赚个生活费,要遭遇生命的代价!
        媒体曝出的事故原因:疑似冷藏车内干冰泄露。至于事故责任以及后续处置,相信会有公权力部门给予周全。
        此次事故发生后,不断听到疑问声:村民们为啥要坐冷藏车?媒体上甚至有人惊诧:很难想象在今天的中国,还有人乘坐冷藏车上下班!这里,我就村民为啥搭乘冷藏车,说说自己感受。
        冷藏货车不能载人,是众所共知的。生产厂家知道,打工的村民们想必也知道。可为什么还要乘坐呢?相信,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心里都有答案。在当下乡村,我敢说,类似冷藏车载人的事情,绝对不是个例。
        如村民所言,冷藏车不是她们第一次坐,不同的是,这次出了事故而已。
        明知冷藏车不能载人,女工们为啥还愿意乘坐?说到底,不过是弱势群体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这些就近打工的中年乡村妇女,在数量庞大的打工群体中,无疑处于弱势地位。
        原因有三。首先,从文化层次方面来说,她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相对贫弱,略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基本上都把这个群体排除在外;其次,从年龄来说,中年的女工,身体和头脑已不如年轻人灵便,智识和记忆也在走下坡路,在就业难的时下,想找个合适的打工岗位并不容易。而另一方面,女工的性别弱势也让她们的选择变得局限,传统乡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仍有留存,多数中年女人为家务所累,要承担奉老养小的职责,出不得远门打工,能就近打个小工赚个零钱贴补家用,同时兼顾陪伴一家老小,往往会成为她们的最优选择。乡村的中年女人,正是经济紧张的年纪,老人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就业、婚育,一家老小的生活储备,都是压在她们胸口的巨石,想透透气、歇歇脚都是奢侈。
        以上种种,决定了这类群体既要打工赚钱,又要不惜一切节约花费。是以,她们才会接受搭乘免费的冷藏货车上下班,而不是另外花钱包车或租车。
        同样,能接受这些打工女的厂家,多属私营小厂,很少能有公交直接通达,即便通公交,在时间上也往往不甚便利。而为了压缩成本,厂家基本不会专门配备通勤车辆。至于五金一险,是更不必去想的事,干一天能发一天工钱就不错了。
        如此之下,属于这些女工的选择就很有限,距离近的,自行骑车上下班,距离打工地方远的,能有接送的交通工具已经不错,哪里还会顾忌货车不货车的呢。
        写到这里,想起自己30年前搭乘货车的事来。那时,我已考进城里读书,有年寒假,同乡约我一起跑到近郊,搭乘她亲戚的货车返家。是给山里煤矿运送石头的大货车,车斗无篷,里面装满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巨石,最小的也有百余斤重。我们踩在高低不平的石头上,双手紧紧抓住车厢前缘,不敢丝毫分神,唯恐被行驶的颠簸甩倒下去。三个小时的车程,货车爬坡下山,我的双腿随着车身颠簸晃动,不停磕碰上车体、石块。临下车时,双腿僵硬到无法挪动,在司机帮助下才下来车。晚间到家脱掉棉衣,发现膝盖及小腿大面积青紫淤肿,有两处还渗着血迹。至于双手一路风裂的血口,就更不必说了。
        我们之所以搭乘石头车,不过是为了省下区区4元的车费。其时,学校食堂的蔬菜2毛钱一份,4元钱基本等同于一周的菜钱。
       倘若今天的我,还生活在乡村,我相信,会是和这些女工一样的选择。
        不为别的,就为省钱,就这么简单。
        追求利润的厂家,要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为生活所困的村民,要最大限度节约支出。但凡有个车辆,能方便往来通勤,哪怕只能挤站着,就没有什么是双方不能接受的。
        至于风险,现下,她们还顾不了那么深远。
        两年前,在我老家附近的村庄,7个村民挤乘一辆农用电动三轮外出打工,路上遭遇翻车4死3伤,同样以中年女工为主。
        回到此次冷藏车事件,这次,是干冰泄露,下次,会是什么呢,谁也无法预料。我所明白的是,只要这些群体的生存处境得不到大的改善,风险,就会一直存在。
        但愿我的隐忧只是杞人忧天。但愿越来越晴好的明天,早日粉碎我今日的忧虑。
、  
        作者简介:琴心,女,70后, 洛阳新安人。抬首听风吟,俯首煮羹汤。诗文见于《绿风诗刊》《唐山文学》《大观》《牡丹》等媒体刊物。

' @* l' W. j( t* {

670

主题

2633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171
33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0: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17补证人员需补“正”
邓世太

5 A% V4 L" S, [3 K5 F0 Y# {; e
    旅途中丢失了身份证,无论是到旅游景点购票、到酒店办住宿登记,还是乘坐交通工具,处处都不方便。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110,咨询如何补办身份证。回答说需要本人携带户口本,到辖区派出所现场办理。
    清早起来,拿着户口本去排队,却被工作人员告知电脑系统坏了,昨天也是这样,时断时续。看着工作人员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如菩萨,既不向上级领导请示如何解决,也不相互商量采取何种替代方案,而是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不能办公,这种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让我的心如芒在背:辖区公安机关的职责,是负责处理辖区治安等相关事件,居民有多少急、难、险、重的事儿,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可是电脑办公系统坏了,而且不止一天!所有工作人员都坚守岗位,耐心等待系统自动修复。所有来办事的居民,要么坐等,要么打道回府,等系统正常工作后再来。至于系统什么时间能够恢复,就像猜测工作人员紧绷的脸,什么时候能挤出一丝微笑,难!
    虽然家距派出所比较近,这里毕竟不是家。我与工作人员商量:能否先办理其他手续,比方填表登记、照像之类的小事?
    工作人员比较爽快地答应了。我看有沟通的可能,便询问道:有些地方只要报身份证号码,就可以补办身份证,为什么你们非要携带户口本?回答是没有户口本,咋知道你属于哪个辖区?这个回答又给我的智商来了一次肘击:只要身份证号码一输入电脑,居民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公安系统的网站上显示,为什么还必须拿出户口本,才能证明我是我?
    正说着,系统可以工作了。我庆幸自己没有远离,连忙取号排队、逐一回答提问、录指纹。一切就绪,交纳补办工本费后,工作人员说取身份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取,时间在40天后;二是快递,20天左右,收件时需要另交快递费。无论哪种方式,我都觉得太慢,便询问有没有更快的渠道,回答说只有选择快递,运气好10天左右就能拿到。
    由此看来,身份证的办理时间,是有弹性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制作证件过程的快慢,而是居民的取件方式。如果不急用,就耐心等待;如果急用,对不起,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一手交钱,一手拿证!
    工作人员递给我的《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上,盖着一方醒目的红色方章:“省厅EMS直邮,证到付费20元,王女士134***(联系电话)”。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我经常与文友们互寄书刊,知道省内快递一般是8元,少则6元。怎么省厅与EMS一结合,便民服务的价格就翻了好几倍?它哪点便民了?服务了啥?
    想起旅途中遇到的一件小事:深圳的朋友陪我去香港,一看《港澳通行证》过期了。随即开车去深圳市出入境大厅,在机器上一刷,旧证件立即生效。第二天,我俩准时出现在香港某单位的会客室。
    同是补办证件,内地三线小城手续繁杂、态度傲慢且价格不菲,深圳特区自助办理,现场可取。办事效率和实际效果,竟然相差这么大!
    两相比较,某些工作人员的思维定势,是否也要纠偏补“正”:以正确的服务理念、端正的服务态度、正常的工作能力,弥补做人的正气,坐正自己的位置。
! W( y% h% R" U4 h8 v4 w- b
    作者简介:邓世太,男, 河南光山人,洛阳某高校退休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奔流》《青海湖》《牡丹》《杂文月刊》《美华文学》《中国人口报》《北京青年报》等报刊。已出版散文集《心迹》《天命》《遥望故乡》。
6 E+ J( C( z" f: C  o3 A1 i4 G
9 y% m$ o. r4 E

670

主题

2633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171
34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13: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18父母皆凡人
大盈
+ T* _4 R$ p1 n; o4 c( x# Z* M
         前些年流行“父母皆祸害”,后来又有了“原生家庭”这口锅。于是,对父母的口诛笔伐一时成风,而一切的人生不顺也都正好可以甩锅给“原生家庭”,毕竟谁小时候没挨过打,没受过骂,没被冷落过,没被拒绝过。
        天下父母,对孩子无不倾注最大的爱,但只是他们从来没做过父母,也不知道要怎样做父母。他们用最基本的人的自然感情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们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习得对待孩子的方式,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坚信自己是爱孩子的。只不过,或多或少地,他们也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误伤了孩子。
        父母常常想要给孩子自己小时候最渴望的东西:比如物质享受,比如严厉管教,比如各种才艺,比如学习机会……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父母也是。孩子一边被极大丰富的物质溺爱着,一边又被极大压力的学习碾压着,同时,孩子们诚惶诚恐:溺水般窒息地压力让人无处可逃,又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父母还时时焦虑着想要给孩子自己这一路走来最缺乏的那些经验: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锻炼身体,一定要谨慎交友,一定要考编考公,一定要离家近些,一定要早点结婚生子……他们吃过的亏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于是,年轻人一路在父母的“指点”(控制)下终于完成了学业后,发现依然不能摆脱被父母“掌控”的命运,从找工作到被相亲,从催结婚到催二胎,一眼望过去,一生的路就在眼前铺开:跟父母一生那样的生活。
        绝望感油然而生,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拥有了那么多才艺,就只是为了重复父母的一生吗?重复让人无聊,无聊让人绝望。未来的魅力正在于它的未知,未知意味着无限可能性。可现在,一步一步的按父母希望的方式来,未来似乎转回到了过去。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确定性,再也激不起生活的任何热情了。
        可是,好像也没有办法反抗。父母为了给自己一个稳定的未来,已经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甚至付出了自己的半生乃至一生。这么多这么沉的爱,真的是无以为报,唯有按他们希望的方式过完这一生,好像才是最好的报答。然而,生命需要激情,生命力是我们无法阻挡的。有时候,内心会想,如果父母没有那么爱自己就好了,那么自己反抗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如果父母再对自己坏一点儿就更好了,那么反抗起来就会毫无压力甚至会成为理所当然。
        我想,在这样大的内心冲突下,我们只好拼命地去找父母的不好,“父母皆祸害”的大肆流行正是这样一种极端形式。我们把自己不好的那部分性格和习惯归结于“童年阴影”,我们把自己生活中的不顺归结于父母的干涉和控制,我们甚至把自己的懦弱和放弃也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影响。
        于是,我们既没有办法好好爱父母,也没有勇气去拥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忘了自己不是被动地提线木偶,我们忘了自己是拥有“自由意志”的独一无二的人。我们变成了“知道那么多道理还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我们变成了只会抱怨不敢越出雷池一步的“听话”的人,我们变成了我们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而这一切并非无解。“父母非祸害,父母皆凡人”,我们只要记住,父母只是普通人。
        父母只是普通人。当我们年岁渐长,他们就不再是小孩子眼中那个“无所不知的智慧父亲”和“无所不能的仙女母亲”了。他们会犯错,他们有虚荣,他们有很多优点,他们有更多缺点,他们停留在自己的时代,他们很少能快速跟上新的时代——可是,这些都不妨碍我们去爱他们。我们爱的并非是一对完美父母,我们爱的是那对陪我们长大的父母。
        我们爱作为普通人的父母,所以我们允许父母犯错,我们原谅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也许并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接受我们终有一天会比父母强大。
        我们明确自己无论怎样都爱父母,那就不会因为忤逆他们而产生背叛父母的愧疚感;我们接受自己能够比父母强大,也就能够申张自己的权利,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我们不必再事事听从父母的,我们学会对父母温柔以待。
        一个人的成熟是从承认父母是普通人开始的,我们不再仰望父母,我们平等微笑地看着父母。我们会拥有自己全新的人生,我们也终将成为父母的依靠——就像小时候我们依靠他们那样。
   
        作者简介:大盈,女,洛阳市瀍河区人。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爱好写作,醉心生活。
( }- d3 ^! X3 V, w7 u

670

主题

2633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171
35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09: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19不妨学学黄药师  
梁小玲
     
          早上散步,听到个真实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如果给故事弄个标题,应该是《一条九毛钱的黄纱巾》。
          一女子坐火车,围了条黄纱巾。有陌生女冲上去拽纱巾,边拽边打骂,骂她偷了自己头巾。一车不明真相的乘客,误以为她真是小偷,一边倒地指责她,她百口莫辩,越想越气,最后跳河自杀。
         故事中,黄头巾只是起因,舆论的暴力才是直接原因。当年信息不发达,最多是一车厢暴力。
        现在可以上网,一不小心,就会召来满网暴力。前不久,一位武汉妈妈在为不幸去世的孩子讨说法时的遭遇让人痛心。有人说孩子死了,她还妆容精致,是不是要当网红?开三四百万的车,配名品服饰却嫌赔款少?她要当校闹?她是不是有不正当收入……最终这位母亲不堪重负,从24楼跳下身亡。
        有如此遭遇的,武汉妈妈不是个例。2021年,患抑郁症的网红“罗小猫猫子”在直播时,在网友起哄、怂恿下饮下农药。2022年,香港一位18岁女孩不堪恶意中伤,跳楼身亡。2023年,一女孩因在网上发布了一张染着粉发,给病重的爷爷看自己硕士录取通知书的照片,遭遇网暴,含恨离世……
        因此有人说,我们进入了“键盘杀人时代”。网下的“唾沫星子淹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到了网上更是变本加厉,变成投枪匕首。
        为什么呢?因为网络既是社会的映射,又比社会更复杂。网络因其有用户隐身、"马甲"等独特性,因此助长了人性恶的一面,出现很多网络喷子、"键盘侠"、低俗语言。有人在社会里的行止有多过分,在网络上的表演就有更出圈。部分施暴者往往具有反社会人格,缺乏同理心;一些网友因为无知,或无主见容易被煽动;加之网络的匿名性、广泛性,有些人借此发泄不良情绪等,有意无意参与网暴,对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
        心理学上说,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时不比躯体暴力小,会导致人出现恐惧,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可能使人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
        不少网友对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没有充分认识,更缺乏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耐受力,一旦被攻击,脆弱性、玻璃心呈现,成为酿成悲剧的内在原因。
        人是群居动物,就像扎堆的刺猬,既可彼此温暖,也会互相伤害。我们在呼唤爱的同时,也要多关照自己内心,对己对人都要有清晰的认知,不能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而活;更不能轻易把自己的生杀予夺大权赋予他人。
        想起金庸小说里的桃花岛主黄药师,也就是黄蓉的父亲,人称“黄老邪”。黄老邪一生都在替人背锅,人家把坏事一桩桩安到他头上,他却跟没事人一样,不争、不辩、不怒、不嗔。遇到不明真相的寻仇者,他不屑争辩,因为一争辩就跟糊涂人、俗人站在了一个水平线,也正好上了坏人的当。
        所谓大辩苦讷,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黄药师守着他的桃花岛,远离红尘,看看桃花吹吹箫,活得好不自在。
        真相当然会随着时间渐渐澄清,但在此之前,黄药师选择不在乎,选择哈哈一笑。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如苏轼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无论在线下还是网上,当被人误解时,当遭遇谣诼时,不妨学学黄老邪,不要急着去辩解,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说法,坚定地做自己,让谣言去飞。
        网络信息流动极快、受众覆盖面大,再坏的事都有人支持,再好的事都有人反对。没有刮不停的风。当风停后,谁还记得一个小人物?如果人人都能像黄药师一样,静心等风停,一幕幕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警示后来者,珍惜名誉,更要珍惜生命,洁身自好但不要患上“舆论洁癖”,如此,更有意义。
   
      作者简介,梁小玲,女,洛阳涧西区人,文学爱好者,自由职业。
6 F0 d" ^$ Y/ E& b

670

主题

2633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171
36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0.多好的人啊,可惜了  
河洛愚叟
8 E  l2 V- x: }- V& X
       一大早,朋友在微信上传给我一则消息:市交通系统某公司董事长李XX被查了。还附上一句:多好的人啊,可惜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同样是既惊讶,又惋惜。
       李XX不是我们的朋友,他是我们的“监督”对象。——那些年不是流行“网络问政”么?算起来,李XX应该是最早主动找到我们,让我们监督“问政”的处级管员。
       最初,他是市公安局的领导,还兼着市交警支队的一把手——一个无论是“含金量”,还是“含权量”都很高的职位。据说,仅市区的正式交警加上“不正式”的辅警就有大几千。这些人分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直接和开车、骑车的市民——他们的专业术语叫机动车驾驶人——打交道。交通拥堵了,市民有意见;罚款厉害了,市民不高兴;执法不规范了,更会被分分钟发到网上。有一段时间,关于交警的网络舆情特别多,给人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他说,自己愁得头发都白了。
         那段时间,市交管部门经常把网民请去“监督”,开大会,请网友“列席”;敏感事件,让网友去“见证”,出台新政,让网友先“挑毛病”。
       他的努力很有成效。交警部门对市民和网友提出来的问题,响应快,处理及时。市交警部门的网络形象和社会美誉度改善了很多。
        他长相憨憨笨笨的,看着一点也不像一个掌屋着实权的官员,一口我们当地的土话。他经常跟我们拉家常,也讲笑话。有一次,他说,我在家里很有福,不用洗衣服,也不用做饭,你嫂子全包了。可是呀,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一个囫囵扁食(我们那儿土话把饺子叫“扁食”),都是烂的。我都纳闷了,为什么外面的扁食都是囫囫囵囵的,在家里吃的总是烂扁食?后来知道了,原来你嫂子煮了一辈子扁食,从来不知道拃水,不烂才怪呢。大家哈哈大笑,感觉这人没一点官架子,是个好人。
         对一些有争议的事情,他会心平气和地解释。街上电动车、自行车闯红灯现象屡禁不止,他就下令在主要路口的辅道上设置“拦挡”,派人值守,绿灯放行,红灯就拦上。效果当然是有了,可是,毕竟不那么好看——古都啊,还是国家文明城市,让外地人怎么看?网上就出现了一些冷嘲热讽。他向我们诉苦:“这样做,确实有点不老美,不大文明。可闯红灯,不是更丢人、更不文明吗?不罚不行,罚狠了也不行。只能先用这种笨办法,先帮助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再说。”完了又瞅着大家问:“你们谁有好办法?帮我想想。”大家都摇头,显然,谁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大家觉得他做事认真,也务实。
        那几年,他换了好几个单位,都是一把手。每到一个单位,都不会忘记把我们这一帮人叫过去,发监督员聘书,定期开会征求意见。当然还要建一个监督员联系群,他和单位的中层干部都在群里,监督员们提出来的问题,都会立即回应,迅速解决。
        他最后一个行政职务是市交通局长。快到“退二线”年龄时,他主动要求到市公交公司任职,成了国企的一把手。他说,我差不多到龄了,这应该是我最后一站,请大家一如既往帮助我,监督好我的队伍,监督好我的工作。
        大家的监督也是认真。比如,公交司机开霸王车、公交车运行准点率低、对老弱孕残等特殊乘客照顾不周等问题,只要反映到他那儿,很快就会得到整改。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官。
        当然,我们中也有几个,常常把“监督员”当成“表扬员”。批评时哪不痒往那挠,表扬起来却不吝溢美之词。这时,他嘴里会说些谦谢的话,但脸上却不免露出喜悦之色。我并没有觉得他虚伪,人性大抵都是如此吧。
         这样一个人,竟然出事了。错谔之余,忽然起来,我们所谓的监督,既不深入,也不彻底。重要的是,监督的对象都是他的下级,从来无法监督到他。也许,他也想让我们监督他自己,但怎么可能呢?本质上,我们这些所谓的监督员,也是由他掌控和领导的,监督他,几乎等同于他自己监督自己。
        我想,也许他想做一个好官,可是,却失败了。
        他的失败证明,自己监督自己,很难。古人常说“君子慎独”,能做到“慎独”,就是自己能监督好自己,抵挡住各种诱惑。可是,从古到今能达到“君子”境界的,有几个人呢?
. I$ N, N9 Y( p+ `# s
        作者简介:河洛愚叟,男,洛阳市洛龙区人,曾混迹网络的文学小白。

* n0 n8 d/ g9 F$ M, J+ v- m% L/ \
" Q7 H) f$ J3 y. e/ n
2 Y3 ?% f+ |; {- w" I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