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春雨惊春晴谷天 立春及节气特点 立春又叫立春节、朝节、岁节、岁旦,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把正月定为一年之始是夏朝的做法。殷商以十二月为始,周朝以十一月为始。农历称为夏历,就是继承了以正月为岁始月的缘故。 农历的阴阳合历使节气与月份并不同步,除了冬至肯定在十一月,立春有时在正月,有时会跑到前一年的十二月。这种“四时之气不正”的现象很常见。比如农历羊年立春跑到了马年年尾。它虽然出现在马年,仍然是羊年的立春,这是阴阳合历导致的一个常见现象。 立春大多在公历2月3日、4日或者5日这三天。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立,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指天气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天气逐渐回暖,即将进入温暖和煦的春天,百花即将在这个季节盛开。 立春意味着要开始春耕播种了。当立春时节到来时,我国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等地已经进入了春天,但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直到谷雨或立夏的时候才会入春。 雨水及节气特点 雨水表示降雨的开始和增多。太阳到达黄经330°,气温回升、日光温暖。雨水节气一到,西北风开始收敛了,东南风带来一股暖湿气流,冰雪消融,就开始降水了,所以这个节气叫“雨水”。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的活动仍然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而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凛冽,但此时人们也要注意保暖。 另外,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春天在乍暖还寒之中亦步亦趋地悄然来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雨水时节,农家敞开窗户,开始迎接燕子的归来。田野里,农夫开始驭牛下田,新一年耕种正在孕育之中。 惊蛰及节气的特点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萌动,生机盎然,雨水增多。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回升较快,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春分及节气特点 春分别名仲春之月,时间在每年3月19-22日。黄道太阳达到黄经0度。春分寒暑平衡,昼夜平分,天气暖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几乎全球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季节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 气候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农事作物及时灌溉与播种。养生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柳树枝叶和水 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玄鸟又称元鸟,即燕子。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二候雷乃发声,雷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隆隆有声,但看不到闪电。三候了始电,即能够看到闪电了。。 清明(详见24节气清明一节)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在干燥的冬季,天空中飞尘浓密。而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谷雨及时节特点 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入谷雨节气,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降水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华南地区,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至淮河流域基本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的分界线,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谷雨是“终霜”的象征,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没停止,很多地方会出现初雷。 : b- A' E$ A* `* B8 I( z% x.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