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71204|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2 1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 t: E5 {' e0 i7 @( j( \3 e
    温故知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老师、家长在上学时时常要求我们要这样做。
# l  @% D9 G7 {+ F% t" z    这一典故通常认为是出于《论语·为政》。其中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温故知新”。# t& }) s9 i) u7 z& x. S

4 n/ b+ U7 {6 \7 F! Q+ ^0 N$ G   “温故知新”的意义通常认为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其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等。, V: s8 N# |6 _* g3 \
6 A# t! m) c7 H- i' h3 N; N
    这样的理解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一切问题都已解决,那就没有什么事了?
3 W+ {; U1 ^- v" |/ S; a+ ~    是这样么?、, [) {  Q0 }8 R% y
    我们可以来简单思考、分析、推论一下。
8 e* H7 {& C1 k8 v5 M: t    依照上面的看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经常去回忆、复习旧的知识,就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的,这样的人就能够成为老师了。是这样吗?一个大学毕业生,或者一个成年人,或许有这样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年龄以及足够的社会经验。可一个小学生呢?他们每个学期期末都要组织复习,而且是系统的、较长时间的,可并没有看到人人都考个好成绩,人人都学问大增,可以做他人的老师了!
) H) U4 C; _# _) c* b    是孔圣人讲的道理错了,还是我们曲解了圣人,把圣人的话想当然,解释肤浅化了。4 u* v! J8 q" _4 ~' x2 e$ T& L
    答案当然是后者。并且我们的差错与圣人的愿意距离相当大,简直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 k& r+ }& V' M; i. l/ |' v
0 F$ S2 X- S( T- l
    首先我们看典故出处。4 g9 p# c: F: j' _
  “为政”篇当中还有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为政”篇中,孔夫子讨论了关于从政原则、学习和修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政治上,孔子强调要为政以德,在学习上,孔子强调要学会思考和“温故知新”。更重要的是,孔子对于孝、悌等道德范畴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而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 Y" {* \& W4 o  Q- B
. ?. n) x& x! [! d    孔子终生提倡仁礼,践行仁礼,而仁礼都要以德行做为基础,德为人生生命的基础能量,立德树人,德位相配。德不配位,必有妖殃。同样,学习修学也要以德行为基础。. r* K3 `. [- f. X& B
    东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 I- L6 R( H3 [% ~) }   6 _0 w, q  Z' I
   
: D% t/ l& C, z  K3 m   1 m- i& v0 y4 S0 a0 P; ?
   (待续)
; m' Q0 O% X1 `  {
4 M" y, U+ G- z( i3 o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8: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大汉、大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盛世。大汉以道立国,至武帝时又尊儒,道儒并治。大唐佛教盛行,而儒道为本,三教并立。不可忽略李唐尊老子为远祖,虽然这关系有点儿拉扯,但其心诚可嘉。: ]" x1 X) n0 n, A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其次,我们看“温故知新”的另一个出处。《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是以圣人尊德性而道问学……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古人对德行与学问的关系是看得非常透彻的,远远超越了现代人及现代知识体系。德行是本,知识是末,故曰“尊德性而道问学”。传统社会中常说“福慧双修”,片面的“慧”,不可持续,终会快速衰竭,福与德是智慧的根本源泉,乐于助人会增慧,助人本身就是智慧。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大道是根本的智慧,德行是大道开显、智慧显发的能量基础。“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由此,我们明白了智慧开发和学习取得成就的根本方法——修积德行资粮。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才(财)。* |+ c% ~! {+ B* k3 T
    所以,在汉唐道德盛行的时代,人们对事物、对人生的看法非常透彻,其理深远。所以,班固才能随口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6 L# V3 M5 w) S6 Q4 {4 \) w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4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9: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下面,我们将正式解释“温故知新”的正确涵义。
, l0 I+ K% R, _7 X    首先,请您坐端正,莫惊吓了您。这解释虽非“惊天地,泣鬼神”,但也绝对会让你呆楞一时,好半天回不过味儿来——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你的知识范围。你若果没有足够的定慧之力,我怕你是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因为她确实超出现代所谓有知识人的能力范畴。1 |. f2 n8 u$ S% S; g; K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温故知新”就是一种非常道的能力。* N4 K$ Q' _& }0 o7 H! R
    西方分析科学重视两大科学思想武器——一曰逻辑思维,二曰实验证伪。但这其实是表面,真正的大科学家最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而这创造性思维来无踪去无影,不可捉摸,故西方通常称为“灵感”或“直觉”。
) \+ l$ B) X, J3 U3 \  }9 D    温故知新有点类似于“灵感或直觉”,但又 超越它们,因为有德行做为能量基础,温故知新就成为有德者一种稳定的智慧显现。
/ A+ o) T) O+ W" c$ B      温故知新,如果照字面直解,难以识其精髓微妙大义,故敷衍铺陈为“温习梳理过往之事,虽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总结经验得失,明善恶而坚定我断恶修善之正见;预知将来而未来之事,正要精进努力,从善如流,改善当来人生,更坚定我本来清净圆明之真心”。& N. H5 s+ o8 o- ~2 [+ |0 T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1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预测预知的能力,她的显发要以深厚的德行做为基础,是心灵智慧的自然显现。这种能力,同样需要象西方科学那样,长期积累知识与经验,需要深入透彻的思考,但这些都不是根本条件;并且如果你执著于这些外部条件,又会违背大道心灵智慧的自然随顺原则,其结果更与大道智慧背道而驰。
( T' ~- x  X" }6 Y' B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故班固曰:温故知新已难矣,而知德者鲜矣!德者,大道初心也,觉也,明也。
) {0 N' ~% ]; B4 n. b" }6 O% F    《易经》中是这样描述这种先天、超常、本能能力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着逆。是故易,逆数也。在我们的大道真心这个背景上,八卦相错,万法皆现,不离一心。数往者只能顺承,知来着则可逆改。是故,大易之学,是能改善个人人生命运,并造福社会大众的大道至理科学也。
$ P1 C7 L) I6 M0 @0 V# ~0 G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2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下面,我们将以《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中的两段话,来总结“温故知新”这一典故的正确理解与解读,并结束这一篇文章。
' z5 E# U, ]5 J! M6 n# J4 V    首先看,“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知近知远,知世知终,这是一个智者的必备能力。我们需要学习古今中外历代先贤的各种知识理论,但这并不是智慧的根本。智慧的本源是我们的这念心,她本来清净,又能随顺需要,显现万法,而不离清理本心。吾生亦有涯(有道德操守,抱持清净本心),而知也无涯(失却本心,妄心迷惑于外物,攀缘不止,烦恼扰乱)。我们要收敛我们的妄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而无忧,所谓明矣。这是我们的本能能力。; C+ i7 e+ |/ M- r$ {( V" x
    其次,我们看,“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我们要经常观照我们的自心,让它止息烦恼,则本能智慧显现,其来可见(预见预知),其往可追(追忆、复述,总结得失)。但一切的一切,就是回归大道初心,而又时时保持敬畏心。敬之者昌,慢之者亡,上天护佑善德者。
( \1 b# Z6 R- i) \1 H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z8 L2 |6 o3 q' \- [6 b  l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
- Y: Y- `, [: R; ^" t8 {) S/ F5 H8 S5 u! z: F" {& z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20: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更是少之又少。汉代已然,于今尤甚。君不见,新冠大疫感染者已逾五亿,而醉生梦死,纵欲作乐者,不知改悔犹然。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2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我们要捎带解释以下明哲保身,当然不是曲解的意思,而是它本来的正解。
, \; F* j' h) T* e4 T    都在《中庸》文中,我们眼拙,不识其真理。; o! j# A2 r5 `, X% [( w, c
    温故而知新,所谓明也;敦厚以崇礼,所谓哲也。
6 w: x; F: g2 i' b) I" v    温故而知新,预知天下大势和事态发展趋势走向;敦厚以崇礼,虽然有智慧能预知,但并不骄傲,不夸耀自己,而是继续以敦厚之心诚以待人,按礼的要求来处置各种事物,让社会关系和谐融洽。& d! Q$ ]+ w- J+ n5 i- e+ g! ^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有德者智慧的自然显现。君子德行的最高标准,非是我们后世理解的所谓无原则、无立场的滥好人概念。+ N9 F* d& |' D! O  J+ q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7: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温故知新是一种非常的智慧与能力,不可泛泛妄言,惟有智有德者拥有。! I/ g* B9 [% h5 T! Z

* y: I5 b0 j8 A8 K0 T: O, G做为家长,或者老师,面对好学儿童,再不可夸夸而谈“汝当温故而知新”云云。以之则不光贻笑大方,亦适足以暴露自己的肤浅无知。

197

主题

1660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7: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中国文化、河洛文化,皆是大道智慧,不可妄自菲薄,痴迷于西方之分析科学。当立足于中国文化之本根——修身明德之智慧,而又能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