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葬花吟赏析 9 H& O# ]3 r2 h$ d+ D8 T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葬花吟描写的环境。
6 ~7 u, G5 K0 U9 t0 t. k4 j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葬花吟:
. g4 Y m' b0 B: O4 j
P4 q9 c3 [ l. G- |, A [
) A% |8 o- M/ @5 H3 B# M o3 P花谢花飞飞满天,这里花字用的是谐音法,意思是中华的华,也指那些奋起抗清的仁人志士、以及为大明朝捐躯的英烈们。谢:花谢,谢就是谢世。也是指崇祯、弘光、永历帝等的相继灭亡。花飞:花离开了枝头就预示着死亡。飞,这里也指弘光帝朱由崧从南京逃亡至芜湖被擒。飞满天:飞字可以理解为被满清击溃的明朝官兵以及四处逃难的百姓。有的版本是花字(花谢花飞花满天)根据南明当时的情景愚以为飞字更贴切,因为飞字有乱和惊散的意思寓意当时被满清击溃的明军以及战争惊怵四处逃难的百姓。
. \+ C) O; X! \% ?. G, E0 b# L* X2 J* q7 M7 P5 e
红消香断有谁怜?明末在经历了北京、南京相继失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屠城等大明王朝基本就烟消云散,恰如红楼梦诗文:昏惨惨似灯将尽,忽喇喇似大厦倾。又有谁能像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也没有了袁崇焕那样誓死抵抗的中流砥柱了。
1 m$ L/ z- H4 I d+ K- K) E7 j
6 d! i% ^% I/ S0 Q# a: w. ]
/ A" E; n8 M4 Y, M游丝软系飘春榭:像蛛丝儿似断似连沾满了灰尘,飘荡在人去楼空、雕梁画栋的房子里。春榭:春:在南明时期的诗文里经常用春、冷、雪、水、东风、东北、柳等字隐寓满清。 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建筑,意指隔江而立的南明朝。即马士英、阮大铖、史可法等拥立的南明政权。
/ d4 c! x9 M: {" W$ R* a+ d4 d9 v8 m! Q
落絮轻沾扑绣帘:落絮一般指柳絮杨絮,劉在这里指金也就是指满清,杨絮、柳絮指清兵。漫天飘散的杨絮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雕梁画栋的明朝。) h: v& m3 B8 n" T2 }
2 u1 L7 y4 M9 ^) c) n# K6 \闺中女儿惜春暮:闺中女儿即指为明朝而奋起抗清忠臣孝子,惜春暮这里的春指崇祯朝以后的四帝一监国,即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以及追随他们抗清的义士们。
4 V) H! J1 D: V9 |9 Q. S( P0 k
. H+ T* }; Q# @ V! t/ y" y愁绪满怀无释处:大明朝那些仁人志士满怀愤怒无处释怀,包括作者自己: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2 F% Y: x6 }! O9 E- x: h- b
) k y* K6 s% I, x4 w7 K1 ~# L J3 _0 `$ N" l
手把花锄出绣闺:盖指那些拿起武器抵御清兵的勇士们。江阴保卫战:又称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 k; I" J( m6 }5 z9 w% m8 p: B% B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清81日,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最后城破,屠城,全城数十万人或战死,或遭屠杀,无一人降,仅五十三人幸免于难。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后世传纪对江阴的评价:“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江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军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拼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当然也包括不顾生死写出红楼梦(南明史)的作者。$ W5 s0 }) s" {' p1 v0 g; Z4 E
% o6 W2 y) g9 H, q) u# c. Y) w; P$ t! Z" j% c
忍踏落花来复去? 忍踏:这里主要指李成栋,李成栋少时跟随高杰为盗,绰号“李诃子”,后来随高杰投降明朝,累官总兵,驻守徐州。(1645)四月,满清豫亲王多铎征江南,李成栋率部降清,随清军攻下扬州、江宁(今江苏南京)。李成栋率清军围攻扬州,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军在多铎和张存仁的率领下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大屠杀。1 i% B. d0 Q, `/ L( F
来复去:1645年自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来回大小战斗十余次,均被清(降清)总兵李成栋残酷镇压,民众牺牲10余万,史称"嘉定三屠"。3 O$ k( I R& `
. s% s' R+ ^; p( Z/ I! z @ f! N5 f
柳丝榆荚自芳菲,柳丝:柳指金即满清,指清兵,榆荚:俗称榆钱,在这里指金钱鼠尾亦称金钱鼠尾辫,这里指清军残酷制造了大同之屠、南昌之屠、潼关之屠、成都之屠等罪孽。# w' |) N: z$ B4 l* @( [1 @
% H" L. b$ N% I. w7 M1 L- F
$ d$ r1 n" [) g Y/ O不管桃飘与李飞。(1.桃花单生花期3-4月。注意花期的时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李自成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桃花的颜色寓意了明朝百姓有红有白,白色寓意被满清占领。(2.桃:逃即逃难、逃离四散的明军以及百姓。8 [9 n" @' |/ P+ H0 z
(3.李花,又名玉梅,古称嘉庆子,原产于中国,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秦岭-淮河以北4至5月开花。(四月二十五日满清破扬州陷南京),李花的品种繁多,(注意地名)辽宁等省的秋李,河北、安徽等地的玉皇李,福建的芙蓉李、胭脂李,四川的鸡心李,河南的樱桃李,北京的大红李,江苏的桂花李,广东的华南李,山东的朱砂李等,这些地名在当时都是被清兵侵略屠杀过的地方)这里寓意明朝的子民百姓。
$ A8 J/ w# Y; n7 [5 E8 b! s
5 u5 _2 U( E3 f0 [- q* F/ x; [( ]
桃李明年能再发:来年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桃树李树亦会遵循大自然规律,今春凋谢,明春自会重发。
8 e, Q$ u7 A P; k) c
1 _( W/ U, h+ I* h明年闺中知有谁:这里隐寓了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主宰华夏春天的人将会是谁?3 x$ ]5 @- x. U
8 r' d- \# y& x$ m$ q
三月香巢初垒成:这里指五月初三日建立的南京红光(南明野史有用:弘光、红光、宏光等)政权。
$ \) }# f* f9 t3 T
g+ F3 J' ^# p& l9 a梁间燕子太无情。这里是指李成栋反复无常(李成栋早年跟随高杰反叛李自成投了明朝,后又降满清、是嘉定三屠、庚寅之劫的主要制造者和参与者,后又反清复明。)燕子,(南北往来)也指那些当时反复无常降清的军阀将领们。* H* o- L" {& `, a) q9 o5 x, N, _
5 J8 ^$ L$ e: Z7 {- w: r% x: ~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1.明年花开的时候,虽然景物依然。但是物是人非了。2.第四十三回原文: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这一段叙述隐寓当时很多人不顾国难家仇依附了满清政府。
. U! W; U: x F/ e& k' o) z/ }
( H% B, l/ D5 i$ d6 A$ l$ s( z+ L9 J7 p- e
3 O( } w2 ^( b! X一年三百六十日,意为朱由崧在1644年五月初十日称帝南京至1645年五月初十晚出逃南京整整一年时间。
$ R. y, ^# N4 y. k( \4 i
: h8 H& h$ S2 Z8 y$ j g6 d风刀霜剑严相逼。风刀:道出了朱由崧称帝南京东林党不满意制造了大悲和尚案、童妃案、北来太子案,史称“南渡三案”三案的风言风语搅得江南人心骚动,致使有人开始怀疑弘光皇帝是假冒的,搞得南明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江南四镇借拥立之功,飞扬跋扈、为争权夺利抢地盘互相大打出手,马士英卖官鬻爵、排除异己,睢州之变高杰被杀徐定国降清,是黄河防务如同虚设。霜剑:指清兵渡河过江攻扬州陷南京。$ u0 ?7 L4 ~' C# o* g7 j- l
6 y4 w8 S$ M9 D1 v) j: X1 i& U
明媚鲜研能几时,是说朱由崧1644年五月初三日在南京监国、称帝(贾元春省亲)热热闹闹红极一时。 B; A+ g1 x4 z1 B0 n
* R& a2 ~* [. R; C" Q$ V& W7 g
一朝飘泊难寻觅。一年的时间,1645年五月初十晚朱由崧从南京出逃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 V2 r8 w; d: T) c2 b
7 B$ G( W" D9 ~/ y. U- ]& r8 R
6 k1 p) {4 s5 M* n: R1 g
花开易见落难寻、1644年五月初三朱由崧下船上岸,南京高官花团锦簇、列队相迎好不热闹,1645年五月初十晚上仓皇出逃、被俘后罹难,随着南明四帝的相继覆灭,建立两百多年大明王朝灭亡。
: A5 k* \% n" `2 I: Y( N5 j- n0 e& s6 ]5 {
阶前愁杀葬花人。阶:这里的意思是1.凭借、依附。2途径。葬花人:指当时的仁人志士,也可以是红楼梦作者自己。意为:无论什么都不能释怀我(作者)的凄楚和悲愤。
/ L+ w5 j* u. x+ v p
0 }: _+ A' E Z" `( P& @& \独倚花锄泪暗洒,独倚花锄:作者在自己的书桌前执笔展纸不由潸然泪下。泪暗洒:不得已用辛酸的泪水把那些仁人志士描绘出了老婆舌头、贾宝玉、林黛玉、晴雯、史湘云…。' P5 Z( @+ n# K2 q: I
" z" s5 S) k0 |' D {
5 d5 |) ^' [$ S4 J: }1 G4 W2 V洒上空枝见血痕。。洒:洒水,指清兵的肆意践踏使富庶美丽的江南人去屋空,尸山血海,诚如第一回原文:作者托言,原当有自(之)。受气清浊(清:满清),本无男女之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所述: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甲戌侧批:“愚”字自谦得妙!]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7 k2 B# w5 ^# s# l) B
只有理解其中味的人才能看见(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i. R1 N7 g& |% M7 `' R杜鹃无语正黄昏,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是夜也,有鸟在空中如笙簧声,又如小儿呱泣声者,皆在人首不远,後询诸人皆闻之。此时惨状的既是杜鹃也哭不声了,那呱泣声者就是那些冤鬼屈魂凄凄惨惨的悲声!
! u: M# t# U4 m
/ y6 g' W! |5 b) m) ~2 M7 B# a7 U& X( l' U1 a- ]( {+ f3 `
$ o" P9 i+ w7 h1 |0 s7 k4 ~- d+ H* [2 h, R3 C7 B, O
J" A3 \6 L* L1 r- B3 p2 x) K' E0 t; y5 ~. Z; F) M6 [
E* y( H; o2 D6 c3 E6 u5 W
荷锄归去掩重门。荷锄:荷负荷,一般指农夫肩抗锄头回家的样子。这里的荷指荷花、又名朱华、莲花,即连接的意思,连接隐寓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帝都是朱氏一脉。荷花在水里,寓意朱氏一脉都处在满清的铁蹄下。锄:除去。归去:随着四帝的覆灭。掩重门:即弘光、绍武、隆武、永历朝这几门的相继灭亡。/ @2 d) M0 Z3 Q3 R1 m a
0 N8 P$ E- u8 A! f9 @4 d! Z# g
0 j1 t5 v) |) h, ]6 L D7 }青灯照壁人初睡,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载:“街前每数骑过,必有数十男妇哀号随其後。是日虽不雨,亦无日色,不知旦暮。至夕,军骑稍疏,左右惟闻人声悲泣。”, o/ r1 m) H3 n8 g% n8 k5 D7 I
$ A# h+ g3 C: v: G5 E' h3 g冷雨敲窗被未温。扬州十日原文:天渐暮,敌兵杀人声已彻门外,因乘屋暂避;雨尤甚,十数人共拥一毡,丝发皆湿;门外哀痛之声悚耳慑魄,延至夜静。
; l; t/ `, D6 r5 f9 Z& |2 t3 n
2 D( b' o- }- ?, o* A怪奴底事倍伤神,怪:责怪,奴: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这里指被满清统治的华夏民族。( ~9 p# |: Z( _
9 Z' |) ?% E; q5 o, d A
半为怜春半恼春:一半可怜南明朝廷一半恼怒南明朝廷。
+ q( i2 M6 a+ G3 n6 P4 C, m' r) y: f& J F: R
怜春忽至恼忽去,可怜南明朝匆匆忙忙的建立,又匆匆忙忙的消失。
6 n8 L/ P! g& Q! q/ c& L, P- W! J0 ^3 i
) o! y3 p& ]$ R9 ~8 r/ C. I8 U至又无言去不闻。南明的建立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事情,张皇失措的乘夜逃跑再也没有弘光朝了。以后的隆武、绍武、永历帝皆如此。; ~! X% B. v2 I- _2 \3 O
( Q2 y$ u1 w, b/ O' W
昨宵庭外悲歌发,7 @% V; O# [! {) X) _
据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载:“外复四面火起,倍于昨夕,予不自安,潜出户外,田中横尸交砌,喘息犹存;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音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是夜也,有鸟在空中如笙簧声,又如小儿呱泣声者,皆在人首不远,後询诸人皆闻之。”
$ S% H( B: i6 W x3 G N% H1 k3 v `* g/ f& D2 O- S
知是花魂与鸟魂?使我想起了杜工部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Q5 Z8 c3 ~ L R5 d, Y
+ L7 x( y3 b9 a9 n+ {$ B' K
" Z' u$ C8 R/ R" \! S! c(未完待续) ; ?( z0 i) m' {8 L `! ?" z- p% E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 s0 l4 D# z2 _/ }+ T0 l
2 m8 H; ~6 s; L7 Z
" i4 T ^, z4 A0 x" r) J1 z
山村牧笛 $ Y4 Y2 u' [1 B& a, W
! m/ x. W# D2 i, b" p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