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5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洛阳 老城 红楼梦 之三

[复制链接]

95

主题

1000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09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2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丽景门,洛阳老城西关之城门,这里有字画一条街,颇有文化氛围,仆工作之余乃此常客。退休后,因参与老干部诗词学会工作,这里来的也少了。
1 v1 U2 i3 e+ J# w4 |说起诗词学会对仆正确理解《红楼梦》帮助很大。因为不懂诗词欲解《红楼梦》困难可想而知。仆学习《红楼梦》得到了诗词学会刘老师、王老师、段老师、马老师、张老师、吉老师等诸多领导、老师、诗友的帮助鼓励是分不开的。
8 {9 J+ L& R* m/ j: W; x辞赋名仕白丁先生、兰翁先生,报社徐老师亦多次予仆指导帮助。: g( t6 t' P8 Y/ O  f
诗友依然君对拙文篇篇通读并指出仆之误谬,亦常赐玉赋诗等。
: W# }- M8 @1 Y! L1 l9 t致此,对老干部诗词学会的领导、老师,诗友、朋友一并致谢!* ~( K) X0 K0 h/ J
1 v5 ?& T" |% F' k; H( Q& Y" M
0 m* R. Z  Z" |( y+ z% k& P
依然君赐玉,仆深喜并录之。1 f0 P; P$ v  J) d1 e

8 [! y: P9 V  |9 s5 E* Z0 `: i

1 o1 @, `4 U9 V1 c3 |% ~( v$ L依然君,嗜读红《红楼梦》、好诗、性空灵,富才情,有班姑蔡女之雅称,其词婉约。同侪号曰:易安然、易然君,意其诗、词堪比李易安君耶。诸君览其诗为证。
) z3 Q; Y$ z7 I  `& L君观仆文《林黛玉是洛阳人》诸篇,彻寤红楼。赐玉(诗)一璧。噫吁!惊叹不已!7 j/ f, t4 H- V
仆不揣浅陋试析之。阙鄙之,望方家不吝赐教为盼!
' T7 K" X0 _4 P- ?$ i' S2 i; x其全璧:
6 @9 }' y6 x  C# c0 d9 f3 |
七律·春思
" s1 G0 q, r+ H+ u. c9 C
紫霞红衬碧云天,蝶舞蜂飞意未然。
- a" ~5 w! a# _% V9 V
春草渐萌新绿色,渌波浮动调朱弦。

( }$ _" f+ ~* z& k) J3 U% d+ v
芳姿入画迷人眼,妙韵和鸣落玉笺。

; p3 S2 V  x8 i5 I5 b1 t; ?5 G
绮梦三千谁与伴,诗香一缕度华年。
) Q7 ^' r! r; r0 s# M9 \" m% Y& T) B
0 T/ t1 v0 r3 U" N- h8 P

: N! j7 `/ l+ D3 ?8 L8 }  i试赏析:# i5 ~: B0 Y# E( O: T* e: e
君题曰:春思。用思之谐音死,(作者深喑雪芹秘法之道矣,得之三昧。)意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诸艳之归原,即(明朝)覆亡。
6 c) D' G$ q6 w7 o紫霞:《红楼梦》绛芸轩又曰紫云轩、隐寓弘光朝。红衬碧云天,(贾母曰:头上有青天。)意为弘光朝在满清压境之时,朱由崧由马士英、史可法等拥立在南京称帝,立志复明。" p4 Z  k4 |) I
蝶舞:隐寓《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薛宝钗扑两只玉蝴蝶,蝴:胡(谐音法)指满清。蝶:绖有捆绑的意思。指满清在芜湖(舞)俘朱由崧、于杭州纳降朱常淓。
/ M" Z& r+ I* ^9 b% S+ }6 d蜂飞:此二字有《葬花吟》首句:“花谢花飞飞满天”之妙。即隐寓了战争惊怵四散的百姓,亦指明末军阀(刘良左、刘泽清等)闻清军至均作蜂散状,一逢即溃、一哄而散、不降即逃。蝶舞蜂飞仅此四字,具概括明末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至六月六日芒种节一个多月内两大历史事件!其比喻之妙之切,令人拍案叫绝。由此可见诗作者惜墨如金之捡字功夫。
; ~$ m- f; \% D% b/ u用贾宝玉的话说:“难为她怎么想来?”啧啧!仆惊讶无语!( c& T- T- ~, V2 O+ Y& v6 i* \
意未然:意未然三字极恰《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曹雪芹借探春之笔作海棠诗句曰:“斜陽寒草带重门。
$ N, o" E" n. j% @+ m”斜阳即指洛阳;寒:即曾经逃难的寒酸之士(角巾半污)朱由崧、草即草木人隐寓傀儡帝朱由崧;带重门:意为弘光朝之后相继涌现的隆武、绍武、永历帝等抗清武装政权。0 a& J3 X& n( E. B9 I3 u
诗作者用意未然仅三字即表现了,1645年夏,满清自谓俘朱由崧、朱常淓即万事诸吉。孰知其后朱聿键、朱聿鐭、朱以海、朱由榔等数十朱氏后裔揭竿而起、此起彼伏反清复明、抗清蔓延达二十余年。, v! g: q% }! X: n
1 x* y( w+ |& ^* T& W4 W

8 U" o$ u% b# F, p3 g6 o9 |& d春草:在《红楼梦》里指贾元春(朱由崧)这里亦指朱由崧。( _9 l5 q3 |& ?4 L1 x. E
渐萌:(拆字法)三点水即水,水指满清。斩:斩杀。萌:(谐音法)蒙:蒙难。(效曹雪芹之秘写法。)意为:1646五月朱由崧、朱常淓等在北京被满清以谋反罪被杀。
9 n. Y5 a* ?( e8 F) A9 k新绿色:意为新长出来的草,这个草已经不是春草了,这个新绿色的草已是满清了。诚如《葬花吟》之诗句: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a: c% z$ `% c) v. L
整个诗句的意为:随着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朱以海等的灭亡。满清已改元鼎革。0 ]: t, g9 ]; D' k6 m3 `$ s' G

$ o1 d2 B7 O4 M; x+ w# I

6 ]7 h, H  k/ ]$ A) R7 n% ~1 J( q渌波浮动调朱弦。渌波:即渌水,在江西境内的一支河流。, t  E/ a' b0 S) b+ Y3 y4 j7 q3 Q* W
这里诗作者用渌波隐寓了1648年正月,南明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清军攻占湖南和广东。永历帝逃往南宁,在南明山穷水尽之际此时确传来一连串好消息,江西总兵金声桓和副总兵王德仁,广东总兵李成栋等又调头反清,甘肃回民将领亦反正复明,摇摇欲坠的南明似乎又看到一丝光明。- {; D- ]) g- b0 x  _) Y0 @2 G
浮动:金声桓、李成梁等人的改弦更张并不是出于民族大义,而完全是出于泄己私愤。这些人原本就是草莽英雄,胸无大略。反正一年后被满清镇压。
6 O6 Z$ x6 K3 c3 F4 b- `调朱弦:调:调动。孱弱的永历朝原本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对当时的何腾蛟、金声桓、李成栋这些军阀根本就没有指挥调动的能力。金声桓在南昌被围困守,朱由榔调何腾蛟去解围,何腾蛟不但不派兵支援,反而谎报军情说金声桓打了胜仗不需要援军。李成栋亦挟私心,箭而不发,而是为了扩大巩固自己的地盘,隔岸观火。致使本来一个很好的复明机会,被他们这些无知、自私的军阀草草地葬送了。% @; C; {' s$ X, ]) O; p
朱弦:永历帝朱由榔在永历十五年(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吴三桂攻下云南,逼缅王将朱由榔献于满清,永历十六年(1662年)6月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
2 K, y1 d4 q. ~2 _) @; M6 `
$ }. Q6 B: Z: q$ V

6 I% d, t1 h" l" m这里诗作者用首联、颔联仅二十八字就概括了1644年五月弘光帝的建立,1645年五月朱由崧在芜湖被俘、朱常淓在杭州降清;1648年正月金声桓等在南昌反正、李成栋在广州反正,以及何腾蛟盘踞湖南拥兵自保,不听调遣,致使尚有一线希望复明的大好机遇丧失殆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也在1662年六月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于昆明蓖子坡。从此结束了南明二十余年的抗清历史。+ I6 }. ]0 W% O/ a: H8 X! @. g
不仅如此诗作者还套用了《红楼梦》的写作(拆字法)、(谐音法)秘法,来表达朱由崧的被俘被杀。这说明诗作者看懂了《红楼梦》理解了《红楼梦》。这很难的!君性空灵见矣。/ P, y& {  f& n5 n

! M) X& @4 U: d2 \7 t, n+ z" X1 Q

3 T1 D% }& O+ e3 \6 K8 t, }/ D诗作者用首联、颔联写完了南明史,接着笔锋一转用颈联、尾联又简要地概括了《红楼梦》。$ u2 [/ }7 k, X
芳姿入画眯人眼,) ?7 ^3 n% p" r' {. V7 @0 a
芳姿入画:即诗作者看明白了《红楼梦》是曹雪芹把那些在明末奋起抗清的仁人志士、诗客骚人、以一把眼泪洒(写)于闺阁之中,“仅(今)修成女体”,“幻行入世”。使那些仁人志士变幻成了《红楼梦》书里的:林黛玉、史湘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晴雯等人物。
1 g# X. _. M4 D# t迷人眼:由于《红楼梦》是用曹雪芹的秘写法写出来的,脂砚斋批语曰:“障眼法。”所以读者要真正看懂《红楼梦》并非易事。
( v% t, |$ ]7 }6 d妙韵和鸣落玉笺。此句表达了诗作者由衷地感叹!佩服!《红楼梦》作者把明末那么悲惨血腥的历史场面,历时十年,增删五次,以荣国府、大观园这样的杨柳春风、美景如画,而且是不露丝毫痕迹、不见一丝牵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精美绝伦,琴瑟和鸣的宝黛爱情故事。) B4 m5 E9 c1 B9 |
绮梦三千谁与伴,此句作者感叹了《红楼梦》在三百多年里许许多多的人看了《红楼梦》但是真正看懂了《红楼梦》又有谁?谁又解了其中味?此句也契合了脂砚斋批语:“一日买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8 _$ Q8 h8 K" ~: I
诗香一缕度华年。曹雪芹用诗词、歌赋,描画了《红楼梦》、林黛玉、史湘云这样一缕华夏民族之魂(艳骨、香火),正如《葬花吟》的诗句:“游丝软系飘春榭。”《红楼梦》是一部亡国血泪史,她孤独地飘荡在华夏的大地上,萦绕在华夏民族的心头上许多许多年!有谁和她(《红楼梦》)是知心相伴。- b) ]4 a, e% E+ ~! K  f

8 q; u* e! g+ p) @; E% W

5 o0 \2 |# C. A9 {% J. n7 K2 ^9 R- s后曰:“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随园诗话》)所谓曲,乃含蓄之意。诗之表给人感觉是直言达情,而实则另有所指,另存所寄。
; O) R+ ]8 ^5 u3 y! W《红楼梦》里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一章,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却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8 D7 Q2 W' F! W& i+ A一首诗直如白开水,让人视之透明、食之无味,即使诗的词藻优美,亦不能说是好诗。诗言志,如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志向,或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能做到如白糖入水,让人看到的是直白,而尝到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做到诗无达诂,有余音绕梁之感,这才是好诗。依然君的《春思》粗看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景色,如果读者明白《南明史》,才知道此诗原来是描写《红楼梦》的。
* s; F7 X& M3 H4 U1 o& c- y( v4 X' k

8 m# ]6 z' z1 f* S  m- t8 V% y4 J《春思》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回味。
5 Q  M% A4 M9 \
3 q3 w" R* {4 S$ n- s2 N0 i, f- @

5 U$ H7 f8 P7 w# R, w9 F/ {; p依然君所作七律《春思》,精炼、简洁地概括了《红楼梦》,诗作之简之准之精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6 y( c! F1 {  U  R8 ~0 h2 F/ s! e8 `! u) A8 N- o5 J; H& n
3 m( O: V. r6 l4 O
感谢依然君赐玉。

4 b0 m$ Q. g; S+ r+ G
山村牧笛
/ H: T$ Y( d1 [' K+ C
癸卯仲春
( W, v% e- A) t2 k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