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年轻时候,母亲和二娘关系最好。同属一个生产队,每天一块出工,一块儿田地里劳动,加之又是叔伯妯娌,内心亲近,无话不谈,用现在的词汇来形容,就是“闺蜜”关系。! |2 \; m7 z6 {. {4 e$ H' v
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与人之间感情淳朴,她们那一代人自小受正统思想教育,忠诚、无私、善良、吃苦。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集体劳动,极少有私心杂念。 那时一切都是公有制,土地是集体,耕地用的犁耙这些工具是集体,牛羊也是集体。人员限制流动,没有介绍信,连村子也走出不去。社会治安非常好,可谓是“路不遗失,夜不闭户”, 小偷基本绝迹。因为所有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即使偷了卖到哪里?一旦被抓,挨打游街,家里老人孩子跟着一辈子抬不起头。人的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但是精神世界充满了力量,阳光灿烂,自信满满,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e0 a2 o3 L2 G
记得有一天夜晚,家里人都已入睡,院墙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母亲点燃了煤油灯,一边应答,一边去开门,二娘急匆匆的来到了家里。手里端了一个小碗,小碗里的肉香顿时盈满了窑洞。原来是白天时二娘在田地里锄玉米,天气炎热,挥汗如雨,突然有一只野兔远处奔来,见了人,顿时惊恐,慌不择路,一头撞在了玉米地边上的柳树上,晕了过去。二娘悄悄的捡回家,二伯负责宰杀,面粉拌了上笼蒸好,给我家分了一碗。! o- W' c4 Z2 B; E% ]2 r7 D
74年我大概4、5岁,对一些事情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记忆,唯独对这个事情印象深刻。那个年代,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点肉,猛然间发点儿“意外之财”,自然铭记终身。4 N3 X) @% H. _: X$ J! h
那时尚小,还不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守株待兔”。这只野兔,便幸运的刻在了我的记忆里。5 `! Z$ F( J2 E: }7 K" }
二伯和我父亲虽然是叔伯兄弟,但是两人的关系宛如亲弟兄。父亲经常提起,1973年他去洛阳建专上学,有一天背着行李从家走到村子外的公路边等车,二伯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追上他,从衣兜里拿出了5块钱,交给他做路费。二伯一生在农村劳动,这5块钱是他用无数个工分换来的,换算到现在的价值,至少值3000块钱。且不说价值,只说弟兄情谊,家有困难,亲人们倾其所有的帮助,没有人去衡量得失,这些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7 o U# g& b' N; q% c& s6 Q: _
母亲和大娘、三娘之间,也是如此。家里有事互相帮忙,谁家里做了好吃的,总是会端上一碗送到彼此家里。农闲时候,一大家人坐在一块唠唠嗑,叙叙家常。特别是到了过年,三伯家院子里会架上柴火,燃起上一堆篝火,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大人们抽着烟,海阔天空,小孩子围着篝火,奔跑嬉戏,连一旁的柴犬,也精神抖擞的摇着尾巴,东张西望,时而跳起,时而奔跑,一块儿分享着过年的快乐…! S0 y/ q9 ^8 a# n; o
怀念那个年代,怀念那些岁月…
& O: M* u: t* [, P: B! k, y
6 V: `: f0 t/ ?) F0 F! X6 d# A5 N2 V9 t" D3 E2 |* C)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