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深爱牡丹四十年文/微澜 1983 年4月初,我们从报纸和广播上得知“洛阳市举办牡丹花会”的消息。会期十天,15日至25日,地址洛阳市王城公园。 4月17日一大早,我们一家四口和亲戚结伴,从孟津出发来到王城公园。中州路从七里河桥到第二人民医院的路两旁行人和车辆特别多,王城公园门口两旁的行人,挤得更是水泄不通。 公园里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红的,绿的,粉的,紫的,白的,还有双色的二乔,朵朵鲜艳、娇嫩、漂亮,看得我眼睛都不够使了。 我们来到了牡丹仙子雕塑前,抬头望望飘逸的牡丹仙子,低头看看美丽的牡丹花。我很想拍一张照片留念,可那时没有相机,也没有手机,只好遗憾离去。 没走多远,我们看到一家照相馆用绳子一圈,摆了张桌子,就成了临时照相点。丈夫知晓我的心思,掏出5元钱,留下地址,我们一行七人拍了张彩色合影。 那时彩照刚刚兴起,我们非常期待早点看到第一张彩照。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却迟迟收不到照片,我开始怀疑,是地址写得不清楚?还是照相馆拍失败了? 在我们差点失望的时候,收到了两张照片和底片。那照片真漂亮,色彩逼真,画面清晰,全家人拿着照片看了又看,舍不得放下。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位朋友说,你家的大彩照在洛阳玻璃厂路的一家照相馆的临街橱窗里摆着,我们感到很惊喜,很荣幸。丈夫趁着去洛阳办事,要回了有点褪色的大照片,装在镜框里保存至今。 自从第一届牡丹花会以后,有好多年我近在咫尺,却没能看成牡丹。那是因为,我参加了“成人高教自学考试”,前半年的考试定在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 我每天工作、带娃、搞家务,只有晚上才是学习时间。当时,考场设在洛阳六中、十九中,三中等学校,离王城公园都不远,我们总是挤在看花的人潮中奔向考场…… 后来,我在孟津县工商局个体协会工作,每年的牡丹花会都要响应市局号召,组织三县六区“个体工商户名小吃”竞赛,地点设在离王城公园最近的芳林路上。参赛品种有:“绿豆不翻、大油条、浆面条、烫面角、素包子、胡辣汤……”那场面和花会一样热闹,招待着外地游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年来,在我们的邀请下,舅舅从湖北来了;公公从长垣来了;大娘从济源来了;小姑子从安阳来了;外甥女从焦作来了,丈夫的战友从外地来了……四十年来,从初期的洛阳牡丹花会,到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我们接待好多亲戚朋友来洛阳赏花看景,把洛阳的美丽,城市发展,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终于有了一个理光相机,装胶卷的,一卷柯达胶卷36张。每到牡丹花会时,我们都是早早做好准备,邀请外地亲戚、朋友来洛看牡丹。事后,我们把客人的照片拿到照相馆冲洗,然后邮寄给本人。 近年来,我家又有了智能手机,单反相机。牡丹花开时节,我和老伴天天背着相机,拿着手机,游走在各大公园拍照。从早开到落英,从市区到郊外,又到山里,每次拍几百张照片都不过瘾。 我敢说,有牡丹的地方,大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姹紫嫣红的牡丹、熙熙攘攘的游人,这都是我们的拍摄对象。当然,我俩也互为模特留下多张美照。 结缘牡丹40年,人与花,花与人,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如今,第四十届文化节即将开幕,定会继续演绎更精彩的故。
, ?4 y+ a5 X$ U( k4 J) N! P( e
4 ?) {# E, t4 T3 T Z* O: u& O9 K 下附昨天照片! y& m. F7 S3 [9 y+ u& ?
: S- E5 b9 r/ l
& h) Q- a. m- J- X0 Y3 t' Q0 k# z$ ^. X6 a; q
7 n9 j( t; g+ k0 _5 I
, }' Y# k9 m# E0 I1 L
, V$ l0 r6 o+ m! |
8 k8 @9 d* X; `
( ~& h! ]/ h; d' @# x% D& v- `: p; z* ]6 r" A
* I0 i1 I; o- i8 _" x
) y+ ^% L/ _3 a*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