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乡的水井 小时候,在村子有户人家里,有一口水井。水很甜,可直接饮用。 听大人讲,她家是一个外来户,姓杨。丈夫过早地去世了,仅有一个儿子也当兵了,只留下一个老太太孤零零地守着一个空院子。她家门牌上写着“光荣军属”。一看就知道,家人当过兵。 在她院子中间有一口水井,当时全村仅有。周围邻居经常来打水、洗衣服。她为人善良,看到别人来,总是笑脸相迎,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我也很喜欢她,见面叫她一声“姑奶”。 后来,村里另一大户何姓人家,看到村里仅有一口井,不太方便,就萌生了打一口井的想法。几户人家开始集资打井,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在选好位置后,他们请来了打井队。钻机在昼夜不停地打井,终于有一天出水了。何姓人家中有一名大学生,他负责取样,然后拿到县里自来水公司化验,水质合格,符合饮用。他们高兴坏了,特意买了一挂鞭炮庆祝。这次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取水办法,我们当地叫“压水井”。里面有个橡胶皮垫,在杠杆压力的作用下吸水,省去了人工手摇辘轳的麻烦,既省力,又安全。 那时候,家家有口大缸,专门盛水用。村民们都很俭省,除了洗菜以外,还用来刷碗用。那时候家里人多,一盆洗脸水,大人用完,孩子接着用,最后再倒掉。 1985年,因农转非政策,父亲带我们进了城里,只留下爷奶替我们看管院子。初到城市,看到城里的水龙头一打开,水就哗哗流,感到很神奇,城里人太幸福了。可不知,自来水是经过取水、铺管道、消毒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走进千家万户的。 每到周末,我和几个哥哥都回去看望爷奶。临走时,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把水缸盛得满满的,够爷奶一周使用。后来在爷爷的操持下,我们自己在家里也打了一口井,再也不用操心用水了。 如今的家乡,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村民们都早已用上了自来水。村里修了下水道,路也铺成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从此告别了“夜晚一片漆黑,下雨一片泥泞”的日子。 村里仅有的几口水井,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也成了我儿时的记忆。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随笔 0 n( I! G' B7 T8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