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犹忆部队吃面条
4 a' p! d9 c# P0 }- J! M
吃面条对当今的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兵人来说,那是既开心又奢侈的事。& R4 s- Y" {- W m! j" O
部队生活的好坏,与驻地百姓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 5 e: c& Q& ^& b+ H6 h" {$ H0 U6 ~
我当兵的地方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家口地处华北腹地,北与内蒙相连,西与山西接壤,当地盛产高粱、莜麦和土豆。因此部队供应的粮食,主要是高粱、小米和少量的大米白面,粗细粮比例基本对半。 4 ^! ?' b% k3 w, L; ^# C) _9 l
平时连队生活基本都是高粱米、小米饭,或者是大米小米掺和一起的“二米饭”,每周能吃上两顿纯大米和一顿白面条,蔬菜就是萝卜白菜和土豆。/ m v2 A6 g o1 ~
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不仅河南人对面条情有独钟,山西山东河北人对面条也喜爱有加,这每周一顿的面条就成了香饽饽、抢手货。 ! V5 G' }" p! Q3 w
连队做面条,基本都是用白菜粉条猪肉煮一大锅“卤”,再煮一大锅白面条,捞一碗面条,挖一勺菜,搅拌一下即可食用。但说起来容易吃起来难,吃一顿面条如同参加一次小小的“战斗”。 # k4 i# i% _: h; u; G( u+ t
只要说中午吃面条,大家都早早地拿着碗筷来到了食堂,翘首以盼的等着,紧盯着厨房操作间的出饭口,一旦炊事员把行军锅抬出来,大家就像百米冲刺一样哗啦一下,就把面条锅围得严严实实,充分发挥各自的“鹰爪功”,往自己碗里捞面条。
% a: H+ C1 n5 k" ]- b8 k 能第一波站到面条锅前面的,都是有经验且动作娴熟的,一筷子下去就能捞个大半碗,端到一边三下五除二就下肚了,拐回来还能捞第二碗。动作慢的且没经验的,划拉好几下也捞不上几根面条,有的第一碗捞的满满的,等吃完再回来就没有了。
1 D! [6 q9 {# w 有经验的老兵吃面条是不戴帽子和任何物品的,轻装上阵动作麻利。没经验的还戴着帽子,或者刚从训练场回来直接进了饭堂,在这“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肩挨肩头碰头,“一交火”帽子可就掉锅里了,有的上衣兜里装有计算尺量角器,一弯腰哗啦啦都掉锅里了,此时也顾不得捞面条了,赶紧往外捞东西。
) n, K+ E) c) V# j
等第一波人下来,第二波人才能上去“战斗”,往往是第一波有人吃饱离开了,第二波或第三波还没吃上哩,等着厨房再下第二锅,如果没菜了,还得等着炊事员再炒菜,平时吃饭一二十分钟就解决了,吃一顿面条扯扯拉拉就得一个多小时,还总觉得不过瘾。 # C0 H- j6 ^: T: y% h/ O
为此战士母健康还画了一幅“吃面条”漫画,登在了《军营幽默》小报上,既幽默又搞笑。
9 X+ X3 |# y6 S1 X- ~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如今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部队生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不为吃喝发愁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F) s' ]) N! L0 j# n* ^
) I* Y/ A& ]2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