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4-8-25 0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洛阳
◎被钉鞋耽搁写诗的大爷(下)|(河南)李红军+ I3 J" W% |/ |. b5 ^! t
1 d% q- w) R6 Q" ?0 _( I/ x9 h8 f$ z7 ~& h7 B! X* [1 G/ N v
通过钉鞋大爷口中的“河南人有三怪”的论断,我曾经想到了老子说的“被褐怀玉”的成语,但是,孔乙己的影子似乎始终围绕着大爷,在我的脑海中看那个挥之不去。一个陌生人,你如果不与他谈论自身,只是谈论些闲杂的世事,那么你永远难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也就无从真正认识。
1 _, A5 {# s8 h* x: G! m$ |* H- K8 R. P: ?3 z' N$ w! `6 Q
当盛放我无人机的皮革包拉链坏掉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找到大爷。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利益关系,那么探索一番彼此的内心世界,也就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借口。手起刀落,大爷一边有刀子划开原有的拉链,一边抬起手微笑着看我。我们的目光有了会心的交融,一笑不只是瞬间的火花,长久的笑谈始终荡漾在他劳作的时间。0 w' p+ [- S+ j, R" d6 n
4 g5 c6 `+ X. y- Y4 h2 X9 E7 z4 O
“我喜欢诗呀!”大爷说到这里,双眼放光。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因为我也喜欢诗。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诗早已沦落到无人问津的边缘,特别是你一提起现代诗就遭受万人冷眼甚至万人唾骂的地步。熟人或者朋友知道你喜欢诗,彼此还可以谈论两三句,然而跟陌生人谈诗,无异于自诩为疯子。
2 @7 G3 i& o& B4 Y6 ~8 ]* R1 j* j/ p: n/ p" w, T
在我的央求下,大爷背诵起他耳熟能详的一大串唐诗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对于大爷这超群的记忆力,我只能甘拜下风,自愧弗如。
7 j* ]4 a) l0 e: Z6 g( \2 m: t l3 Y, d
“我不仅喜欢诗,还曾经写过诗呢!”闻听此言,我肃然起敬!这下,诗歌这条走心的红线,在我俩彼此胸臆间缠绕出一棵纯洁而神圣的香草,我和大爷成了闻香下马的忘年交。大爷坦言,他笔名叫胡苏,年轻时在三门峡当工人,因为写诗好替老百姓说话,加之年轻气盛不服软,被人指斥为臭知识分子,并受到批判和下放,铁饭碗也差点被踢到山沟里。
: n0 K! G4 b9 ]& l* D; H1 l/ t) R* f8 }+ V4 m
胡苏大爷痴心不改,等待风暴过后,继续笔耕不辍。曾在《河南日报》、《河北文学》、《奔流》、《牡丹》等报刊上发表过令他引以为傲的诗歌。人到中年以后,他的笔触和哲思才逐渐含蓄起来。他笑得合不拢嘴,透露退休前几年,从工作岗位转到单位门岗,还学会了跳迪斯科。
4 I, ~4 }! Y! Y- P4 B! c( |
6 L& e# c) E, Y: d7 I, O“胡大爷!您老有退休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不肯安享晚年,出来摆摊究竟图的什么呀?”我不解地问道。胡大爷说,他不图挣钱多少,他们村的人都知道他曾经写过诗,曾经的诗歌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人生的动力,勇气和动力用不完,最好找点活干,人到老了不能闲着,闲着就会生出事端来。我被胡大爷的固执坚持和幽默风趣带动,很想进一步知道:如今他这身显得有些破旧的衣褐里面,怀揣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块玉石?
, w, I K# `+ f- Q- Y7 h8 T- k1 n* G6 R& J- S8 Q
2024.08.21偃师。
! w8 k |9 v" d# U) `
8 A, j$ s$ e: V# S ?+ F2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