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孙建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洛阳作家看甄庄》连载

  [复制链接]

671

主题

265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259
61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洛阳作家看甄庄”之四十二
董事长今年八十六
高军朝
6 ]) m% w/ ], T) s
   “甄庄村有21个姓,但都很团结,也从来没有以多欺少……,春季有红花、秋季有油葵, 甄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洛阳作家看甄庄”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主席台上发言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老者,中式缎面对襟,金丝宽边眼镜,腰板笔挺,说起村里的大情小事如数家珍,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眼睛里包含着深情。他叫刘铁林,是甄庄村最大的一家企业——洛阳远洋制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老先生,您今年高寿?”刘老先生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我。启动仪式结束后,我不禁好奇地问。
   “37年生的,86了!”也许是怕我震惊,老先生接着补充了一句:“我们村80岁以上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两口子加在一起已190多岁了,和他们比起来我还很年轻!”
   这个86岁的董事长,确实让我震惊!不仅仅是他的年龄,也包括他的阅历,更有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于是,采风活动结束后我对他又进行了一次专访。
0 x# d+ d% X) `; }9 o
   重新安排甄庄水土风貌
   刘老先生生逢乱世,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机会上学,先是在本村的青莲寺初小、后转入邻村的黄大王庙高小,1955年小学毕业后,爱好读古典文学的他,一度想成为一名作家。后来,在一位本家DY大哥的带动下,立志于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村里的一名会计。一边学,一边干,一干就是十年。由于办事公道、账头清楚,29岁那年被上级任命为村DANGZHIBU书记,这一干就又是38年。
   如果说甄庄是一家企业的话,这位29岁的夹河滩汉子便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可是这个“董事长”手握的却是一把烂牌——村南是河滩,荒沙丘一丈来高;村北是不长庄稼只长草的盐碱地,村集体的账上没有一分钱。那年初夏,眼看着别村的田里已是麦浪滚滚,再看看自己村里的麦田,像狗啃过一样,稀稀拉拉勉强应付着。青黄不接之际,全村老少多少张嘴在等着吃饭啊!
   这位将近而立之年的汉子,蹲在地头思考了几天,心里下定了决心——“粮稳则心安”。他要重新安排甄庄的水土地貌,“再难,也得干!”
   接下来的三年,他带领群众战严寒斗酷暑,南边拉土压沙,北边翻土治盐碱,硬生生靠着双手双脚为村里造出来了上千亩的良田,个中困苦艰难,老先生每每提起当年的情景还禁不住热泪盈眶。
   老人80岁那一年,特意把村里的小学生和70岁以上的老人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自费为他们每人置办了一份礼物。一来感谢这些曾经跟着他一块流过汗流过血的老伙计们,二来是告诉今天的孩子们,要记住他们的爷爷奶奶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甄庄,人不可以忘本。
   又是一年的秋天,他一个人来到村里的坟地,看着一个个当年并肩战斗的老伙计成了一抔黄土,这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部甄庄奋斗史啊!秋风萧瑟,荒草萋萋,他的内心五味杂陈,“人不能忘本”,后来,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村里有了一座像模像样的甄庄陵园。
   作为一位“董事长”,刘铁林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以身作则,全面重塑了“甄庄公司”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团结一心、敢想敢干——在这个意义上,他毫无疑问是称职和成功的。
) X3 n/ L& U( L# ~8 e
   甄庄走出了中国村办集体企业的第三条路
   刚刚大干三年,老百姓碗里有了口饭,还没顾上喘口气,刘铁林又开始琢磨:村集体账上总算“一穷二白”,也不是个事啊!俗话说“无商不富,无工不活”,甄庄要办企业!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一个危险想法啊。
   1960年代后期,在紧张的气氛里,洛阳地区第一支农民工队伍在敢为天下先的甄庄村悄然成立了。然后,村里有了箩底厂、翻砂铸造厂、暖气片厂、面粉厂……后来,又有了引领一时风气之先的针织厂。
   “村办集体企业鼎盛时期,光聘用的外村务工人员就达1100余人之多。”老人说到此时,眼里还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
   我们如果把视野放得再辽阔一点便不难发现,在当时,甄庄其实也并不孤独。1969年,江苏华西村的吴仁宝一边高调“学大寨”,一边抽调20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在浙江,钱塘江畔的萧山县,虽是鱼米之乡,有个叫鲁冠球的年轻人却生来对种田毫无兴趣,自小流浪乡里,过打铁、修过自行车,25岁那年,他带着6个人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宁围是他的出生地,在他将近50年的商业生涯里,这位日后著名的“中国企业常青树”把企业办到了大洋彼岸,自己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这一点,刘铁林先生和鲁冠球很像。
   日后经济学家总结,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大部分是两个结局:一是苏南模式,村里有个“吴仁宝”式的能人,他既是农村基层政权的领导者,又是村办集体企业的企业家,这双重身份让他在很多时候游刃有余,改革开放初期依靠政策红利异军突起,又因为一直没有厘清“产权”问题而在日后遭遇企业发展的终极难题;一是浙江模式,它们顺应时代潮流,大多在90年代中后期摘掉“红帽子”,改制为民营股份制,就像鲁冠球的“宁围公社农机厂”后来成了“万象集团”,然后上市,向跨国集团迈进,继续发展壮大。当然,也有的折戟沉沙。
   在甄庄的这次采风,我发现甄庄当年的村办集体企业似乎走出了第三条路,即在村办针织厂正如火如荼之际,却出现了一家一户的小作坊与村办针织厂“抢生意”的新情况,怎么办?刘铁林经过深思熟虑,再一次顶着被扣上“村集体资产流失”帽子的压力,审时度势,决定支持村民致富。主动解散了村针织厂,进而将其转型,成为村民家庭针织业培训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市场营销培训,甚至还给每户分了一包毛线作为原始启动资本。就这样,换来了甄庄村家庭针织业的繁荣,换来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甄庄村少了一个针织厂,夹河滩大地上出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针织专业村。
   在这个意义上,甄庄当年为中国村办集体企业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华西村模式”又有别于“鲁冠球模式”的“甄庄模式”。
% J9 e5 l( X3 v2 y( O, B& Z) w5 A
   远洋启航
   看着村里家家户户的针织作坊红红火火,爱琢磨的刘董事长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村里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光有一家一户的庭院经济不行,还得有“大家伙”,要“两个轮子跑起来”才行啊!于是,58岁那年,他再次披挂上阵,个人筹集资金数百万元办起了一个“大家伙”——洛阳远洋制药公司,主打“力补金秋”。
   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远洋制药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起云涌的医药保健品市场上,各路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然而20多年下来,远洋制药依然能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他有什么秘诀?
   在这里我们不妨稍稍回顾一下上个世纪90年代过山车般的医药保健品行业:那时手里刚刚有了点钱的国民对医药保健品显出了超乎寻常的偏好,于是市场上突然冒出了一大批医药保健品企业。
   1989年“昂立一号”问世;1990年沈阳飞龙集团的“延生护宝液”走红;1993年,乐百氏以1000万元天价购得马俊仁的中华鳖精配方推出“生命核能”;史玉柱的“脑黄金”横空出世;武汉红桃K集团成立;太阳神以13亿销售额进入鼎盛期……
   今天,这些企业一个都找不到了。
   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个例。就在远洋创办的前一年,1994年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当年就实现销售1.25亿,仅仅两年后,三株就凭借其独创的四级营销体系将公司销售额推高到了不可思议的80亿元。同时,三株公司开始向医疗、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物理电子及化妆品等行业发展,一口气吞下20多家企业,投资超过5亿元。但好景不长,1997年集团全年销售同比锐减10亿元,1998年两个工厂全面停产,1999年200多家子公司和办事处全部关闭,2000年三株企业网站消失,保健品市场上如今已找不到三株的影子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商业是一场失败者的游戏。
   “我从来都不研究成功,只研究失败”,听到刘铁林这句话,我很震撼。震撼不是因为马云、任正非、比尔盖茨都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而是它出自一个自称“没读过几天书”的86岁的农民企业家之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着极高的人生智慧。我不知道他的这个感悟是从哪里获得的,我想似乎和他早年的一次头脑发热有关——当年他带着群众办企业,办一个成一个,村里账上也因此有了积蓄,于是“整个人也有点飘了”,在原材料、电力都不能稳定供应的情况下,自备发电机组,一个金刚砂厂就上马了。然而市场是一位无情的裁判——产品生产成本居然比市场售价还高,于是,开业的鞭炮还没燃尽,项目就不得不匆匆下马。
   干成事的人大概都有一个特点——“好了伤疤不忘疼”,我猜就是这个原因了。现在,刘铁林虽然还是远洋制药的董事长,但是企业日常经营已大部分交给了孙子在做,他为企业约法三章:“不贪大、不多元化”。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有时候这也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前浪后浪未必在同一个沙滩上。
   八十六岁的刘铁林不上网,他也未必透彻了解今天互联网时代商业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但他每天雷打不动要看新闻联播,他能嗅到时代潮流的气息。上天就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它让大多数人不到68岁的时候就已准备着养花遛鸟颐养天年,却让个别人在86岁时依然每天快走10000步,还在张罗着把当年“造”出来种粮食的土地种上药材,把甄庄打造成集药材种植、加工、兼旅游观光的现代化新农村……

1 x  N5 [% B/ o( L; ^
   作者简介:高军朝,河南偃师人,注册/高级会计师,河南凯桥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洛阳杂文学会副会长。

% L' K3 C$ b+ h/ y( p

671

主题

265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259
62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1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转发高军朝会长这篇文章,上来就被提示“有不良信息”提交不了。认真看稿,像闭着眼睛逮虱子、捉虼蚤一样,捏出几个疑是“不良信息”,通过了。但是呢,过后再一想,还是没弄明白“不良信息”是个啥东东

34

主题

101

帖子

0

精华

中级会员(lv5)

Rank: 6Rank: 6

积分
828
63
发表于 2025-1-24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郑州
路过,点赞啦

671

主题

265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259
64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1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洛阳作家看甄庄”之四十三

" s$ {1 ^; S: |
不辞长作甄庄人
0 P. I- Z. e; R" e; V" e  h/ @" a$ H0 f3 w% ~" w; ]6 H$ E1 b& A
      苏先生在人生的窘境时,唱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浪漫。此时他的内心一定有过想避世遁俗的苦涩,但生性恬淡豁达的他还有不忘国运民生的担当,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甜蜜的诗意。
——题记
     离开甄庄已经半月有余了,但甄庄的一切依然在脑海里盘桓。各位作家笔下的甄庄,从甄官井到新农村,从洛神的浪漫传说到时代背景下的坚韧与执着,无不让我对这个千年古村产生了深深地喜爱。那些因甄庄而生的杂记风物,还有作家们笔端所及旧雨新知的往来唱和,文采风流,颇为动人,让你情不自禁想重开笔端,发出“不辞常作甄庄人”的感慨。
      当年,孙坚获得传国玉玺的甄官井现在已经无处寻迹,但是甄官井作为中华民族的甄氏家族的图腾,却在现代甄庄人的心里镌刻成一个小小的执念。他们不姓甄,却把这个图腾作为这个村庄的文化根基,像追随所有的甄氏后裔一样,把洛阳视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圣地。
      当年的甄氏先祖在此汲优质之水,建作陶之坊,取优质之土,制陶作瓦,打造生存的长途遥遥。如今甄姓已没有居在甄庄,除了不远处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还能看到当年甄姓人生活劳作的陶器,但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些他姓的甄庄人,那些刘、王、陈、魏、昝、文等等的甄庄后人,继续用土的质朴、火的坚韧、水的浪漫,继续他们的人生长旅。
      洛阳地处与西戎交界之陲,古称西方落日之处。甄姓之符乃会意之字,由“西”“土”“瓦”三字构成。相传虞舜圣君曾在此率众取土作瓦,形成了甄氏族群。这样的小族群一步步成就了大中国的浩瀚无垠。如果洛河的千年变迁,看尽世事白云苍狗,洞察历史深层毫末。这样的甄庄所处的夹河滩,一直在大的变化之中,风刀霜剑,潮涌潮现。但甄庄人的精神内核却从未改变。
      “不辞常作甄庄人”,除了可以遇见曹植的浪漫,还可以邂逅洛神的诗意。他们说,曹植在人生落寞时一定是会路过甄庄的,因为如果不路过甄庄,他如何能想起暗恋许久的那个女人。失意的情绪,是萦绕在这个书生气息的官二代一生的阴影,只有心底的那一点爱的光亮,可以点燃他,可以排解他。也只有在他的梦境和他的文字里,可以释放他的感情,可以承放他的爱。
      甄庄的这片土地,又岂能只承载一个人的爱呢?
      那些太过久远的历史不去说了,这个小小的夹河滩的人民应该和我们这个国家一样,经历了所有它逃不过躲不掉的硝烟和苦难。甄庄人不怕苦难,先祖化土为瓦的智慧让他们在任何社会样态下都能开辟出不同于以往的生存样态。
      六十年代末,他们顶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风险出外打工,成就了洛阳首批农民工团队。借着“深挖洞、广积粮”的政治号召,洛阳城里正在建防空洞,他们揽到了回填土石方的活,为甄庄村赚到了第一桶金;七十年代末,他们闻到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先声,出外考察引进了做“脖圈”的项目,从而点燃了翟镇成为针织之乡的星星之火。
      甄庄人是前卫的,他们的思想从来不会拘泥于这小小的一方水土。夹河滩,洛水伊河所造就的夹缝,反而开启了甄庄人来自血肉的开阔视野与前瞻思维。他们的商品观念营销理念,像极了先祖们抷土为形,燃火成器,拿器盛水置物,让人类得以繁衍让生命得以继续。他们本着老百姓不能饿肚子的本能,及时聪慧敏感的以时代为土,着梦想之火,为老百姓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和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里的陶器相媲美的生存之器。首个农民工团队是,水稻种植是,制药厂是,针织厂还是。
      他们说,千年甄庄,因为甄官署,所以是千年前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现在的甄庄村,又何尝不是呢?可能他们的产业结构还算不得庞大,但是他们的思想结构,历任村干部传承下来的眼光和远见,却不愧是思想层面上的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啊!
      再给甄庄村一次时代背景下的转身与挑战,他们一定还会是满分。
      能这么肯定,是因为年逾八旬的刘铁林老支书谈起他们的团队,是那样肯定与自信的话:我们是铁板一块,但这块铁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板,这块铁板是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铁板。
      在这块铁板的保护之下,谁会不安心、舒心和放心呢?
      “不辞常作甄庄人”。甄庄没有甜蜜的让人难以忘却的荔枝,但是老支书说了,甄庄村要建千亩花海,要四季有花,单是这花意环绕、粉墙黛瓦,外加文化古迹的强助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之下,甄庄村下一步的文化兴村战略构图已经打开。
      苏先生的荔枝,甜得是口舌,甄庄村的文化底蕴,甜得是心灵。站在中华文明的原点,何其有幸愿把此乡当家乡。
      我的好朋友任玲霞说,她上初中时候放假,加工过帽子上的绣球疙瘩,手套收过指头,围巾加过穗子。提起她的家乡,她说这方她引以为傲的家乡必须不简单。虽然她离开家乡多年,但去过了甄庄。
     刚刚发现,我原来那么熟悉的一个人居然就是甄庄的样子,有文化、直率、坦诚,并且不失浪漫。如果可以跟她一起回到甄庄,她肯定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话给我讲。她也会想邂逅洛神,也会和那些村民一起挥毫泼墨,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画。她会在青莲寺忧郁的吟出一首岁月静好的诗,也会在丰收的麦田里放声歌唱。
      2023年,甄庄村举办了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数千名农民艺术家参赛。许多文化学者,书画名流应邀来到甄庄,可惜当时我没有来领略这番文化胜景。但几个月后的洛神大道上,夏花灿烂,似乎还在为那一次的文化盛典摇旗呐喊。
      洛神广场绿意盎然,洛神像笑意隐隐,他们是想挽留我们吧。用青莲寺的风雅,用伊洛书画社的绚烂,用甄庄的文化底蕴,用甄庄的历史悠远,用甄庄人的真诚与底气,还有他们永远不畏前途的勇敢与远见。
      老支书座谈会上轻轻说的那句话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他提起了特殊时期的那段经历,坚定地说到,不管外面怎样乱,咱支部不能乱。老支书铿锵有力的那句话我也一直记着,他说甄庄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一直走在前面,冲在前面。他在与我们道别时,笑容灿烂的像个孩子,我觉得我挥手告别时的那只手,一半是不舍,一半是喝彩。
      这是一个千年的甄庄,这也是一个年轻的甄庄。
      如今,青莲寺,甄官井,洛神传说,甄庄已经把它的文化遗产摆上了舞台,接下来,文化兴村下的甄庄必将让人更加惊叹!
         作者简介:周宁,笔名桑笛,就职于洛阳广播电视台。长期从事电视文艺,大型文旅活动策划,导演。业余热爱行走洞察人生,码字记录生活。
* S% w3 B7 o" c9 ~

671

主题

2655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259
65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10: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洛阳作家看甄庄”之四十四
农民画:乡村田园的精神具象
孙小景
$ q4 |+ R( n. i9 H" T8 L3 A
    去甄庄之前,看资料上说,甄庄有个特色“农民画”,我想到的是以前看过的那些以“农民”为创作内容的油画,比如罗中立那幅著名的《父亲》。
    问身边去过的朋友,看过农民画吗?什么是农民画?跟国画,油画有什么不一样?朋友但笑,就跟我说,“你自己去看呀!只要看见你就知道什么是农民画”。
    嘿,还搞悬念呢!那我就去好好看看这个“农民画”。
    来到甄庄村农民画展览中心时,看到墙上挂的画,我一下就懂了朋友的意思。确实,只要我看到了,就明白了什么是“农民画”。
    虽然作为外行人,我认不出“农民画”绘画用的颜料是什么,也分不清绘画的具体技法,但是只看画的内容和布局,那种浓郁的“农村乡土”气息就让我明白画作名字的由来!
    作为热爱旅游的人,我也算走过很多地方,网上网下也看过不少的艺术展览,西方的油画在网上也看过不少,为了看明白,甚至专门尝试了解过简单的绘画技法。可是以往看展时,往往欣赏完了也就完了,我带着距离欣赏那些画,那些画也自顾自的展示自己的美,并不在乎我看不看得懂,我跟那些艺术遇见,互相礼貌的寒暄一下,然后各自离开。
    可是这些农民画奇异地吸引着我的心神,有一种久违的、很久不曾感受过的田野里蓬勃生长的野草野花的生命力,它让我忽略一切外在的技法,只专注欣赏画作传递的力量!这是以往很少有的体验,我喜欢这种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画作。
    问负责人,为什么叫“农民画”?
   负责人哈哈笑:因为最初画这些画的,就是甄庄村里的农民啊,他们画着身边最熟悉的的人和事,不拘形式,用什么颜料都可以,不讲究什么绘画技法,重点就一个,把他们最熟悉的最想画的场景画出来,并且要人看得懂。
    我一下子明白这“农民画”的精髓所在。
    “农民画”讲究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它画的是农民和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
. g+ @6 j1 F+ N! |& Q5 h: ?因为真实,所以每幅画就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都有真实的出处。真情最动人心,画展中心两层,我花了近两个小时,仔仔细细把每一幅画看完,拍照。负责人看我们看得仔细,很开心的告诉我,去年他们还搞了一次全国农民画比赛,反响很热烈,那次所有获奖的作品都被美术馆收藏了。
    在表示祝贺的同时,我好奇地问负责人,你们最初怎么会想会搞农民画?
    负责人是个性格爽朗的大叔,一直笑着陪我们看画,解疑答惑,他也是甄庄最初的农民画的发起人。
    甄庄是有过辉煌的,在集体经济时期,甄庄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即使在集体经济改为私人承包制后,甄庄人靠着老一辈留下的“针织加工集散地”的余荫,也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的小康生活。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甄庄最辉煌的时候,年轻人不需要出远门,坐在家里就有外地客商上门来批发针织品。在1983年集体经济改制的初期,村里就涌现了好几个“万元户”。那时候的甄庄人,走出去是自豪骄傲的,他们率先步入了现代化的农村。
    可是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甄庄渐渐没落了,年轻人渐渐都离开了村子,到外面去打工,村里再难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甄庄人不甘心啊,他们奋斗了那么久,就是希望子孙后代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而不是背井离乡的去打工,他们希望村子能恢复昔日的热闹。
; n& ^) o6 I3 _1 ]: N( g        通常人们提起“农民”,最经常说的就是“农民工”,曾经承载无数“乡愁”的乡村,成了现实再难回去的家园。
    如何让乡村再次焕发生机?这就要让家乡的年轻人也能看见工作的希望!能吸引外地的年轻人主动走进这里旅游,打卡,拍照!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甄庄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紧邻伊河),也有历史遗存青莲古寺,还有洛神“甄宓”的传说。这些都是甄庄都优势,可是如何把这些传递出去?
    有高人给甄庄支招,年轻人通常会到“理想之地”旅游打卡。什么是“理想之地”?目之所及之处能看到美,能拍出来美美的照片,这就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理想之地”!
    甄庄人悟了,这些农民拿起画笔,把自己的故事和梦想画了出来,他们画到纸上,成了一幅幅“农民画”,画到墙上,成了乡土文化。他们发现,当吃饱穿暖后,人是需要活点精神生活的。能吸引年轻人到农村的精神生活是什么?体验感十足的田园生活和超级出片的环境啊。
    甄庄人选择用“画”来表现这个田园梦。
    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是刻板的,可是看看这些农民画,我为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刻板认知而羞愧。
    我们流连在一幅幅画作中间,寻找熟悉的场景,互相交换着发现,发掘画家想讲述的故事。
    “农民画”为什么不归类到具体的现成画法里,而是独立的有个名字,因为它有别于学院派画法以技法为主,内容为辅。“农民画”的技法和配色只为主题服务。这些热烈大胆的配色描绘的一幅幅场景里,是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表达的是最质朴的喜怒哀乐,色彩,线条都是情绪的表达。
    贵州大山的山民用“篮球村BA”来承载他们的精神生活。
    夹河滩村庄的农民们用“画笔”来描述他们的乡愁,古老的村庄焕发青春,“归田园居”终会实现。
  
    作者简介:孙小景,80后中年少女,市井茶店里慢时光生活,爱猫,爱传统文化。
+ G0 v, I: N% D- E- Z

8 ?& W5 {  D; T2 b7 c!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