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喜欢历史文化和古建筑。夏末秋初,游览了康百万庄园,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康家的家风、家训以及成功秘诀,令我感悟颇深,获益匪浅。
% v2 ~# w4 P+ {4 P: q( ~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末清初初具规模。康百万庄园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全庄园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10大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是山西乔家大院的16倍。他们家族有良田18万亩,历经明、清、民国兴盛了400多年。鼎盛时期有“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说法,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 A, {8 u( a4 @& O: R4 K" n# O7 l 关于“康百万”的来历,流传着一个故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次年经巩县(今巩义市)回銮北京。慈禧与光绪到巩义之后,在康家修建的“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时,康家的当家人康鸿猷又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家族便名扬天下了。
: X$ @" Y& ~& S# S1 F! F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巩义康家自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富足了12代。康家长盛不衰的秘诀从一块“留余匾”可知一二。“留余匾”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由清朝翰林牛暄撰写。“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我慢读细品,颇有感悟。凡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钱财放宽一分,自有余香。人生自然平和,张弛有度,取之有道,退一步,自会海阔天空!- c' r# w' O0 k) N" Y% `8 o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三院有一组门枕石,是康百万庄园石雕艺术的代表作。这对门枕石选用整块青石上下分三层雕刻而成,构图新颖,雕工精湛,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中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
- V0 ]; j0 m, s8 r- ` 康百万庄园有一镇园之宝“顶子床”。顶子床是康家16世康无晏夫人百岁大寿时,子孙们孝赠的贺礼。用金丝楠木雕刻80多种图案,耗时5年时间才做成的。这张床的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卯榫结构。设计精妙,做工考究的顶子床体现出康家尊老敬老的孝悌之心,价值连城!
$ p* S, A; y$ p* m( g5 ~- b4 \$ s 康百万庄园中还有许多读来发人深思的楹联、牌匾和“知所止,谦受益”、“三上成文”、“克慎厥猷”等典故都让我如食甘饴,原计划游览2个小时,不知不觉中竟然转了4个半小时,依然是意犹未尽。
4 x! e' C% |, B9 Y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康百万家族的留余家训,读书为善、孝悌崇德的家风铸就了长盛不衰的奇迹,也为我们当今社会的每一个家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 Y& e! x7 x* {& m2 v
" T' @% C7 n% W+ a2 a- A* w" h7 n& ?, I; S
& E4 j) X% M6 e: Z4 N& p& Q!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