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不能忘记的朴素 韩振宝 & g+ k: s! q* B
看微信,看过去的图片,撂拨起人深深的回忆。回忆物质短缺时代的捉襟见肘,回忆起那个时代朴素的生活,朴素的衣着和朴素善良的民风。
$ g" S5 ~" G) p- } 那年月,生产力水平低下,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剩三年做窗帘。现在好像说曲儿似的。
+ Z& r W+ W, K' w/ p 那时候,人们穿补丁衣服,戴补丁貌子,穿补丁鞋,但穿的是干干净净。记得那时穿劳动布裤子,裤子的两个膝盖处补的两个补丁一样大小,对称齐整,由于巧手精细做工,补了补丁而不显补丁,加上把劳动布洗得发白,纯正的干净,给人一种美感,甚至还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朴素在当时就是一种美,在特定困难的条件下,甘于朴素还有着情操的高尚。
& e4 J! e& f6 m& G( f% r- l 老家的北边沟里有条河,四季潺潺,常流不息。那是上初中的年月,我常常陪着母亲在河边洗衣服。那河水清澈见底,将河边的石头冲刷得十分干净。那是洗衣服的绝佳地方。我在河边将发白的黄球鞋,刷的干干净净,虽然鞋上有补丁,但补丁与鞋面融为一体,仍不失美观。所戴的劳动布黑蓝色单帽,由新到旧,由旧到补上补丁,刷得发白,仍戴在头上。旧是旧了,还有补丁,但出奇的干净,净得几乎发白,它宣示着贫穷,更张扬着贫穷里的一种不屈的精神。. E9 I- _6 E# v
还有吃的很欠,但大家没有怂囊的。邻居间借面,母亲总是平碗借,鼓碗还。人虽穷,但骨头不穷,穷人的身上不缺德。
/ q \ q' |0 P! v; P+ d; X: }8 E+ ?# @ 一季红薯半年粮。生产队里每年种一百多亩红薯,就是解决吃粮难的问题。+ Q8 ^3 s2 }& C5 [$ @4 k
冬天干大寨田,没有白馒头。大人在头天晚上封煤火时,将蒸熟的凉红薯放在煤火窝儿里,早上上地前,拿两圪垯儿筋红薯,还是很幸福的。红薯完了,那就吃红薯面窝窝头儿。就是红薯面也要匀着吃,要坚持到第二年麦子熟。这是要检验妈妈们是否会过日子。真的会过日子的妈妈们会从地里薅来野菜如:胡皮菜,灰灰菜,毛宁儿菜,猪毛尾菜,马齿苋菜,构叶菜等等,作为补充。之后,所谓的会过日子,就是千方百计,把米面从家人的牙缝里省下来。' H4 Y; G* G: b
短缺的时代,坚强的人,还有会过日子的巧妇妈妈们,大家一起在节俭中度日,在度日中节俭。在困难岁月里,锻炼了人们的意志,磨炼了大家的精神,正所谓“穷且愈坚,不坠凌云之志!”
* r# V5 p: G; d7 }3 u+ L. ~ 那时候,路灯很少,就显得月明;没有什么污染,就凸显了云白天蓝。晚上趁着月光在大槐树下开会,队里布置生产。趁着月光,小伙伴们捉迷藏。趁着月光小伙伴们跑五六里路到邻村看电影,日子就是这样地向前推移,邻里之间用善良串连着。还有,大人们吃饭时不守在家里,而是端着碗,到外边的槐树下、粪堆边,十几个人边侃大山边吃饭。饭虽不怎么样,但在侃大山里吃出了邻里的和睦与快乐。明亮的月夜,还是充满了小孩子们的嬉闹声,那么纯真,那么开心,那么五拘无束!
7 M# s: ]1 d) y5 A 这一切生活的朴素与朴素的友爱一去不复返了。
, T5 t) Q. Q9 }& Q, B6 w! j. R1 X
6 Y* T. C& e' d
- w- n! T/ w! t! P9 a- R& B% d'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