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9 v; [* \6 u7 O5 b- r% c. B
温故知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老师、家长在上学时时常要求我们要这样做。9 o- R$ `4 u4 L6 c1 W
这一典故通常认为是出于《论语·为政》。其中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温故知新”。
) f5 [; t' c7 ]7 f+ q) U) k1 ^" b: q/ z4 l( {4 [4 G+ q+ j" `
“温故知新”的意义通常认为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其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等。
2 Q. ^+ q3 m$ F8 r
1 k" h+ c( P) Y. W, I+ h 这样的理解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一切问题都已解决,那就没有什么事了?* p- [) f/ [6 r+ j7 E8 y( D* R
是这样么?、
* t) S( Z& Z& x4 m& }; v 我们可以来简单思考、分析、推论一下。
) v8 `) E7 r* ?2 k' h$ @ 依照上面的看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经常去回忆、复习旧的知识,就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的,这样的人就能够成为老师了。是这样吗?一个大学毕业生,或者一个成年人,或许有这样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年龄以及足够的社会经验。可一个小学生呢?他们每个学期期末都要组织复习,而且是系统的、较长时间的,可并没有看到人人都考个好成绩,人人都学问大增,可以做他人的老师了!$ i# x/ L5 r G, L
是孔圣人讲的道理错了,还是我们曲解了圣人,把圣人的话想当然,解释肤浅化了。' |( L4 [/ |# ~9 _
答案当然是后者。并且我们的差错与圣人的愿意距离相当大,简直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
- `+ x# A9 b* G+ ?2 g+ F5 F+ u7 E$ S1 Z/ o: o- x
首先我们看典故出处。
: {7 M1 N- h) k. m4 k2 j “为政”篇当中还有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为政”篇中,孔夫子讨论了关于从政原则、学习和修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政治上,孔子强调要为政以德,在学习上,孔子强调要学会思考和“温故知新”。更重要的是,孔子对于孝、悌等道德范畴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而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7 y# S+ V$ P& W5 s0 X& O. l" f
" U d8 _0 z. j8 o, X8 V$ T
孔子终生提倡仁礼,践行仁礼,而仁礼都要以德行做为基础,德为人生生命的基础能量,立德树人,德位相配。德不配位,必有妖殃。同样,学习修学也要以德行为基础。
) n" X6 b6 i3 f3 O; o9 M' t: l 东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 `- k5 j M: u9 Q 5 _2 R+ W& d! y) C4 R3 V# P9 o- w
$ B! U x4 O( Y! U
2 e* b; p" L6 a (待续)$ t/ o/ | N8 {. x9 B+ J2 K
) K9 A+ f* T4 a4 Q" G: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