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4-7-31 12: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洛阳
◎村姑夜话平生意——陈爱松著散文集《村姑夜话》探微(中之上)8 B1 J4 q6 v0 v
(河南)李红军; i# I+ H* c, j9 c+ `$ {: J% c
3 q" t$ M5 a5 T* R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西晋的羊祜借用战略家的眼光,在权衡平生的得意和失意之后给出的定论。从《村姑夜话》作者陈爱松对羊祜的溢美之词:“想想他(羊祜),会更知道为人处世,该以怎样的姿态。”(陈爱松《村姑夜话·帮你不让你知道》),可知她深得这句谚语的个中三昧。6 A5 o+ \; z/ C7 D3 i) `+ y5 }1 Z
6 \ \8 C6 @8 E4 b! X, ]使得羊祜发出这句千年一叹的根源,正是他发现只有灭吴之后,秦、凉等胡地才能安定,而朝廷中许多人站出来反对。羊祜奉行认定正确的事情绝不放弃的理念,他病重返乡时,斗胆推荐罪臣之子、杜甫十三世祖——杜预为灭吴大业的接班人。羊祜死后,杜预借助羊祜生前定下的遗策迅速灭吴。可以说,平生为了消除不如意,羊祜始终身体力行,至死不渝。
4 _1 a) }9 r- G- R! t( S. Y3 m6 M2 f/ _9 q& j
与羊祜不同,面对平生的诸多不如意,许多人采取了跟徐志摩在《致梁启超》信中所说类似的宿命论观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而善于作文的陈爱松,采取的则是坦然面对平生的创作态度。. ^: E6 ^) R9 f1 s
" h$ S0 a8 B. y8 k& c同在《帮你不让你知道》一文中,陈爱松写道:“……杜预接任后,他(羊祜)马上自焚奏稿,……帮别人是善行,不宣扬是善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陈爱松还用哲学辩证的思维,与现实进行巧妙的嫁接,从而道常人之难道,阐释出一个正直、执着的人,如何在不得意的境遇之下,借助外人抵达得意的境界:“……他看到需要帮助者,会觉得那是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他视助人为理所当然。……”7 t$ f0 \) q4 V* J! ^6 Q, V' u
) M) q( J% p0 V b2 X“他看到需要帮助者,会觉得那是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这当然不是羊祜的想法,只能说是作者先代笔羊祜,然后化身羊祜后,文思翩然而飞花的神来之笔。这样的佳句,像红狐一样出没在她的众多篇章之中,稍不留意,就会像金砂从目光的指缝滑落。6 L- e) w3 Y+ v2 k4 D) E
& V# o) Z/ \5 T# o这也只能证明,陈爱松不但熟读《世说》,还熟读平生;不但熟读晋人,还熟读初心。陈爱松的散文是人生的转化剂,能把平生的不如意转变为得意,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形式不同而已。
* Y! y; w, k. P1 n7 T/ W, E7 w {0 }) j7 K( p
梦回晋朝的夜晚,陈爱松打开《世说新语》的月光宝盒。1130则言行记录犹如1130颗丹丸,痴痴地滚动进岁月的石臼。陈爱松以灵动的笔杆作杵,一一将其捣碎,再添加进时光的浪花平静后化成的泉水,最后放入采撷而来的花瓣,借助平生温文尔雅的温度,酿作清心、醒脑的茶饮。( S# T# I- J, Q6 I
6 m6 b/ S, m" ^3 F. Z' C(未完待续)
2 k) M! q! w. |7 S3 U4 R' s4 Q: s5 M4 ~2 p, O' I) ^
2024.07.31偃师。 @$ N V9 U6 f+ x* n; K& o
, ?- a; s) }( v. H0 b8 S7 ^
/ w6 b5 y5 V; y, b
7 f" v$ Q& @$ m- w2 o; ?0 C6 [3 U3 f2 R9 `2 d-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