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Q- X# t9 `2 y6 z9 z禅宗有个著名的关于茶的公案,那就是赵州从谂禅师的“吃茶去”,《五灯会元》里记载说:“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5 Y" N2 e2 N3 m- T- p% Z3 D$ T8 u7 Q% b' t# A- _5 Y. w; ^) w
这是禅宗里面一个著名的公案,千百年来无数人在此下参悟。这里不探讨公案里的密密禅意,只说说这里的“吃茶去”的词意,其实并不是按字面的意义,是去把茶叶拿来干吃,而是指的饮用经过水煮泡过的茶而形成的茶汤,或者说茶水。“吃茶去”,也就是说饮茶水去。茶作为饮料,其天然命运,是和水必然分不开的,没有茶,何谈去吃茶?没有水,又何谈吃茶去?茶与水,水与茶,在此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茶和水就此形成了互相依赖、不可分离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太极所出之阴阳关系。故《易传·系辞》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宇宙之至理也,大至于天壤,小至于草芥,无一不括。其所生两仪者,实为阴阳相待之属性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就是所说的“一茶一太极”。4 z) g+ g' u) `! R/ ?
. ?& Q$ @( J% A8 M) ?' m那么茶之太极所涵生的两仪,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呢?从阴阳的主从动关系上,可以说茶是阳,而水是阴。因为有了阳性的茶,才有了茶之太极关系的建立。6 B: S5 X; {# p8 t9 `& J
0 x& n0 ^' T5 ?4 M当然我们泡茶注水的时候,又可以说水为阳,茶为阴,茶在茶器的底部静静躺着,从水壶中冲注烧开的水,水则处于主动的一方,倾泻而出,推动着茶叶由静止而翻腾起来,并且与水相溶,析出茶中成分,从而水中有茶,茶中有水,茶水相生相胜而成就一杯香浓的茶汤。而注水时,茶与水相容的过程,像不像太极图中阴阳鱼相抱游动的过程?# ]! Y. l" t2 y w
; Y5 I7 ~: k. D$ u所以,我们每一次冲泡一道茶的时候,其实都是一个太极的产生。里面有阴阳,有动静,有生灭,有承乘,有前后。这就是茶之太极。
/ Y5 u3 P6 W1 j! x8 {! I
5 B4 X# V# u7 }6 ]/ S太极图上,除了阴阳二鱼,还有一个重要图形,那就是太极的圆边,那代表宇宙的边界,庄子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无远弗届,世间繁茂,千种万物,都涵容于其中而不可逃出。那么茶太极的圆边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泡茶的茶器,比如茶壶。茶壶是茶这个太极的边界,注水泡茶的的动静变化皆在里面显现,是故有云:“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 H2 {. p% X: q, n8 s# q, {: @8 j7 m! I/ @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泡茶,无非都是打一次太极罢了。若从此处着手看,茶道,不也就是太极之道吗?( G3 i' t5 J6 K4 M3 H$ ^5 N8 k
0 I6 |" S, G2 e5 u$ S, p! C9 o1 z# t( T: `& X C5 T, P
2 J+ }* G2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