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1-24 08:26

命题的艺术(作者 董高生)

命题的艺术
   早点之后,独坐北窗,读书品茶,倡然翻出D君寄来的照片,光彩照人,少不了注目凝视。又突然想起这些照是D君寄来让命题的,要我给每张照片起个好名字,这倒令我犯难,给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命名,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通过这一点睛之笔,使作品的艺术徒然升华。所以,命题若能命得恰到好处,至为不易。但既然有这些照片摆在面前,少不得要搜尽枯肠、冥思苦想,于是我找出D君一张半身坐相,D君笑得灿烂,表情十分阳光,我以《心如明镜台》予以命名,且自认为以此句比喻D君,十分贴切。而将她的另一幅月下独立的玉照命题为《月下嫦娥》,月中有嫦娥,而月下当然也有嫦娥,以形容D君的美丽。最后又挑出几幅,分别命以《闭月》、《淡月梨花》、《玉壶冰心》、《北国红豆》、《百媚生此时》,其余的几幅尚未细想,就已觉得心神俱疲了。   记得1983年5月,我在安徽芜湖铁路文化宫见到一幅摄影作用,画面上一位老太,白发苍苍,左手拎一饭罐,正返身用右手给柴门上锁,身边站一髫龄女孩,稚气未脱,想是这祖孙二人,正准备给田里劳作的亲人送饭,而作品的命题为《乡村四月闲人少》,此句乃宋人翁卷一首诗中的句子。原诗是:“绿遍山原白满州, 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当时我就十分佩服,这命题既切又稚,可以想见作者的文学功底。   忆及此,我突然从这个命题受到启发,古人今人有多少美妙的诗句可以借用啊,其实,今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借用、化用前人名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效果也特别好。如齐白石的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丰子恺的漫画《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洛阳才女张华给她自己的一张照片命题为《岂只越女颜如玉》,即化用了唐代诗人王维《洛阳女儿行》中的成句,这一命题不仅充满着自赏与自信,而且还带有调侃和挑战的意味,张华敢于挑战越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这既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    于是我按此思路又将D君的照片拿出来,忆想出许多前人的诗句来命题,如:“客中无日不思家”,“会向瑶台月下逢”、“不知秋思在谁家”、“意态由来画不成”、“任是无情也动人”、“西楼望月几回圆”、“中秋月色同谁看”、“不来忽忆君”、“天上一轮才捧出”、“临去秋波那一转”、“十分春色满江流”、“相看两不厌”等,这些前人的妙句与照片中的人物的神态表情搭配得十分和谐。不管怎么借用、化用,我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与命题有关,也颇有趣味。听一位西安朋友讲,西安某画家,画人物煞是传神,尝画一躺在床上的裸体农妇,姿态优美,但不慎将画拎起往墙上挂时,毛笔滚动在画面上,将画中裸女的身体上染上了斑斑点点的污渍,画家很懊恼,因为画好一幅画至为不易。这时画家的一位朋友笑着说,可将此画命题为《煤矿工人的妻子》,话音刚落,画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时迁想妙得,竟救活了一幅作品,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此画装裱后,许多人看后都说好,画技之外,命题能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思。   此命题之妙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命题的艺术(作者 董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