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隧道里的”乡音墙” 黄河渔夫 & C5 N" b0 J8 d2 G% F
近日,我徒步细游了龙泉谷公园,景区内藏着一条小隧道,激动的心跳象解冻的洛河汩汩翻涌。 中午时分,寒冷裹挟着雾气,,游人稀少。由北向南沿步道行走,在一方溪流潺潺的池塘附近,发下惊现了条一眼能望到头的隧道,洞眉镌刻着“青年友好隧道”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隧道的名字很有新意,让我倍生好奇。隧道呈长方体,宽、高约4米,长约200米,虽没“秦岭大隧道”壮观,但在城区能见到隧道的靓影,与正在建设的“青年友好型城市”有种契合,本身就孕育着生机和活力,怪不得新晋为”网红打卡地”。 这是条个性鲜明的隧道。一眼能望到头,没有长隧道的窒息感;有对称的人行通道,可细游慢看,安全无虞;隧道内简洁的“文化墙”很接地气,约10平方的“乡音墙”更是夺人眼球。 乡音墙展示的是嘴边的洛阳话,是精缩版的洛阳话“文件包”,诸如“中”,“排场”,“剩球能”,“真捣蛋”,“沙雕”,“独孤圆儿”,“信球”等。有一种炫耀叫“烧包”,有一种圆滑叫“土车子”,有一种挨批叫“日瓜”,有种动物叫“长虫”,有一种凳子叫“墩儿”,有一种没有叫“秒”,这些耳熟能详的方言,做为正宗的洛阳土著人,有与生俱来的认同感,既有浓浓的乡音乡情,又有洛阳话的亦庄亦谐,似俗实雅,生动可亲,令人爱不释口,浮想联翩。 树木花草是山的衣裳,隧道又是山的经络,乡音墙更是隧道的胎记,山的语言就是这么清澈和淳朴,奇妙的隧道文化称得上妙笔生花,怪不得“厚重洛阳”久负盛名,不但古今辉映,更有诗和远方。 我在乡音墙前驻足良久,全然不顾车辆通过的喧嚣,频举手机将其悉数储存于镜头,“烧包”地发至朋友圈和抖音,不大会儿,屏幕上蹦出温暖的文字和图案,真”轩”真“得劲”。 咱洛阳话是方言大河中的瑰丽浪花,是河洛文化的鲜明标签,滋养着河洛儿女的多彩生活。 我决定净化扩容朋友圈,做好洛阳话的守护者和传承着,根在河洛话洛阳,跳出洛阳向未来,相信大家都会说“中,中,中,别独孤圆儿,厮跟着”…… 隧道里有趣的“乡音墙”,尤为稀缺,是一方有温度的文化墙,一方有情怀的文化墙。春风吹又生,浓浓是乡情,我怎能不魂牵梦绕,爱如骨髓呢?(868字) : r! h: c* d2 Z( f, i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