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随笔' x" {. S; H- l
飘逝的风筝! ]# F5 [+ e$ w- K" P: F
——《追风筝的人》前半部读后感" f7 r& o$ P& W' x2 v1 u. f
4 `8 I" q1 D) T0 c# m. n$ I3 y& d 五一假期这两天,我足不出户,一直在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 B' L: b F* u3 B
其实几年前,我就知道这本书的热度,但我从书名上不喜欢它。总觉得这是一本写给儿童或青少年的书,很童心也很励志,尽管知道很多人在读它,但我一直没怎么注意。0 W# ]1 ]1 C( a
直到三月份,因为搜索阿富汗的历史文化,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于是禁不住买了回来。四月底开始读,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虽然这是一个六零后的作家写的六零后的故事,虽然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阿富汗移民,虽然这本书的译者是个八零后的美籍华人。流畅的文笔,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当代的故事,阅读起来并无障碍,这是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反之,其它许多翻译过来的作品,包括世界名著,即使是大家的翻译,读起来相当晦涩。8 p% e! N+ a8 z
该故事以苦难沉重的阿富汗为背景,从七十年代开始,以一个富家子弟的生活为线索展开了一幅沉痛的画卷。虽然,我只读了一半,不知道后半部故事的结局如何,但我还是很受感染。0 k, K* s; i7 C# C! I+ M
阿富汗,一个外受大国的欺凌,而又内讧不断的国度,底层百姓在弱肉强食的社合规则内,既受权势的虐辱,又受饥寒的煎迫,只能苟延残喘地活着。罪恶在少年主人翁和他的朋友之间汹涌澎湃,在恶毒的青少年之间流淌,整个社会一片浑浊,一片哀嚎。' s5 m& ]5 m3 X5 \( N2 U. o6 A. u
整个社会没有正气的主流,结果我们看到,对阿米尔忠心耿耿的哈桑,在替河米尔追逐风筝的过程中,在最需要阿米尔帮助的刹那,却被无情的抛弃,导致他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然后,富二代的阿米尔因为不堪忍受内心的自责,又狠心以诬陷罪把他的朋友哈桑(也是他的兄弟)赶出了家门。. k& k3 ^' k# ?3 m
在苏军的坦克大炮蹂躏着阿富汗的躯体的八十年代初,阿富汗像一口沸水的大锅,阿米尔一家躲在油罐车内逃出了罪恶沉重的祖国。
& T$ M/ G$ m0 V2 y6 X 在美国,阿米尔虽然换了大环境,但内心的谴责像恶梦一样挥之不去。他婚后不久,父亲就因病去世,然后他们夫妻俩怎么也怀孕不了,为此而纠结不堪。他想起还在阿富汗的朋友,想起被自已诬陷的发小,想起苏军撤走后内乱不断的祖国…+ o) @) H3 ^ O# G: }" Z* `, ^
他是一根断线的风筝,他割断了别人风筝的线,别人万劫不复,他也在地狱中挣扎。冥冥中,是不是命运之神掌控着一切?害人的人,终究害了自己?
1 E9 d4 }. {9 T; n 书的后半部,我还没有看,但我知道,苏军撤出阿富汗后不久,强悍的苏联被命运肢解成十几块,虽未鲜血淋漓,却也让人瞠目结舌!而阿富汗,也未回归安祥宁静,却是战火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 u6 R- Q/ G& M7 X# L 书中没有宣扬因果论,更没有宿命论,爱好放风筝的阿富汗人,在割断别人风筝线的比赛中,把自己也变成了断线的风筝,堕入了阿鼻地狱,悲哉,哀哉!
+ ^) Z# H1 n& o: y. N4 [# N 是为记!8 G0 q/ d# D( ]: ~$ q1 X
2024.0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