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唐王李世民安营扎寨洛阳北,朝阳镇安驾沟村历史1300多年
) K9 R! |" R# w8 v4 Z0 B关于《李世民驻跸安驾沟》的再探讨
$ \ q* m. |+ _, X) V史善义# L: f6 K7 h; m: {( R0 r
孟津学者李凯斌先生在孟津县政协2021年编印的《孟津文史资料》第三十三集上发表了《李世民驻跸安驾沟》一文。2022年4月,在《安驾沟村文化集萃》一书中,本人曾撰写了一篇《一幅战争地图,佐证李世民曾经驻跸安驾沟》的文章为之佐证。探讨李世民当年打洛阳时的指挥大营驻地,是传承洛阳历史文化和安驾沟传统村落文化的、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问题。为了对李世民当年打洛阳时军事大营驻扎地搞得更清楚些,本人重新仔细阅读了《中国历代战争史》中的“第十二卷第三章唐开国之战二”中的第七节《平定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一文,结合该文的两张作战经过图,对其军事指挥大营的位置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同时又上网查阅了《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现将探讨内容分别记述如下: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毛主席曾评价其“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者”。在李世民南征北战与东征西讨的无数战役中,其中在洛阳发动平定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战役,可称为经典中的经典。这场战役,持续时间长达11个月,其间采取的“围点打援”战法,成为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所效法且获得成功的范例。最终,李世民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打下洛阳城,奠定了李氏大唐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这场战役发生于洛阳,李世民足迹遍布洛阳长达11个月之久,然而,遗憾的是,当年李世民的驻地,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还是各种战争史料,均采用"屯兵北邙"四字笼统表述之,至于具体位置,历史文献中的文字记述一直语焉不详。关于 “屯兵北邙”,1975年,由台湾“三军大学(前身为黄埔军校)组织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这样记述的:“夺取慈涧之后……秦王世民自将大军进屯北邙山,连营以逼东都。”(第十二卷第三章唐开国之战二第157页)。 李世民奉命征伐洛阳是在唐武德三年七月初一日(农历),夺取慈涧的时间为当月二十九日,以此判断,李世民“夺取慈涧之后……进屯北邙山,连营以逼东都”的时间应为当年八月初。这里就同时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进屯北邙之前的一个月里,李世民的军事指挥大营驻扎于什么地方?二是,洛阳市区北边从东到西约五十余里的邙山嶺上,李世民屯兵北邙的具体位置到底应该在何处?本人认为,根据上世纪70年代台湾出版的这部《中国历代战争史》的两张《唐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作战经过图》(见文后附图)中的一些标注文字和符号(术语统称“队标”),结合该章节作战过程的情节内容,可见端倪。 首先应当了解,《中国历代战争史》是由蒋介石亲自下令编写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台湾 “国防部”协同“三军大学”(前身为广东黄埔军校)举全台湾一流军事、史学专家之力,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一众名家倾力襄助,16年编纂论证,5年修订,凡21载,编成此书。全书18巨册,500万言,789幅战争地图,上起黄帝败蚩尤的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恢弘再现了中国历史4600年中500余场会战全景。该书在大陆由《中信出版社》2012年按简体横排公开翻印出版(第一版)。《百度百科》对本书内容介绍中说:“本书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中国军事史的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争史著作。本书问世后,大陆军方得悉,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此即大陆1983年影印版。中信出版社公开出版时,除将原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恢复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同时,修润了近800幅精确详密的战争地图,随书附送,真正做到左图右史,将历史、地理和军事紧密结合,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 由此看来,该书是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较为权威的中国通史。其次,为了便于读懂这两幅作战经过图,在作战经过图中,有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我们也需要了解。这些图形符号统称“队标”。队标是什么? “它是军事图上标示军种、兵种部队、分队、指挥机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及军队行动的图形符号。”由《中国历代战争史》可知,李世民打洛阳可分为两个基本阶段: 从武德三年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唐军攻下王世充的西边重镇慈涧,“世充拔慈涧之戍退守洛阳,于是(秦王)展开洛阳之围攻战。”第一张作战经过图主要就是显示这一阶段的战况的。在这第一幅图中,几处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唐军攻击或者行军情况。其中在慈涧旁边有个椭圆形图形,图形中间有谷州、九曲二地名,椭圆下边接近宜阳,紧挨图形的西边注有“唐军”两个大字。这是本幅地图上唯一标注“唐军”的地方,从这个“队标”可以判定,此地应该即为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机构”位置。再看椭圆东边上方向东的箭头直指王世充踞守的东都,反映李、王两军这一阶段的交战情况:椭圆东南方向的箭头指向阙塞关(即龙门口),表示李世民向龙门口派兵作围困东都的部署情况。……如此看来,李世民在这一阶段的驻地就在紧邻慈涧附近是无疑的了。 在第二幅作战过程图中,王世充的东都城西边已无什么队标可见,表示西边基本无什么可标注的了。这时的“唐军”两个大字出现在东都正北一个带箭头的T字形粗线条符号之上,这里应该就是李世民于当年八月初“将大军进屯北邙山,连营以逼东都”后他的“指挥机构”位置。之所以能如此下结论,其理由有三:其一,如同第一幅图中一样,标注“唐军”二字的地方在第二幅图中仍然是只有此处一个,通过这个队标,可以告诉我们,这里一定是军事指挥大营所在;4 f7 q) s! q( c/ |# |, ~
其二,结合第二阶段的重要战役过程,可以看出,李世民征战窦建德的行军路线图表示,他正是从此地出发带3500精骑,赶到虎牢关组织对窦建德作战的; 其三,带T形的箭头向南直指王世充的东都城下,显示了李世民活捉窦建德后,于当年五月初七从洛阳城北自己的军营出发,“囚窦建德、长孙安世、郭士衡等至东都城下以示世充。……初九日世充遂素服,率其太子群臣二千余人,诣世民军门请降。世民礼接之,世充俯伏流汗。”由此也足以证明“唐军”二字下面的T形“队标”所处位置就是李世民第二作战阶段军事指挥机构的位置。 第二幅作战图上标注的当年李世民军事指挥大营位置就是现在的孟津安驾沟村所在位置。这个结论仍然可以依据第二幅作战图来很容易确定。根据图中比例尺计算,从唐军大营中心到东都城北的距离不足二十里,箭头旁边有“含嘉”二字,无疑即为现在洛阳铁路分局旁边的含嘉仓遗址。而含嘉仓正北十五里左右正好是现在的孟津安驾沟村位置。很显然,安驾沟村在作战过程中的位置,正好处于表示唐军指挥机构的中心位置。关于李世民两登宣武陵说明了什么?《中国历代战争史》记载,李世民在攻打洛阳期间曾两次登上宣武陵。当地人称宣武陵为“塚头”。该陵位于北邙山顶部,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封土略呈圆形,高度约25米,直径约110米。站在此地,放眼南望,可以俯瞰洛阳城。李世民登宣武陵的目的正是为了俯瞰王世充的军阵布局情况。 李世民第一次登上宣武陵的时间是武德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当时,“王世充布阵于青城宫(在东都城西禁苑内),秦王世民亦置阵当之。”这一天,“世民率五百骑先观战地,登宣武陵。王世充率步骑万余猝至围之,世充勇将单雄信举槊直趋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由此可知,塚头一带地面开阔,王世充兵马随时都可能对唐军进行突然袭击,而突袭是王世充的最擅长,当年,王世充能打败围城人数占绝对优势的瓦岗军,就是用偷袭的方式多次成功。李世民第一次登上宣武陵即遇险,证明当时的塚头乃至整个涧西一带只适合两军摆战场。因此,李世民作长久驻扎计,不可能把自己的大营设在这样极不安全的地方。 李世民第二次登上塚头的时间己经是第二年的二月十三日。在这相隔六个月期间,由于李世民的围城,造成城内王世充军士粮饷困难,军心不稳,将士越城向唐军投诚者不断。二月天气转暖,李世民准备攻城,于是,“世民移军于青城宫”。这时的青城宫,己经不为王世充所据,而成为李世民排兵布阵立寨的地方,足见王世充已成困兽犹斗的状态。史书记载,世民“立壁垒准备攻击。但当唐军壁堡未立之际,世充即将兵二万,自方诸门出(东都入禁苑之西门),依故马坊垣堑,临谷水(今涧水)以相距。唐诸将见之,皆惧。世民以精骑阵于北邙山,登宣武陵以望之,谓左右曰:贼势窘矣,悉众而出,缴幸一战。今日破之,后不敢复出矣。”这时,李世民又一次登上塚头,已经是很安全的了。然而此时的李世民临时军事指挥大营也没有设在塚头,而是设在距东都城更近一些的青城宫中。由此可知,在李世民打洛阳的前后十一个月内,塚头一带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李世民军事指挥大营所在地,充其量只是在某一场小仗中作为临时营寨住上一、两天而已。综上所述可知,从武德三年八月到武德四年二月的六个多月中,李世民除了时不时地与王世充进行一些军事对抗和巡视自已的军事布防情况外,其屯兵北邙的具体位置就应该是在現在的安驾沟一带。至于为什么选择在安驾沟一带驻扎军事指挥大营,本人在《安驾沟村文化集萃》一书中指出,李世民之所以选择安驾沟作为自己的大营,是因为:该地具有从西到东位置适中,便于自己居中调度;该地与洛阳城之间隔着一条瀍河,河谷深沟大壑,不利于摆开战场但可防范敌军偷袭而比较安全;该地纵横方向交通都较便利,方便运输与行军;附近的瀍河为人畜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在该地的大沟里挖窑洞居住可以冬季御寒……如此等等,这些有利条件,都是北邙一带其它地方所不及的。现在,位于安驾沟东边的送庄一带,不少村庄的名字来历,其传说故事都能与李世民相关联(见《孟津村地名》一书)。以上种种自然条件和军事活动记载,证明了李世民当年围城后选择自己的指挥大营就是驻跸安驾沟。洛阳之战五年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当地人后来就将当年秦王李世民驻过的这条沟称为安驾沟;若干年后(估计约于明朝中期前后),沟里的住户多起来了,就把自己的村子命名为安驾沟村,以此来纪念李世民的功绩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有此拙见,与李凯斌先生《李世民驻跸安驾沟》共鸣,望诸位同道指正。(记于2023.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