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只履留坛熊耳山 ——游熊耳山空相寺 林木茂密花烂漫, 峰岩高峻水潺潺。 九年面壁达摩洞①, 只履留坛熊耳山②…… 注: ① 孝昌三年(五二七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中国传教。因语言不通,他的禅法无人接受。达摩便一人来到嵩山五乳峰,住在天然山洞里,面壁坐禅九年。最后达摩的影子印在石壁上。达摩以四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创立禅宗。并传法慧可。他的“静坐默悟,明心见性”,与儒家宣扬的“修心养性”相契,风行海内。故而在佛教史上尊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 ②空相寺古称定林寺,碑刻记载上在唐代前后称作"达摩塔院"。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白马寺建造时间前后,距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较早的寺院之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公元536年,菩提达摩已经来中国十年有余,在完成了佛法大乘在中国的首传之后,菩提达摩大师西行游化至河洛一带,圆寂后葬于定林寺也就是今天的空相寺内。世人"高崇纪念",就连当初与其"语不契"的梁武帝也在其圆寂后,亲自题写碑文以示尊敬。公元763年,世代信佛的唐代大将军、汾阳王郭子仪在接到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圣旨,东行平乱途中,曾到空相寺上香祈福,祈求达摩祖师护佑,并许下大愿:如能顺利平乱,必将启奏朝廷"特加崇饰"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在平定安史之乱后的第九年,郭子仪启奏皇帝将定林寺(当时也叫达摩塔院)改为"空相寺",并赐寺额;加封达摩祖师"圆觉大师"谥号;加封达摩塔为"空观之塔",并赐塔额;赐度僧表。唐代宗皇帝准奏,并御笔亲题寺名、塔额,交由中使张如津送至熊耳山空相寺。郭子仪为此写了谢表。这些,在出土的碑刻中都有记载。从对"空相寺"名字的启奏,我们不难看出郭子仪对于佛法、禅宗的参悟和对达摩祖师的敬仰。 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关于达摩祖师的传说故事。其中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九年面壁、断臂求法、禹门示寂、只履西归等。其中《只履西归》的故事,就发生在熊耳山空相寺。 《景法传灯录》记载:达摩祖师圆寂后"葬熊耳山。后三岁,北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师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一只草履存焉,举朝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至唐开元十五年丁卯岁,为信道者窃至五台山华严寺,今不知所在。"这段文字是对达摩祖师"只履西归"公案的详细记述。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详尽至连遗下的"只履"也有记载:这只鞋子原被送至禅宗祖庭少林寺供奉,后被五台山的一信道者偷窃至五台山华严寺,之后又下落不明了。 有关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相》碑,这块碑立于金代大安元年(1209年)。碑上有达摩祖师手携只履翩然西归的法相,碑顶部记:"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在唐朝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空相寺一直秉承达摩祖师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心要,与禅宗祖庭少林寺一脉相承,为少林寺领属,以禅武而名扬天下。《名山游记》记载:"渑池县南四十里,平冈杂巘,迤逦旋盘中,忽发突具雄广并峙,如熊之耳然。地名吴坂,介陕州、宜阳、永宁、渑池之间,当嵩花行脉、群椒攒拥,惟二山独窿。空相寺在西耳,达摩示寂处,僧凡三四百余,有勇艺。少林勇艺渊薮,空相于少林合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