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延长,高速公路免费,天气冷暖适宜,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是人们出行旅游的最佳时机。然而,我却没有选一条热闹线路赴远方自驾旅游,也没有择一处僻静地儿烧烤野炊,而是与妻子一起,游走于县内乡村坡岭之间,捋槐花,薅野蒜,享用着用自己双手采得的野菜美味。. M. @: q0 ?+ p5 i# ?9 \# i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儿童时代虽然没有像父辈们那样有太多的忍饥挨饿,但野菜常常伴随着我的生活:每年春季,母亲总会到田间采白蒿、挖荠荠菜,去村后的坡上摘苟普穗、捋榆钱或者槐花,回家后用水淘净晾干,拌上黄黄的玉米面,做成蒸菜让全家人吃。母亲常对我们兄妹几个说:吃吧,多吃些野菜好,吃饱了能长个子。 也许正是人们常说的“年少不知愁滋味”。儿时的我特别不喜欢吃蒸野菜,总感觉母亲蒸的野菜吃起来有些喇喉咙,难以下咽。因此,每当看母亲㧟个篮子和邻居大婶,大嫂一块儿出门去挖野菜时,我就表现出一心的不耐烦。心想,母亲怎么那么喜爱吃野菜呢。直到稍大一点了我才明白,不是母亲喜欢吃野菜,吃野菜是为了弥补家中粮食不足,让全家人度过春荒。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已从懵懂无知的少年长成为过半百的人了。 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米面油不缺,肉蛋菜天天吃。但此时我却喜欢上吃野菜了——我明白,自己是想换换口味,尝个鲜儿。 为了满足我吃野菜的愿望,于是,每年春节过后,妻子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采野”行动。先是采白蒿。白蒿又名茵陈,具有护肝明目的功效,常吃白蒿对身体大有益处。“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白蒿当柴烧”,春节过后,天气依然寒冷,但白蒿就已发牙,有的已长出了二三指高,此时正是蒸白蒿吃的最佳时节。乡下很多头年冬天预留的白地上,都会长出白乎乎一地白蒿,妻子和同伴们就拎个塑料袋子或编织袋,到地里采白蒿。一两个小时,往往能采上一大袋子。妻子便如获至宝,喜气洋洋地拿回家。 到家后,妻子将白蒿捡净,淘洗后控干水分,拌上面粉、调料后开始上笼蒸,很快,一股甜丝丝,香喷喷的气味飘进客厅,特别诱人食欲。趁蒸菜的机会,妻子剥好大蒜,捣成蒜泥,加进生抽、耗油、小米椒,姜汁,再滴上几滴小磨香油。待白蒿蒸熟出锅后,倒进混合调料,“啧啧”,那特别的味道,绝对是大鱼大肉所不能比的。 随着时间变化,妻子又会采得荠荠菜,、苟普穗,捋回榆钱和槐花等,或蒸或包饺子吃。特别是荠荠菜和槐花兑大肉、韭菜包成的饺子,更是美味诱人,我常常能够吃上两大碗。 每年,我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因为一到春天,我家就常飘着野菜的香味。 * f# G6 V! T* h s
- b4 ~0 w- Q, L&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