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是央视电影频道专讲老电影的一个栏目,偶尔看到,嗨!介绍的电影我几乎全看过,于是勾起小时候看电影的那些美好回忆,写下了这个题目。 一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们兄妹是跟爷爷奶奶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候没有电脑,电视机也还没有普及,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是家里最重要的娱乐设备,用来听评书和广播剧。最大的快乐当属看电影,不是吹嘘,那时候看的电影比现在多多了,现在一年半载进电影院看那么两三场,那时一周就可能看两三场,而且全部是免费电影,不知买票看电影为何事。 看电影有三个来源:一是乡里公映的,由乡里负责宣传的人安排各村播放,电影放映员像邮递员一样骑一辆自行车驮着放映设备走街串巷。电影通常实在学校操场播放,一台放映机,一部电影有好几盘胶片,一盘播完了,幕布上刷的就白了,闪动着一些乱七八糟的黑道道,观众就开始骚动起来,换带需要一点时间,这时有去尿尿的,有对着放映机的光束摆出造型把影子打在幕布上的。一个短暂的休息,像是现在电视剧中间插播的广告。第二个来源是,村里谁家办红白事花钱请人放的电影,一般谁家请的就在谁家门口播放。高高悬起一张白底黑边的幕布,四角用绳子牵拉拴在街边的树上。幕布两面坐的都是人,把一条街堵得水泄不通。这种电影都比较单一,红事儿多放《花为媒》,白事儿多放《诸葛亮吊孝》,还都是戏曲电影。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欢乐的情绪并不完全在电影的内容。 上面说的村里公映的和村民自家请的只占所看电影的一少部分,在那文化娱乐相对落后的年代,我们看了很多电影主要得益于我们村附近驻扎的某陆军部队。部队大院八个篮球场(抑或是六个)的大操场便是最好的露天影院,场地一端建有可用作演出的舞台,舞台后面是砖砌的一面墙,墙面粉刷的平整洁白,用来做映幕,宽银幕也可以播放。墙面矗立着自是巍然不动,不像悬挂的幕布会随风摆动,影像时而鼓起时而凹陷,一阵风过,原本很好看的演员忽而就像怀了孕。固定的墙幕不可以双面观看,可是这算什么呢?八个篮球场几千平米的场地还不够坐?开个明星演唱会也够了,还不够我们军民同乐看定影?偌大一个场地也就靠近舞台的前面在用,正中有一块区域是给部队战士预留的,其它地方可以随便坐或者不带凳子你就随便站。部队有两台放映机交替播放,中间不用停,固定银幕效果好,连续播放看着爽。 晚饭时只要听到兵营的军号声,那一定是战士集合看电影的。人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匆匆扒完最后一口饭,撂下碗筷就冲出去了,后边奶奶吆喝着:“慢点,刚吃完饭,别跑那么快!”人早已没影儿了。沿着村北边的河堤一路小跑,左边脚下,小溪潺潺,月色下泛着亮光。右边是黑黝黝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麦田,一阵风过,清香扑面。灯光闪烁的部队大院就在前面,进了大院就听到从大操场那边传来熟悉的歌声,《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请到天涯海角来》这些歌曲都是电影放映前常常播放的歌曲。放映员正在安装机器,战士们排着队喊着口号走过来,踏步进场,在“一二一”的口令下,动作协调一致,放下小板凳,然后就坐。这时歌声停了,前面幕墙上打出一个大大的“静”字,人声渐消,我弟弟那时才几岁,刚刚认识了一些字,便大声喊出“青——争!青——争!”我们都笑了。 晚饭时分的军号声十有九点九次都是关于电影的,偶尔也有个不准,跑去了,放映场地上空空的,抑或是战士们集合政治学习也没准。跑去了扑个空可真是懊恼的很,常常有这样垂头丧气的小伙伴。那么远的路,跑得肚子疼,却没看到电影。其实沿河堤走也不过十分钟的路程。前一段时间跟爸爸回老家扫墓,专门沿河堤走了一次。只是小河里的水几乎干了,河床暴露,鹅卵石夹杂着乱七八槽的垃圾。昔日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盖起了民房。部队还在,听说名称换了,部队大院朝村子这个方向的大门堵起来了。 我从河堤走过,一如小时候听到军号声却没看到电影一样失意。 二 兵营有没有电影我本来是可以先知先觉的,只要不是在晚饭时听到军号声就武断地认为是要放电影了,我一般不会跑去又回的,因为我有一个部队子弟朋友,她在我们村学校上学,她高一我差不多是小学三年级吧。我大哥做代课老师时教过她,也许是她对这个帅气幽默的老师的欣赏,也许是对我这个留着齐刘、海蘑菇头一笑露出酒窝的老师的妹妹的喜欢,反正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她老家是东北的还是西南的,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她高高的个子,扎马尾辫。去部队家属院她家玩时,总听她讲一些外面世界的事情。话说只要有电影,课间她都会及时告诉我,晚上看电影时,她给我占座位,早早把凳子摆好,紧挨着战士区的好位置,我到了只需喊她的名字,哦,名字后加上一个很轻的“姐姐”。她站起来挥挥手,我小心穿过人群坐到位子上。想那时是不懂事的,害羞而拙于言辞,从没有对她说过:“姐姐,我很喜欢你!”而只是像个小傻瓜妹妹一样接受她的关怀。有时她还担心我着急看电影没吃好饭,还给我带吃的,有一天带了一块热腾腾的蒸土豆给我,黑暗中我也看不清如何剥皮,咬一口刚好吃到涩涩的皮,实在不好吃,又不便扔掉,只好拿着直到电影结束才扔了。 后来这位姐姐毕业了,后来我也离开我的小村庄,后来她可能随复员的爸爸回她的家乡了,我们就没在见过。上初中时一次写作文《给XX的一封信》,我一下子就想到她,内心里是特别想给她写一封信的,只是不知信将投向何方。这位姐姐也是电影中的画面时常会在眼前回放。生命旅途中常常有投缘的人相伴,真是奢侈的拥有。 三 想那时一周至少看一场电影,多的时候一周看两三场,那得看多少电影啊!不知那时一年能生产几部电影?新电影不多,就看老电影。看电影不关心什么影片,所有电影来者不拒,从不挑拣,多看一遍也无妨。有一年夏天麦收季节,傍晚时听到了军号声,心想今晚有电影啊!可是麦场上的人们都还在忙碌,没有人流露出要去看电影的意思。我心心念念想着要去,爷爷就说你先回家吧吃饭吧。到家洗洗脸换了衣服,饭也没吃就出去了,沿着河堤一路狂奔。那天看了一部好看至极的电影《少林寺》,后来才知道这部影片有多么轰动,真正的武侠电影,让人欣赏到什么是中国功夫,从此诞生了巨星李连杰。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黑白、彩色的,中国的、国外的,无所不看。那时候进口电影也就那几部,前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列宁在1918》《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你》。后来引进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美国喜剧大师的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在看了所有国产战斗片后觉得这些电影实在有趣,。 冯小刚在自己的电影里这样调侃电影,“电影属于大众娱乐,起源于走马灯,根儿上就一俗人。”“只要是电影,就跟雅不沾边儿。”“看书得认字,电影,文盲都能坐那儿乐。”这反映出电影人的些许无奈,几千画面的电影卖不出二两茶叶钱,走的是个客流量。若是没人看,忙活半天赔个底儿朝天,人图个啥?所以一切为了票房。 跟以前我们看电影不同,那时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在文化艺术匮乏的年代,电影可以说是春风雨露,滋润孩子们渴望的心田,电影可以说是孩子们了解世界了解历史感知人生的艺术途径,它怎么也得属于艺术的范畴,不管是被叫做第七艺术还是第八艺术。也不能说它就是一种工业产品。为什么称老一辈电影演员为艺术家? 那时没有难看的电影,只有孜孜以求的心灵,童年因电影而色彩斑斓。写到这里,我就想,现在的电影人若不再为票房所困,也许真的可以出更好的电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