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脚踏进千唐志斋,另一只脚就踏进了半个集中国人文、历史、书法和文学于一体的宝库。 千唐志斋是民国抗战将领张钫故居的后花园,坐落在新安县铁门镇,它占地百亩,北枕方山,南临清涧,林木葳蕤,蔚为壮观,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走进园门,越过长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康有为手书的“蛰庐”匾额。据说,二十年代初,张钫先生隐居铁门,康有为游陕过豫,被张钫邀至园中,谈书论画,赋诗抒怀,题名“蛰庐”。 青灰色的砖瓦、幽深的窑院、藤蔓缠绕的老屋,耀眼的光斑在这座古朴典雅的百年老园里跳来跳去,聚光灯般让你更清楚地看到生长于青砖黛瓦间的青草和苔藓,一种古朴、肃穆和神秘感便油然而生。眼里,只有石碑发出的幽幽灵光;耳边,只有风过树梢的天籁之音。在这里,你原本躁动的心会蓦然澄静下来。张公的书房正对着公园大门,书房门楣上有关葆谦所题的室名“听香读画之室”和对联“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坏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旁边是张钫题刻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紧邻“听香读画之室”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千唐志斋,由章太炎以古篆体为之题额。斋馆由数十孔砖砌窑洞组成,墓志就镶嵌在窑洞的墙壁上。一块块墓志,端庄大方,又娴静优雅,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与天地对话,令人叹为观止。馆中共珍藏唐及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是研究唐代三百年文治武功和书法艺术的史料宝库,被誉为“石刻唐书”“唐书法演变史”等。 在这里,一个人的一生,或漫长而辉煌,或僵冷而平庸,都被浓缩成一段冰冷而透明的文字。这些人中,有治国有方的能臣,有驰骋沙场的战将,有摇笔生珠的骚客,有扰乱朝纲的佞臣,有吃斋念佛的和尚,有云游四方的道士,有美若天仙的花季少女,有寂寂无闻的平头百姓……无论是谁,最终也只能以这种形式,走向与青石对话。 透过纤细、华丽的字里行间,一个个消失千年的背影,逐渐清晰起来;一方方黝黑的墓石,恍惚间映照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铺陈出一段段前朝往事。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长孙仁墓志,记载了一次起义: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军粮时起兵反隋,率众十余万进逼洛阳,并在三崤(今河南洛宁县北)地区活动,后来被长孙仁镇压。这一记述弥补了《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一段空缺。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程思义墓志和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贺兰务温墓志,先后记载了武则天执政时,酷吏严刑逼供,株连无辜的骇人听闻事件:“王侯将相,连连下狱,伤痍诛斩,不可胜数。周兴荣贯廷尉,业擅生杀……虐甚脱踝,文繁次骨,公卿倒足,行路掩首……来俊臣密树朋党,远加组织,令君推问,冀陷殊死……”刀光剑影,就在眼前。 斋内所藏唐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志主身份纷繁驳杂,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他们的人生际遇,都可能勾连着历史上的大事件,显示出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与社会百态,堪可证史、纠史、补史。 除了唐志,张钫还收集碑刻、石雕等,又将平生所获名人书画,命工刻石,同存斋内。这里有汉武帝梦景画像石,有赵孟公书写的《宜武将军达鲁花赤珊竹公神道碑》,有南朝王弘所书的行草条幅,有米芾的行草对联,有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碑文,有明代董其昌所书横披,有清代“神笔”王铎及刘镛、邵瑛、韩东篱、郑板桥等人的墨迹,有康有为、章太炎、于右任等的书面石刻,更有由章秉林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刻,被誉为“近代三绝”的张钫父亲的墓志铭《张子温墓志》,此外还有由蒋介石(中正)撰文、贺耀祖隶书,有国民党43名省级党政军官员署名为张钫先生庆祝七十寿匾《贺寿序》石刻。 著名史学家张岱年赞叹:“千唐古志,艺术瑰宝,可以证史,可以补遗。” 是啊,功名利禄如浮云,繁华总被风吹散。纵使智者如张钫,也亦远去。草木荣枯,自然更迭,来来去去,你我皆是匆匆过客。荣辱成败,爱恨情仇,最终也难逃一块石碑的宿命。 谁非过客,唯有碑是主人。 7 p: H2 I0 l9 A4 E9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