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过年新装——中山装的温馨记忆 --- 园艺
5 V& Z% V+ E2 N: l6 y' N 得知姐姐学会缝制中山装,可以穿中山装过年了,我们兄弟四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服装,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山装便成为国家领导人和普通民众间流行着装。平民百姓穿一件中山装,拽得不得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市面上的成衣稀缺,即便有卖,大多数人买不起,衣裤还需手工缝制。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能穿上合体的衣服,母亲年轻时便学会了纺花、织布、浆洗、印染,还能抿袼褙,纳鞋底、缝鞋帮, 绗棉衣棉被。然而那时家中无缝纫机,母亲无法给我们缝制中山装。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姐姐。姐姐心疼母亲操持家务劳累,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帮母亲分担家务活,并从十五岁开始学做衣服。得益于闺蜜秀娥的裁缝技艺,以及后来家中那台缝纫机,大姐逐渐学会了剪裁缝纫,常常利用做农活间隙,带着布料去秀娥家,边学边缝纫衣服 。 姐姐从最初的缝补衣裤,到后来独自剪裁缝纫, 衣服越做越熟练,成为一名专业裁缝师,从事剪裁缝纫服装60年了, 直到如今,她还每天不离她的制衣公司,既当老板,又做剪裁缝纫工,为客户赶制服装…… 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每逢过年,姐姐都会前往关林供销社或关林会上买布料,为我们兄弟四人量身定制新衣。那时的关林供销社已经销售迪卡布料了,其颜色以深灰和藏蓝为主。迪卡布料厚实耐磨、挺括舒展、不易褶皱,最适合做中山装了。 买回布料,姐姐先用皮尺仔细测量我们的肩宽、腰围和身长,然后记录下数据,依此裁剪。有时秀娥家的缝纫机白天不得闲,大姐只能见缝插针,在夜晚缝制。从黄昏到黎明,她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只为让她的弟弟们在新年来临时能穿上新衣裳。虽然迪卡布料密实挺展,但制衣过程却并不简单,尤其是中山装的四个口袋,着实考验裁缝的技艺——上下口袋大小要一致、左右得对称,而且每个口袋上方都设有口袋盖片,盖片呈大括号形状,正中配有扣眼和扣子。 纽扣为“有机玻璃”材质,小巧精致,晶莹剔透,对襟处镶嵌五颗主扣,胸前两侧的口袋盖片上分别缀饰一枚小扣子,左右袖口处缀三枚纽扣。每一枚纽扣,除了扣合衣服,还像璀璨星辰,画龙点睛,起到装饰效果,为整件制服平添一抹亮色。姐姐说:衣服的细节,像人的鼻子、眼睛、嘴巴,稍有错位看着就会不顺眼。在裁缝过程中,姐姐总是细致入微,尽心让每一件中山装达到完美无瑕。记得有一次我的中山装掉了一枚纽扣,怎么也配不到与之前一模一样的。姐姐再做新衣时,总要多买几枚纽扣,以备不时之需。 记不清哪一年, 家中添置了一台华南牌缝纫机,大姐终于无需再往闺蜜家借用缝纫机了,但她的忙碌却并未因此减少半分。除夕之夜,当父母在厨房忙碌着包饺子时,大姐仍在灯下为我们兄弟的新衣细心敹扣眼、缀扣子,尽量让每一处细节尽善尽美。衣服做好,她让我们一一试穿,并仔细端详,一旦发现不合身之处,便马上返工修改。冬天新衣套棉袄,春秋单穿,初时因棉袄厚笨,新衣套其外,往往难以得宜。大姐凭借不懈的努力,积累实践经验,终于掌握了制作合身衣物的技巧。试穿新衣后,我们都不愿脱下,索性穿着新衣熬年夜,直至大年初一凌晨,我把整挂的鞭炮拆零,装在中山装两个硕大的口袋里,啪啪啪......逐个燃放。 为了能让我们在除夕之夜穿上新衣,大姐不辞辛劳,不仅夜以继日精心为我们缝制中山装,还帮母亲给我们做三接头棉鞋,一针一线,一心一意,件件新衣,温暖了我们的冬天,渲染了新年气氛。穿着这崭新的衣裳,我与伙伴们一起放鞭炮、满心欢喜过新年。 儿时的岁月,过年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串亲戚,这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足以让我终生回味。而大姐亲手缝制的中山装,无疑是我们一年中最得体、最耀眼的装扮,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q$ i# r% I- w7 O( c9 a.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