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109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稿区] 洛阳铲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310

主题

495

帖子

0

精华

超级会员(lv9)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9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9 09: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江苏镇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R$ ]$ G% ^3 t+ k# e# N. _) j. ]) I( L: _

2 A" {" ^" N0 J' ?( ^标题:
9 J; H" j$ Z+ T洛阳铲何许人也?洛阳铲走向世界,洛阳铲走遍天下。# ^' i( m; A& A& `7 T
      一把洛阳铲,百年是非身。刺破阴阳界,善恶难离分。今天,我想站在洛阳人的角度,谈一谈号称“天下第一铲”的洛阳铲。
& C, L* M' ^, X, |: G      第一把洛阳铲是怎么发明的?由李某某谋出创意,由陈印娃亲手锻造. w& }" T  ~3 Z' p) G7 F( W3 }
: @8 t3 O) a# G0 t* O
,又由“四个土夫子(湖南人对盗墓者的称呼)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地盯着地上的洛阳铲。铲子头上带着刚从地下带出的旧土,离奇的是,这一抔土正不停地向外渗着鲜红的液体,就像刚在血液里蘸过。”   
# @7 r( j& q! Y; ^* I9 p; H4 W  @& |  ]. Z
     据《盗墓笔记》小说中,洛阳铲下,有多少次惊心动魄,多少次石破天惊?
# x, w- b, d5 h( {( O: c9 {/ L2 S      屈指算来,洛阳铲在洛阳出现,不过区区一百年的时间。' ~) D$ m: {7 X; C/ l
      1905年,千年帝都洛阳终于迎来工业时代的曙光,由比利时人出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的前身)、洛阳至观音堂段铁路开始施工,筑路大军在“自古无卧牛之地”的中国陵墓聚集地——北邙山动土施工时,频频挖出的青铜器、玉器等古墓文物,引发了比利时、法国、德国等西方技工的抢购潮。在市场“倒逼”之下,洛阳盗墓之风甚嚣尘上,“要想富,挖古墓”,成为部分农民最热衷的“第二产业”。
+ N" v  L$ E, O, h* X      汴洛铁路外国技工办公场所遗址洛阳铲,就是在这种极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5 T2 }6 \1 d/ O2 U7 O
     提起洛阳铲,洛阳人本地人称为探铲、爽铲、捣窝铲、瓦垄铲。提起发明人,大家都会如数家珍般提起一个人——那就是邙山农民的李某某。
- E6 u9 x% v2 B: @      1983年,洛阳考古专家探访过洛阳东郊塔湾村87岁农民马三愚老人,他回忆说,过去挖古墓,都是用铁锨斜着捣,下劲儿很大,带不出来多少土来。直到李某某“捣鼓”出探铲,本地人挖墓的效率才大大提高。5 H- W/ Q8 Z- d6 K) ~
      李某某大约在1870年出生,于1950年去世,活了80多岁。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连根“井绳”也没有。直到1923年,李某某到孟津赶集,吃水煎包子时,卖包子的小贩正在搭建简易风雨棚,但见小贩拿着一把马蹄形的铁铲,用力往地上一戳,提起铁铲,就能带出不少土。简单戳几下,又快又好,就能挖出竖直的小圆洞,插上棚杆,一个风雨棚就这么三下两下搭成了。$ ?" P9 _9 S2 l
      李某某是个有心人,他蹲下身搓揉着铁铲带起的土块,突感眼前一亮——如果把这个玩意儿改造一下,用来盗墓,肯定事半功倍!回到家后,他琢磨很久,用纸折叠成新型铁铲模样,请当地铁匠陈印娃打造出来。
6 D1 Z! A8 Q* H- v% c0 P, r; s; b6 o4 v: x
刚刚打造出来的洛阳铲,呈现300°的圆弧形,形状类似半截筒瓦,弧刃直径约3寸,铲头长约3寸,上连铁銎,安装木柄。
( X+ F! I$ ~0 W* |- c1 A, {8 Q+ p
* m: C0 [5 t! j% X  o/ {% h简单说,李某某出创意,陈印娃亲手锻造,两人合力发明第一把洛阳铲。" y2 }7 `  u% F* F9 F
    洛阳铲‘这种新型探铲用在盗墓上,果然不同凡响:探铲装上腊木杆后,打洞既快又省力气,每下戳一下,就可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卡在半圆筒内的地下土就被原封不动地带上来,土壤颜色、密度、结构都清晰可辨,没过多久就挖下去几米深。若蜡木杆不够长,再接上一段蜡木杆,接力往下打洞,竟能打出海碗般粗细的洞,深达十几米。
  x/ L5 I4 M8 t) c. ]      大道至简,洛阳铲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便捷、轻快地挖出地下的“五色土”。所谓“五色土”,其实就是地下土层“横切面”取样,分死土、活土、花土、淤土,颜色不同,气味各异,盗墓者通过对这些“五色土”进行“望闻问切”,就能够准确获得地下墓葬的相关信息:有无古墓、古墓年代和大致规模;一旦确定墓葬规模,盗墓者再用形制更大的洛阳铲,打出可供一人出入的盗洞,将里面的珍贵文物悉数拿出……
0 h  D& |1 `, I8 F* G7 ?      旋入土下知千年,正邪两面世人评。一铲刺破阴阳界,深埋地下成百上千的古墓文物,被一把把洛阳铲挖出来,让今天的仁人志士扼腕叹息。中国考古界的“世纪之痛”——洛阳金村大墓,就是惨痛的“前车之鉴”。1928年,在洛阳汉魏故城遗址的金村,发现了东周天子陵,在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美国学者华尔纳的精心组织和金钱诱惑下,当地农民拿着洛阳铲,先后在金村挖掘了6年,一连盗掘了8座东周天子陵墓及3座马坑,无数珍宝被盗掘一空,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拥有众多镇馆之宝,却让国内学者欲哭无泪。国内仅存金村大鼎、错金铜尺和命瓜壶三件珍宝,现存洛阳博物馆。6 H& E0 Z$ V+ f" B' M( v
       邙山陵墓区“自古无卧牛之地”绝非空谈,各个年代的古墓,层层叠叠,多不胜数。拖拉机翻车、农民挖井,发现汉唐古墓,几乎是家常便饭。作为“七零后”洛阳人,笔者从小就耳濡目染盗墓传说,早就见怪不怪。在笔者幼年,洛阳很多村庄盗墓蔚然成风。某些家徒四壁、四处漏风的贫寒农家,墙缝内、地板下,常常藏着珍贵青铜器、真品唐三彩;遇到婚丧红白大事,一些看似老实巴交的“乡巴佬”,一出手几万几十万,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让见多识广的“城里人”都自愧不如;小时候,笔者一次过年串亲戚,堂屋中央,亲戚在旧搪瓷脸盆内用玉米芯儿生火取暖,烤火时,笔者注意到亲戚手中的“火钳”来头不小,拿过来一看,分量特别重,原来是一根纯金制成的汉代簪子,簪头设计精巧,风格华贵,让人叹为观止。
6 E4 F- K; C2 ^( g4 K4 `0 n. x       洛阳铲的历史有多悠久?筑城治河利器,挖瓜蒌“神器”细心的读者已经注意到:李某某发明洛阳铲时,是有参照物的,那就是卖水煎包子的小贩手中的马蹄形状的铁铲。, G" N/ {+ P' u- H( A! n) s* @) t
       洛阳考古专家赵振华,曾任洛阳古代艺术馆馆长、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股股长,他曾撰写《洛阳古代铭刻文献研究》、《洛阳关林志》、《洛阳市志白马寺志》等考古著作。赵振华曾用大量时间,对洛阳铲进行过系统性的专业研究。
! D  F6 \: J: ?- m2 ]/ U      赵振华认为:严格来说,李某某只能算洛阳铲的改良者,探究洛阳铲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最早可以到汉代。9 E6 q( x. {0 F5 Y7 e! i
       班固《汉书》中,就有类似的“埋锥”一说。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北史赫连屈丐传》中说赫连勃勃“蒸土以筑城,铁锥刺入一寸,即杀作人而并筑之”,铁锥显然是用来验证城墙质量的工具。8 t" o  _0 j) R
       黄河孕育了河洛文明,但时常“暴走”的黄河水患,却让沿岸群众苦不堪言,几乎每个朝代都在治理黄河。明代水利专家潘季训撰写的《河防一览》中,讲到河堤建成之后会进行质量检验:“验堤之法,以铁锥筒探之,或间一掘试。”这里提到的“铁锥筒”,作用也是取土检验,和今天的洛阳铲形制大致一样。不过,“铁锥筒”头部尖利,洛阳铲头部是齐平刃。$ f9 D& u3 t! b2 @: n
      治理黄河是百年大计
9 X( o" X5 B; ~# v,至于水煎包子小贩手中的马蹄状铁铲,赵振华也进行了认真探究。豫西山区盛产中药材瓜蒌(又称栝楼),瓜蒌的根茎肥厚,呈圆柱状,学名叫“天花粉”,不但具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功效,还是是天然避孕药。洛阳采药者为了挖掘“天花粉”,就制作了瓜蒌铲(口径比洛阳铲大),一铲下去,“天花粉”会连土挖出,非常方便。这种瓜蒌铲,就是前文水煎包子小贩手中的马蹄形状铁铲。
) e4 X4 {  O  {* ~. h8 N9 i6 F       洛阳铲为何出现在洛阳?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邙山陵墓群就是答案!
+ U( M7 d: P& y( `很多人感到奇怪,中国有“八大古都”,为何只有洛阳出现了洛阳铲?4 {8 H4 N& w9 Y  I9 L
       对这个有趣问题,有学者曾进行过系统性的科研,解开其中谜团——南京、杭州建都时间较晚,持续时间不长,时局动荡、政权频繁更迭,皇家、贵族厚葬传统没有完全形成;- b. k* |2 J, Z! Y6 v9 V: g1 @- C6 q& h
       元明清古都北京,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权持续时间较长,墓葬保护措施复杂且严密,一般盗墓贼轻易不敢下手;商代古都安阳、郑州建都时间过早,经济不够发达,金银陪葬品不多;北宋都城开封则处在黄泛区,黄土一层一层堆积,新政权多建立在原政权遗址上,盗墓者很难在繁华都市内进行大规模挖掘;
1 {( y* [  w& P6 l" i       作为周秦汉唐都城的西安,黄土层很厚,适合大规模墓葬,但西安多是皇家、贵族墓葬,规制严格,防范严密,一般盗墓贼不好下手。
! a+ L" g4 Q7 Q, o8 J) O9 W' @       相形之下,只有十三朝古都洛阳,最适合盗墓贼活动。从夏、商、东周,再到东汉、隋、唐,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有4000年的建城史,建都时间超过1500年,先后105位帝王在此建都。5 R1 {: @1 r8 l, R% y" h5 y6 x" i
+ E# W, w$ k) }$ h
      邙山陵墓群“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代诗人王建的诗歌《北邙行》写出了洛阳古墓的集中程度。
0 u0 m" K5 G* w; ^      中国最大的陵墓群,就是洛阳北部的邙山陵墓群。埋藏着6个朝代24座帝王的陵墓,其中东周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大名鼎鼎的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都葬在邙山;秦国丞相吕不韦、西汉开国名将樊哙、汉代大才子贾谊、收复西域的班超,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作者孟郊、香港名导演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主角狄仁杰,都埋骨北邙山。0 \3 n$ s1 W. X# O5 \/ E! ^& s
       在洛阳古墓中,让盗墓贼垂涎三尺的珍贵文物为何这么多?
$ N5 w( g9 Y3 P: Q1 J      原因有二:其一.中国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大到皇帝老子,小到普通地主,都有把自己引以为傲的珍宝带入坟墓的传统,希望在九泉之下延续生前辉煌;其二.汉代以孝治天下,官员选拔全靠“举孝廉”,各郡国每年都向中央推荐“孝廉”人才。推举孝廉时,廉洁与否不好评价,但对父母是否孝顺,却是肉眼可见的。别人家爹死了陪葬五百金,咱家老妈去世了,那就咬咬牙陪葬一千金……为了官场前途,贵族士大夫家族形成了互相攀比、恶性竞争的厚葬传统,最终将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都深埋黄土之下。
. {5 c7 S4 E# A       这两大原因,让洛阳地区的古墓,尤其是汉代古墓,成为盗墓贼争相挖掘的“重灾区”。东汉末年,传说曹操为了筹措军费,就设置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的两大官职,挖掘了梁孝王陵(汉文帝儿子,汉景帝弟弟),获取了大量金银财宝,陈琳在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中,就予以大肆抨击。- R' v; j$ h# J9 s
      由此来看,洛阳铲,在洛阳邙山陵墓群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让众多中国文物面临灭顶之灾,至今仍让考古工作者心痛不已。0 F, w1 }0 l" f9 }) F# Z- X/ v& V0 v
       洛阳铲何时叫响全国?新中国“一五计划”,洛阳铲在基础建设中大展神威
6 H& C; ^. \% o' D8 p!‘前文说到,洛阳人本地人一般称洛阳铲为探铲、爽铲、捣窝铲、瓦垄铲。4 y& @" x' P/ d6 W2 }  S# W
       “洛阳铲”一词,在何时叫响全国?
- l- e! l7 F3 X# j2 }       1955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前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工业项目,其中6个落户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厂、洛阳热电厂等“共和国长子”,即将落户古都洛阳。6 b# u" m$ {, C$ a! ^
     中国一拖/ K: X7 m: j' s6 K
如何在千年帝都之上,建设工业新城?周恩来总理指示,为了保护地下文物,洛阳要“离开旧城建新城”。洛阳的工业区,避开了老城区、西工区等建成区,在涧河以西开辟涧西工业区。2 G2 v5 r- s# E$ a! t" j
涧西各大工厂厂址确定后,如何在短期之内探明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地下情况,包含古代墓葬,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a' j! N% d" v% |: k
     赵振华说,1953年初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民,每人手拿一把探铲,到市政府求见洛阳市长,说凭借这把探铲,就能完成勘探地形任务。援助中国建厂的苏联专家看到洛阳铲这种极其简单的工具,一脸不屑,根本不相信。
1 G0 K5 w  @  l; }) O. Z  ^     洛阳铲却靠自身实力,为自己正名。几天后,在邙山脚下的一片庄稼地里,一位老人用洛阳铲勘测后,说地下有一座汉代的洞室墓。% M' B, r5 `; }
施工方组织挖掘后,很快挖出一座汉代洞室古墓。这让苏联专家非常惊讶,连声称赞探铲太厉害了。回国时,他特意带回一把探铲。
5 R, @7 G3 O  T       据统计,洛阳在“一五计划”中,市政府组织昔日的盗墓者和基层农民共2500多人,成立钻探大队,用洛阳铲在洛阳涧河两岸共钻探了400多万平方公尺的面积,探孔450余万个,探出墓葬6000余座,另发现古井、烧窑、地穴、虫洞、河道、地裂水缝等地下情况10000多个。; u/ o/ w7 ^# {# f- I+ r  i, p
       洛阳铲,为新中国工业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7 W! `* e8 K* S
1955年,新华社发布消息《洛阳铲已被广泛采用》称:“一种轻便好用的探测工具──洛阳铲,在基本建设和发掘古代文物中正被日益广泛采用着。在洛阳、郑州和西安等市基本建设工地上和在黄河沿岸的勘察队伍中,洛阳铲处处受到欢迎。洛阳铲是一种马蹄形的铁铲子,连铁柄约有1公尺长,上面还连有约两公尺长的木柄。洛阳铲插入地面后,可将地下的土带上来,借以了解地下的土质,搜寻埋在地下的文化遗址和古代墓葬。使用洛阳铲,一个普通的铲探工人每天可以探进60多公尺,熟练的探工每天可以探进160多公尺。”
* ]3 s5 q2 j  n7 l) e. R      学术界公认,新华社这篇文章中,“洛阳铲”一词,才第一次出现。- G- a+ j8 R0 n8 w9 Q% {, h6 d
“一五计划”中,昔日的“盗墓神器”洛阳铲一举“改邪归正”,成了新中国建设的“香饽饽”,几乎每年都有到外省市勘探作业的机会。那时的洛阳铲,2元钱一个,老探工往往从洛阳买两个探铲带到外地,在工地勘探、修渠建坝、挖井掘洞等基础建设中,大展神威,洛阳铲也闯出了自己的名头。9 G/ b; t; i- F( Y/ i4 N; H
       在新中国考古领域,洛阳铲更是必不可少的考古利器。勘测、绘制唐代长安城墙基址复原图,发掘秦始皇兵马俑和东周秦公大墓,发掘安阳殷墟、偃师商城的过程中,洛阳铲都出尽风头,成为考古工地“最靓的仔”。
0 p6 _" Y, Z3 B: J2 b, Y# A       洛阳铲何时走向世界?目前已是国际考古界的通用工具* K( Q* ?( i' F% q/ m
。洛阳铲何时走向世界?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未完待续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