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张家口展览馆记事
4 |9 W+ |& [ b" ^; |" W, A 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我参军服役的地方,我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十三年,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张家口市中心有条“清水河”,把市区分为桥东区和桥西区,在桥西区大河套上有座“张家口展览馆”,是张家口的标志性建筑,我们说他有点像缩小版的“人民大会堂”,这里也是我们当年常去的地方。
! I! B9 g3 ?; R- ^ Z' b! H! f+ v
查阅,张家口展览馆始建于1968年,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响应当时河北省委的决定,在石家庄、唐山、邯郸、张家口兴建五座大型展览馆。
- e# a8 a+ q/ V; u% f7 F
1968年7月4日,展览馆开工建设,当时被定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向国庆献礼。因此,全市各机关、团体、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驻军部队,都为建设展览馆出钱、出力、出物。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工地上都是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到处是义务劳动的人群。承建单位是张家口市建筑力量最强的市建筑公司,为保证工期,工人们24小时连续作业,昼夜施工。
" T% u) Q: H& F' ?* O
1968年9月28日,在国庆前夕提前建成,全部工期仅用了87天,耗资250多万元。张家口市举行庆祝大会,有八万军民参加集会,庆祝展览馆胜利建成。
6 J$ x( K% u2 F. P
展览馆大楼呈"凹"字型,身着墨绿色。主楼正面和两翼侧楼正面都有高大柱廊,整个大楼艺术装饰讲究,楼檐下嵌着代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战斗场景的白色浮雕,楼内共有8个展厅和一个可容500人的会议室。楼前面临清水河,建有可容3万人集会的广场。
2 u4 K1 @5 p. I4 [
白玉兰灯柱环绕广场周围,两侧植有松柏树墙。展览馆在建筑规模上、工程技术上、艺术造型上和工程质量上,都创下了张家口市建筑史上的奇迹。它是张家口人民,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劳动智慧的结晶和骄傲。
" D/ Y4 k" T! z) B. S! b
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搞活流通,发展商品经济,兴办商业企业成为当时的热点。位于张家口市中心位置的展览馆成为众人瞩目的经商"黄金地带"。
$ h. ~0 j* k: r! T5 a) O$ ^! D* Q* b# a
1982年位于展览馆旁边的武城街"青年门市部",因房屋修缮改造,商店停业。经地市有关部门批准,该门市部租用了展览馆南厅地上两层,开办起“中华商场”,这也是进入展览馆的第一家商业企业。
% z( }# X2 O8 ~, V* G( y Z
1987年后,为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批准,“亚北大厦购物中心”和“山城商厦”相继进入展览馆经商。我的第二块“精工”手表,就是那时候在展览馆商场购买的,至今还保存完好,上满发条还走的是杠杠的。
3 Q5 m ?$ _: c! n% H: \. Z: M4 G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展览馆周边的购物中心、百货大楼等购物商厦相继开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位于展览馆后边的武城街“商业一条街”建成开业。展览馆内的商家处于前后夹击之中,加之自身经营没有特色,市场日趋萧条。
. z4 P! p3 r' b- Y
1999年,为迎接建国50周年,张家口市政府投巨资对展览馆广场进行了改造,修建了花坛绿地,铺设了大理石地砖。同时对展览馆外貌进行了整修,拆除了楼顶和周围的广告牌,楼顶的红色大字,换成了"建设开放繁荣文明的张家口",基本恢复了本来面貌。
" T* f0 c' _6 p
我退役后,曾于2011年、2017年两次故地重游,张家口面貌焕然一新,宽广整洁的街道,美丽漂亮的高楼,昔日尘土飞扬的景象不见了。再次来到展览馆前,展览馆依然巍峨壮观,清水河也旧貌换新颜。
4 R [/ u, b8 m; H, c9 m
张家口市的清水河,平时水量很小,只有雨季时水量才会大些。2010年,张家口市政代表团,来洛阳参观学习,吸取了洛阳洛河拦河橡胶坝的经验,回去后也在清水河上建起了拦河橡胶坝,形成了阶梯式的小湖泊,使清水河的面貌大为改观。 * c) I( Y5 F+ ^- F [0 k4 a& I
说起展览馆,还有个趣闻故事。又回张家口后,去展览馆前参观拍照,听当地群众说:展览馆对面,也就是清水河东岸,原计划建造33层的高层建筑,市民群众不愿意,说“你看,他老人家早就伸出了五个手指头,意思是对面建筑不能高于五层”。这也许是广大群众的一种意愿吧,对面建筑不能高于他老人家,后来就改变了方案,至今依然是个三层建筑的购物商场。
8 U( S) E' ]5 r
& g' j7 {3 k$ \# [夜幕下的张家口展览馆和清水河。7 r1 p( V, j1 c. M( n# D
5 z( ^. F0 |, F" M) {
. B4 O& I& I# p. x' v2 n7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