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何陋之有? 静言 由襄阳返回洛阳,途经南阳。南阳,绕不过去的一方圣地。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一句惊世反问影响国人千多年;更有“出师表”“隆中对”“三顾茅庐”……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动人心魂,任谁都想走趟南阳,一睹茅庐为快。 停车驻足,走向《武侯祠》。 《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卧龙岗之上。拾级而上,三座拱形祠门肃穆庄严,红墙灰瓦更增添祠庙固有的古朴佛禅之氛围。 武侯祠专为祭祀诸葛亮而修建。这里原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是他“躬耕南阳”的故地,是“三顾茅庐”故事发生地,也是明朝廷钦定的祭祀地。它已有1800多年历史,经过历代修葺完善,已成规模。 盈门第一殿——大拜殿。诸葛孔明大型彩色塑像端坐正中,左边是大儿子诸葛瞻,右边是长孙诸葛尚。诸葛孔明乃是人们惯常熟悉的荧屏形象,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着长袍,气定神闲,闭目沉思,一位大智大慧智圣者。看到诸葛圣像,自然想到《出师表》。大殿前侧明代碑廊里,镶嵌岳飞草书前后《出师表》石刻。石碑刻工精良,墨底白字,宛如手写,贯通长廊,蔚为壮观。凝神碑刻,不由人心潮激荡,感慨万千。字如其人,那书法不是一般的霸气。整篇草书,气势雄浑,浩然凛凛,充满英雄气,如沙场上万人敌之气魄;字字龙腾虎跃,纯正罡气,铮铮铁骨,震撼人心。 过大殿即见草庐。“诸葛草庐”是一座八角尖顶茅亭,亦称诸葛庵。初见它,颇感吃惊,我原想它应与四川杜甫草堂的茅屋相似,结果却大相径庭。这茅亭,就是一座纪念性建筑,是在诸葛亮躬耕的故宅基址上元代所修建,并非原物复制。或许,正是它的纪念性方引发人们更多的联想,更多的追忆。 站在这简单的、象征性的茅庐前,人们的思绪会像潮水一样涌起。我脑海中自然浮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隐居于此,躬耕田亩,躲避乱世,苟全性命。当时,他不过二十多岁,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区区百姓,少壮青年。然而,刘备不辞辛劳三顾茅庐,请教“青年”以天下大事。时年,刘备已46岁,是一位叱咤风云,屡经沙场,争霸天下的一代枭雄。二者年龄、地位、身份、阶层悬殊极大,三顾茅庐看起来仿佛是不可能之事。然而,它发生了,它就是事实。仅此,就足以令人沉思。且不说诸葛亮身居茅屋,胸怀天下,青年才俊一枚。单就刘备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屈尊就驾,三拜诸葛,请教天下大事,足见其礼贤下士,胸怀博大,诚心昭昭。他不以年龄、地位论英雄的气度和格局即使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自古至今,欲成大事者,必有大智慧,大胸怀,大谋略,抑或大胆识;能伸能屈,此乃大丈夫者也。 大殿一侧有个“半月台”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诸葛亮的确是个全才,天文地理、星象八卦无所不通。 武侯祠中轴建筑最后一殿是“宁远楼”。“宁远”取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远楼亦叫清风楼,是武侯祠中最高建筑,飞檐流角,气势轩昂;登楼远眺,南阳城尽收眼底。清风楼原是诸葛亮的书斋,如今店内有三组雕像。“躬耕南阳”,反映诸葛亮晴耕雨读的布衣生活,一家人于卧龙岗上尽享田园之乐;“徐庶荐贤”,是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三顾茅庐”,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刘备站在门外恭候,关、张急不可耐、满脸怒气的形象。群像塑造皆是蜡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亦是武侯祠一大特色。 离开武侯祠,车向洛阳行,思维萦绕在遥远的“诗”光里。那些经典的表、文、铭、诫书、楹联、警句,以及人物故事,永远光辉熠熠,成为心灵的追忆和永恒。
* `& ^6 i1 b0 V0 D2 ~ |